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没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5174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4 0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潜没泵,涉及水泵技术领域。其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段、主体段和设有吸液口的吸液段;连接段包括套设的动力液进管、动力液出管和排液管;主体段包括由动力液驱动的往复液压单元和由往复液压单元驱动的柱塞泵结构;吸液口连通柱塞泵结构的单向进液口,动力液进管连通往复液压单元的动力液进口,动力液出管连通往复液压单元的动力液出口,排液管连通柱塞泵结构的单向出液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潜没泵无旋转部件,由直线运动的往复液压单元驱动柱塞泵结构,结构紧凑,减少了动力传递的损耗,有效功率高。套设的动力液进管、动力液出管和排液管,避免了连接管路的缠绕。柱塞泵结构的泵送压力更高。

Submersible pump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ubmersible pump,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water pumps. It includes the connecting segment, the main section and the suction section with the suction port, and the connection section includes the set of the dynamic liquid inlet pipe, the power liquid outlet pipe and the drain pipe, the main section includes the reciprocating hydraulic unit driven by the dynamic fluid and the piston pump driven by the reciprocating hydraulic unit, and the suction port connects the unidirectional structure of the plunger pump. A dynamic liquid inlet is connected to the reciprocating hydraulic unit, the power liquid outlet pipe connects the power liquid outlet of the reciprocating hydraulic unit, and the drain pipe connects the unidirectional liquid outlet of the plunger pump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has no rotating parts of the submersible pump, and the piston pump structure is driven by a reciprocating hydraulic unit moving in a straight line. The structure is compact, and the loss of power transmission is reduced, and the effective power is high. The power liquid inlet pipe, the power liquid outlet pipe and the liquid drain pipe are installed to avoid the winding of the connecting pipeline. The pump pressure of the plunger pump is high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潜没泵
本技术涉及水泵
,具体的涉及一种潜没泵。
技术介绍
潜没泵是一种用于地下有限空间中的水泵,传统的潜没泵采用电机驱动泵体的结构,由于大功率的电机体积较大,再加上叶轮式的泵体导致潜没泵整体的体积较大,限制了潜没泵的适用范围。而且采用电机作为动力,当设备运行时往往会产生很大的热量,容易造成设备工况的恶化,导致潜没泵的功率难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潜没泵,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潜没泵体积较大,功率难以提高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潜没泵,其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连接的吸液段、主体段和连接段;所述连接段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主体段且相互套设的动力液进管、动力液出管和排液管;所述主体段包括由动力液驱动的往复液压单元和连接所述往复液压单元的柱塞泵结构;所述吸液段上设有与所述柱塞泵结构中的单向进液口连通的吸液口;所述动力液进管连通所述往复液压单元的动力液进口,所述动力液出管连通所述往复液压单元的动力液出口,所述排液管连通所述柱塞泵结构的单向出液口。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液进管、所述动力液出管和所述排液管由内到外依次套设。