野战敷料器械携行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57636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野战敷料器械携行袋,其特征在于,包括布袋底板,布袋底板的正面设有多功能大储物袋和多个多功能小储物袋,布袋底板的左侧设有竖向挂钩,布袋底板的右侧设有捆绑带,布袋底板的上侧设有横向挂钩,布袋底板的下侧设有双肩背带,布袋底板的反面设有与捆绑带相对应匹配的捆绑扣以及与双肩背带相对应匹配的双肩背带扣。野战敷料器械携行袋的内部呈挂袋、包囊形式,通过分类组合、模块化设计,具有体积小、储量大、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的特点,物品品种、数量配备合理,分类清晰,储存量大;操作方便,展开迅速;可个人携带,也可放置于救护车、救护直升机、装甲救护车等使用。

Carrying bag for field dressing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arrying bag for a field dressing instrument,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front of the cloth bag is provided with a multi-function large storage bag and a plurality of small multi-functional small storage bags on the front of the cloth bag, the left side of the cloth bag floor is provided with a vertical hook, a binding belt is provide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bag floor, and the upper side of the cloth bag floor is provided with a transverse hanging. The lower side of the cloth bag is equipped with a double shoulder strap. The reverse side of the bag floor has a binding buckle that matches the binding belt and a double shoulder strap that matches the shoulder strap. The interior of the field dressing equipment carries the bag and the bag form. Through the classified combination and the modular design,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volume, large reserves, convenient carrying and simple operation. The items and quantity are reasonable, the classification is clear, the storage is large, the operation is convenient, and the individual is portable and can be placed. It is used in ambulances, ambulance helicopters, armored ambulances and so 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野战敷料器械携行袋
本技术涉及一种野战敷料器械携行袋,属于急救运输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包括战争,自然灾害,流行病等在内的紧急情况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无论是战时还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务人员必须执行医疗保障任务,在执行任务时还需携带救援物品。不同类型的医疗保障任务的侧重点不同,平时保障是清创缝合,输液补液等物品,战时的保障重点是战创伤的处置,主要是伤口的清创缝合,颅脑、胸部、腹部、四肢骨折等部位的手术救治的物品。目前没有明确规定如何存放与转运这些医疗用品的器具。发达国家野战敷料器械携行袋研究较早,品种较多。美国20世纪70年代采用ABS塑料、铝合金及尼龙扣鼻制成的全塑急救箱,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的特点。德国贺立急救背囊体积适中、质量轻。由于该项研究涉及军事机密,信息来源有限,国外是否有野战敷料器械携行袋目前无从考证。从专利技术上看,中国野战敷料器械携行袋的研制从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开始有较大进步,种类增多,实用性增强,如外伤急救箱、新生儿急救箱、摩托救护车专用急救箱,以及航天、航海专用急救包(箱)等。它们主要用于平时的应急救护。中国目前也研制出了一系列新型急救包囊(箱),在材质上进行了改进,如卫生装备研究所田丰等研制的新型卫生员背囊和军医背囊,包体采用涤纶迷彩织布和半硬塑料板复合加工而成,内容物按新标准配备药品、器材50余种。而针对应急救援的野战敷料器械携行袋,国内尚无研制成果。根据现代高技术条件下战伤特点及途中救护需求高技术武器的多种杀伤效应,造成复合伤、多发伤增多,伤部以颅脑、胸部及四肢伤为主,伤情复杂,伤势严重。伤员需要急救和紧急救治的较多,后送呈现立体化,在此过程中要求进行连续性的不间断的救护。“以人为本”是救治工作的本质,围绕“前伸配置,治送结合”的战伤救治原则,体现人性化救护,提高救治效率,是对救护工作的要求,而救护装备是提高救治质量和保障能力的基础。目前,中国军队的伤员救治后送已由担架救护队发展为救护直升机、装甲救护车或者机械化、摩托式卫生救护队;战时经培训后,卫生员、救护护士可单独或配合医生完成某些急救;某些救护包的救护功能范围有限,救援过程中的紧急救护装备尚不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通用性强、体积小、储量大、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提高救援效率的野战敷料器械携行袋,解决了以往急救箱的笨重和找东西困难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野战敷料器械携行袋,其特征在于,包括布袋底板,布袋底板的正面设有多功能大储物袋和多个多功能小储物袋,布袋底板的左侧设有竖向挂钩,布袋底板的右侧设有捆绑带,布袋底板的上侧设有横向挂钩,布袋底板的下侧设有双肩背带,布袋底板的反面设有与捆绑带相对应匹配的捆绑扣以及与双肩背带相对应匹配的双肩背带扣。优选地,所述的布袋底板的反面还设有提手。优选地,所述的多功能大储物袋设于布袋底板上的一侧,布袋底板上的另一侧均与分布有多个多功能小储物袋。优选地,所述的多功能大储物袋和多个多功能小储物袋上均设有透明可视膜和软膜小插卡带。优选地,所述的多功能大储物袋和多个多功能小储物袋上均设有储物袋开口拉链。优选地,所述的多功能大储物袋、多功能小储物袋、布袋底板均采用防水布料。优选地,所述的防水布料为防水、耐火、耐磨的涤纶迷彩织布。优选地,所述的布袋底板外置有避免汗液集结的疏气槽。优选地,所述的多功能大储物袋、多功能小储物袋与布袋底板之间均通过魔术贴粘贴连接。本技术上设有多个透明防水布袋,可根据不同的救援任务放置不同的抢救器械,敷料物品归类放置标签袋设计名称清楚,有效期明确,PVC软膜部位可清楚快速查看物品类别,解决了以往急救箱的笨重和找东西困难的现状,极大的方便了野战救援人员的抢救工作,同时袋子可背可拎,单人携行量可以三个,远远超过箱体式救援箱单人携行量,减少了救援人员往返救护车与灾难现场所花费的时间与体力,大大提高了救援效率。野战敷料器械携行袋的内部呈挂袋、包囊形式,通过分类组合、模块化设计,具有体积小、储量大、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的特点,物品品种、数量配备合理,分类清晰,储存量大;操作方便,展开迅速;可个人携带,也可放置于救护车、救护直升机、装甲救护车等使用,尤其是各个模块都可以作为最基本的救护单元提供给军医、护士、卫生员实施救护,解决伤员救治提供必需的医疗物品。与目前配备的急救包(箱)相比,救治功能范围增大,通用性增强。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野战敷料器械携行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野战敷料器械携行袋的反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救援过程中使用的本技术的便携式野战敷料器械携行袋能够适应现代化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伤员救治的需要,用于救护人员在救援过程中为伤员进行急救处理和护理,以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及突发事件(如地震、火灾、踩踏事件等)伤员的救治需要。该携行袋的内部呈挂袋、包囊形式,模块化设计,物品品种、数量配备合理,分类清晰,储存量大;操作方便,展开迅速;可个人携带,也可放置于救护车、救护直升机、装甲救护车等使用,作为一个基本的救护单元实施救护。本技术的野战敷料器械携行袋包括布袋底板12,布袋底板12的正面设有多功能大储物袋4和多个多功能小储物袋7,布袋底板12的左侧设有竖向挂钩1,布袋底板12的右侧设有捆绑带5,布袋底板12的上侧设有横向挂钩2,布袋底板12的下侧设有双肩背带11,布袋底板12的反面设有与捆绑带5相对应匹配的捆绑扣10以及与双肩背带11相对应匹配的双肩背带扣8,布袋底板12的反面还设有提手9。多功能大储物袋4和多个多功能小储物袋7上均设有透明可视膜3和软膜小插卡带以及储物袋开口拉链6。多功能大储物袋4、多功能小储物袋7与布袋底板12之间均用魔术贴粘贴方式结合。布袋底板12外置有避免汗液集结的疏气槽。多功能大储物袋4设于布袋底板12上的一侧,布袋底板12上的另一侧均与分布有多个多功能小储物袋7。本技术的野战敷料器械携行袋采用防水布料、PVC软膜(即透明可视膜3)、拉链、魔术贴、松紧带、搭扣等材料缝制而成。野战敷料器械携行袋的外包装选用防水、耐火、耐磨的涤纶迷彩织布,适应野战环境需求。该野战敷料器械携行袋通过剪裁110cm*70cm的防水迷彩布料作为布袋底板12,设计长25cm,宽20cm,厚8cm的迷彩布袋(即多功能小储物袋7)6个,设计长50cm,宽30cm,厚13cm的大迷彩布袋(即多功能大储物袋4)1个,重量约2.5kg,体积合理,重量轻,负荷分布均匀。其中布袋正面均配10cm宽PVC软膜和PVC软膜小插卡带,布袋底板12三个角设计悬挂圈(即竖向挂钩1和横向挂钩2)可横竖悬挂在墙上,根据人体臂膀弧度,背面设计提手9和双肩背带11,采用全新减压柔韧肩带,配以松紧带加搭扣(即双肩背带扣8),可肩背或者手提,可卷起收纳,省力、便于携行。背部特加外置疏气槽,避免汗液集结,有利于现场救护人员的使用。正反面如图1、图2所示。为了确保迅速有效的救护,救护装备应具有集约化、便携化和标准化的特点,而其功能和结构至关重要。本技术的野战敷料器械携行袋的内部结构布局新颖,按功能分成2大模块,7小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野战敷料器械携行袋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野战敷料器械携行袋,其特征在于,包括布袋底板(12),布袋底板(12)的正面设有多功能大储物袋(4)和多个多功能小储物袋(7),布袋底板(12)的左侧设有竖向挂钩(1),布袋底板(12)的右侧设有捆绑带(5),布袋底板(12)的上侧设有横向挂钩(2),布袋底板(12)的下侧设有双肩背带(11),布袋底板(12)的反面设有与捆绑带(5)相对应匹配的捆绑扣(10)以及与双肩背带(11)相对应匹配的双肩背带扣(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战敷料器械携行袋,其特征在于,包括布袋底板(12),布袋底板(12)的正面设有多功能大储物袋(4)和多个多功能小储物袋(7),布袋底板(12)的左侧设有竖向挂钩(1),布袋底板(12)的右侧设有捆绑带(5),布袋底板(12)的上侧设有横向挂钩(2),布袋底板(12)的下侧设有双肩背带(11),布袋底板(12)的反面设有与捆绑带(5)相对应匹配的捆绑扣(10)以及与双肩背带(11)相对应匹配的双肩背带扣(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战敷料器械携行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袋底板(12)的反面还设有提手(9)。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战敷料器械携行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功能大储物袋(4)设于布袋底板(12)上的一侧,布袋底板(12)上的另一侧均与分布有多个多功能小储物袋(7)。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野战敷料器械携行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雅倩羊海琴高春燕朱霞缪莹莹张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