进一步的,所述往复液压单元包括:设有动力液进口和动力液出口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内腔包括相互连通且轴线平行的动力段和回液段,所述动力段的截面积大于所述回液段的截面积;以及设于所述液压缸内腔中的活塞,所述活塞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连接的分隔部、主体部和动力部,所述动力部的截面积大于所述分隔部的截面积,所述分隔部与所述回液段滑动密封配合,所述动力部与所述动力段滑动密封配合,所述分隔部和所述动力部将所述液压缸的内腔由前至后依次分隔成回液腔、后退腔和前进腔,所述动力液进口连通所述后退腔,所述动力液出口连通所述前进腔,所述活塞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前进腔与所述回液腔连通或与所述后退腔连通的惯性阀。进一步的,所述惯性阀包括阀腔、位于所述阀腔中且用于在所述活塞运动方向上往复运动的惯性阀芯和对所述惯性阀芯在所述活塞运动方向上进行导向的导向机构;所述阀腔的前端设有连通所述回液腔的回液管,所述阀腔的后端分别设有连通所述前进腔的前进管和连通所述后退腔的后退管;所述惯性阀芯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回液管是否与所述阀腔连通的前端密封部、用于控制所述后退管是否与所述阀腔连通的后端密封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前端密封部与所述后端密封部之间的连接部。进一步的,所述阀腔包括同轴设置且从前向后依次连通的前端导通环槽、前端台阶圆柱段、圆柱形连通段、后端锥面段和后端导通环槽;所述前端台阶圆柱段的前端连通所述前端导通环槽内侧的开口,所述前端导通环槽的外径大于所述前端台阶圆柱段的直径;所述后端锥面段的大端连通所述后端导通环槽内侧的开口,所述后端导通环槽的外径大于所述后端锥面段大端的直径;所述回液管连通于所述前端导通环槽,所述后退管连通于所述后端导通环槽,所述前进管连通于所述连通段;所述前端密封部包括:外侧面用于封堵所述前端导通环槽内侧开口的圆管形前端封堵段和用于与所述前端台阶圆柱段密封配合的台阶圆柱形前端密封段;所述后端密封部包括:侧面用于封堵所述后端导通环槽内侧开口的圆柱形后端封堵段和用于与所述后端锥面段密封配合的锥形后端密封段;所述前端封堵段、所述前端密封段、所述连接部、所述后端密封段和所述后端封堵段从前向后依次连接;所述连通段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导通间隙,所述连通段的长度小于所述连接部的长度。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位于所述阀腔前端且与所述前端封堵段滑动配合的圆环形前端导向腔以及位于所述阀腔后端且与所述后端封堵段滑动配合的圆柱形后端导向腔。进一步的,所述活塞上设有连通所述回液腔和所述前进腔的平衡管,所述分隔部的前端面设有回液环形槽,所述回液管连通所述回液环形槽;所述动力部后端面设有前进环形槽,所述前进管连通所述前进环形槽;所述平衡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回液环形槽,另一端连通所述前进管。进一步的,所述柱塞泵结构包括内部为空腔的泵体和与所述泵体的内腔滑动密封配合的柱塞杆;所述泵体的起始端连接于所述往复液压单元,所述泵体的内腔在所述泵体的起始端形成插口,所述泵体的末尾端设有单向进液口和单向出液口;所述柱塞杆的顶端从所述插口穿入所述泵体的内腔中,所述柱塞杆驱动端连接于所述往复液压单元;所述泵体内腔的插口端设有与所述柱塞杆滑动密封的密封环。进一步的,所述柱塞泵结构具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往复液压单元前侧和后侧,两个所述柱塞泵结构的压缩起始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往复液压单元的前端和后端。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段、所述主体段和所述吸液段呈圆柱形,所述吸液段、所述主体段和所述连接段同轴设置并沿由前至后方向依次连接;所述吸液口设于所述吸液段的前端,所述动力液进管、所述动力液出管和所述排液管同轴设置且位于所述连接段的后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潜没泵无旋转部件,由直线运动的往复液压单元驱动柱塞泵结构,结构紧凑,减少了动力传递的损耗,有效功率高。套设的动力液进管、动力液出管和排液管,避免了连接管路的缠绕。柱塞泵结构的泵送压力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潜没泵的剖面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1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的潜没泵在活塞前进运动时动力液和泵送液的流动路线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潜没泵在活塞后退运动时动力液和泵送液的流动路线示意图。图中:01-连接段、011-动力液进管、012-动力液出管、013-排液管、02-主体段、021-泵体、022-柱塞杆、023-往复液压单元、03-吸液段、031-吸液口、04-单向进液口、05-单向出液口、061-阀盖、062-限位板、063-密封限位环、11-动力液进口、12-动力液出口、13-动力段、14-回液段、15-液压缸、16-缸套、21-分隔部、22-主体部、23-动力部、31-回液腔、32-后退腔、33-前进腔、4-惯性阀、41-前端台阶圆柱段、42-连通段、43-后端锥面段、44-前端导通环槽、45-后端导通环槽、46-连接部、47-前端密封段、48-后端密封段、71-回液管、72-前进管、73-后退管、81-前端封堵段、82-后端封堵段、83-前端导向腔、84-后端导向腔、9-平衡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现对本技术提供的潜没泵进行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潜没泵,其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连接的吸液段03、主体段02和连接段01;所述连接段01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主体段02且相互套设在一起的动力液进管011、动力液出管012和排液管013;所述主体段02包括由动力液驱动的往复液压单元023和连接所述往复液压单元023的柱塞泵结构;所述吸液段03上设有与所述柱塞泵结构中的单向进液口04连通的吸液口031;所述动力液进管011连通所述往复液压单元023的动力液进口11,所述动力液出管012连通所述往复液压单元023的动力液出口12,所述排液管013连通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潜没泵

【技术保护点】
一种潜没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连接的吸液段(03)、主体段(02)和连接段(01);所述连接段(01)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主体段(02)且相互套设的动力液进管(011)、动力液出管(012)和排液管(013);所述主体段(02)包括由动力液驱动的往复液压单元(023)和连接所述往复液压单元(023)的柱塞泵结构;所述吸液段(03)上设有与所述柱塞泵结构中的单向进液口(04)连通的吸液口(031);所述动力液进管(011)连通所述往复液压单元(023)的动力液进口(11),所述动力液出管(012)连通所述往复液压单元(023)的动力液出口(12),所述排液管(013)连通所述柱塞泵结构的单向出液口(0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潜没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连接的吸液段(03)、主体段(02)和连接段(01);所述连接段(01)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主体段(02)且相互套设的动力液进管(011)、动力液出管(012)和排液管(013);所述主体段(02)包括由动力液驱动的往复液压单元(023)和连接所述往复液压单元(023)的柱塞泵结构;所述吸液段(03)上设有与所述柱塞泵结构中的单向进液口(04)连通的吸液口(031);所述动力液进管(011)连通所述往复液压单元(023)的动力液进口(11),所述动力液出管(012)连通所述往复液压单元(023)的动力液出口(12),所述排液管(013)连通所述柱塞泵结构的单向出液口(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液进管(011)、所述动力液出管(012)和所述排液管(013)由内到外依次套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液压单元(023)包括:设有动力液进口(11)和动力液出口(12)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内腔包括相互连通且轴线平行的动力段(13)和回液段(14),所述动力段(13)的截面积大于所述回液段(14)的截面积;以及设于所述液压缸内腔中的活塞,所述活塞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连接的分隔部(21)、主体部(22)和动力部(23),所述动力部(23)的截面积大于所述分隔部(21)的截面积,所述分隔部(21)与所述回液段(14)滑动密封配合,所述动力部(23)与所述动力段(13)滑动密封配合,所述分隔部(21)和所述动力部(23)将所述液压缸的内腔由前至后依次分隔成回液腔(31)、后退腔(32)和前进腔(33),所述动力液进口(11)连通所述后退腔(32),所述动力液出口(12)连通所述前进腔(33),所述活塞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前进腔(33)与所述回液腔(31)连通或与所述后退腔(32)连通的惯性阀(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潜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阀(4)包括阀腔、位于所述阀腔中且用于在所述活塞运动方向上往复运动的惯性阀芯和对所述惯性阀芯在所述活塞运动方向上进行导向的导向机构;所述阀腔的前端设有连通所述回液腔(31)的回液管(71),所述阀腔的后端分别设有连通所述前进腔(33)的前进管(72)和连通所述后退腔(32)的后退管(73);所述惯性阀芯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回液管(71)是否与所述阀腔连通的前端密封部、用于控制所述后退管(73)是否与所述阀腔连通的后端密封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前端密封部与所述后端密封部之间的连接部(4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潜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腔包括同轴设置且从前向后依次连通的前端导通环槽(44)、前端台阶圆柱段(41)、圆柱形连通段(42)、后端锥面段(43)和后端导通环槽(45);所述前端台阶圆柱段(41)的前端连通所述前端导通环槽(44)内侧的开口,所述前端导通环槽(44)的外径大于所述前端台阶圆柱段(41)的直径;所述后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建平王利民郑海亮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口德中钻探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