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埋地油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4154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2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双层埋地油罐,包括单层埋地油罐和内衬层,单层埋地油罐的顶部设置有人孔、抽真空管和泄漏监测外管,内衬层包括从单层埋地油罐内壁向内依次设置的底涂层、导电间隙层、加强层、防渗层和导静电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不开挖单层埋地油罐,将单层埋地油罐改造成双层埋地油罐,省时、便捷、成本较低,改造成的双层埋地油罐的内衬层较薄,罐体容量受影响程度较低,采用多层叠加,使得结构更稳定,使用寿命更长,适应环境性更强,通过真空测漏为最高等级监测手段,可以在油品泄漏前进行报警,具有较高的环保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层埋地油罐
本技术涉及双层埋地油罐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层埋地油罐。
技术介绍
目前,据统计全国仅加油站就有约38万个埋地油罐,这些埋地油罐为单层钢制油罐,大部分埋设于90年代初至今的二十多年间。随着我国安全、节能及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空气、水、土壤的环境保护成为了焦点,如果油罐发生渗泄漏,不仅会污染土壤,还会污染地下水和空气。至今,加油站埋地储罐的渗泄漏越来越受到重视。加油站埋地油罐易发生腐蚀泄漏造成储存量损失,人们关注地下油罐的防腐蚀技术,不断发展了非金属储罐及钢油罐防腐技术。即便如此,2007年,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在苏南地区的29个加油站调查样本中发现,超过七成存在渗漏。2010年,中国科学院对天津市部分加油站做了调查,地下水样品中,总石油烃检出率为85%,强致癌物多环芳烃为79%。我国近年来开始试用双层油罐技术,主要有玻璃钢与钢复合双层油罐(SF)、玻璃钢双层油罐(FF)和旧罐双层内衬改造技术。由于国内没有埋地双层油罐技术标准和质量检验标准,目前埋地双层油罐产品仅在部分加油站试用。其中SF和FF罐需要动土施工,施工周期较长,特别对这类分布在闹市或居民密集区的加油站,按传统改造方案采用大规模开挖换新罐,会影响城市交通和居民的正常生活。近年来在国内外逐步采用的双层内衬改造技术则为旧罐的改造提供了一项新技术。双层内衬改造技术是一种埋地油罐非开挖修复技术。该技术是在钢油罐内部涂敷玻璃钢内衬,构成双层储罐的新结构型式,从而使内衬层的性能与原罐体的机械性能合二为一极大的改善了旧罐的综合性能。此技术是目前国内外最方便和经济的旧罐修复技术。它有效地降低了工程成本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同时强化了旧罐的功能。除此之外,还出现了采用不饱和聚酯制作内衬层的技术,材料以不饱和聚酯为主,双层间隙用3D玻纤布,但不饱和聚酯制作内衬层需要较大厚度才能达到设计性能要求,3D玻纤布制作双层间隙层难以检测到内衬层的漏点,难以保证内衬层具有较高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埋地油罐,解决目前不开挖单层埋地油罐并将单层埋地油罐改造成双层埋地油罐且提高内衬层质量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层埋地油罐,包括单层埋地油罐和内衬层,单层埋地油罐的顶部设置有人孔、抽真空管和泄漏监测外管,内衬层包括从单层埋地油罐内壁向内依次设置的底涂层、导电间隙层、加强层、防渗层和导静电层,在单层埋地油罐内壁涂敷树脂形成底涂层或在单层埋地油罐内壁涂敷树脂和纤维增强体形成底涂层,在底涂层上设置导电间隙层,导电间隙层的始端和末端搭接,导电间隙层为凹凸结构,凹凸结构支撑出间隙,抽真空管依次穿过单层埋地油罐和底涂层连通间隙,泄漏监测外管依次穿过单层埋地油罐和底涂层连通间隙,在间隙中铺设有泄漏监测管,泄漏监测管从单层埋地油罐的底部沿着单层埋地油罐的侧面延伸并连接泄漏监测外管,在导电间隙层上涂敷树脂和纤维增强体形成加强层,在加强层上涂敷树脂形成防渗层,防渗层上的局部设置导静电层。进一步的,底涂层与单层埋地油罐内壁的结合强度不小于5MPa。进一步的,间隙的空间大小为0.4L/m2至0.5L/m2且间隙流量不小于85L/h。进一步的,导电间隙层的始端和末端搭接长度不小于5cm。进一步的,加强层厚度不小于2mm,加强层的耐冲击强度不小于6KJ/m2,加强层与导电间隙层的结合强度不小于5MPa。进一步的,导电间隙层的边缘与人孔之间留有距离,加强层与底涂层在人孔的位置搭接,搭接处的拉伸强度不小于8MPa。进一步的,形成加强层中的树脂和形成防渗层的树脂的热膨胀系数相似,加强层与防渗层的结合强度不小于6MPa。进一步的,导静电层的表面积不小于防渗层表面积的1/3,导静电层的表面电阻率不大于109Ω﹒m。进一步的,在防渗层上且于人孔的下方设置有防冲击板,防冲击板上涂敷树脂形成防渗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双层埋地油罐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本技术的双层埋地油罐,不开挖单层埋地油罐,将单层埋地油罐改造成双层埋地油罐,省时、便捷、成本较低,改造成的双层埋地油罐的内衬层较薄,罐体容量受影响程度较低,采用多层叠加,使得结构更稳定,使用寿命更长,适应环境性更强,通过真空测漏为最高等级监测手段,可以在油品泄漏前进行报警,具有较高的环保性。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技术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双层埋地油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1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其中,1、单层埋地油罐,2、内衬层,21、底涂层,22、导电间隙层,221、间隙,23、加强层,24、防渗层,25、导静电层,31、泄漏监测管,32、泄漏监测外管,4、抽真空管,5、真空监测控制台,6、人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埋地油罐,包括单层埋地油罐1和内衬层2,单层埋地油罐1的顶部设置有人孔6、抽真空管4、泄漏监测外管31、真空表、真空泵和真空监测控制台5等部件,内衬层2包括从单层埋地油罐1的内壁向内依次设置的底涂层21、导电间隙层22、加强层23、防渗层24和导静电层25。在单层埋地油罐1的内壁涂敷树脂形成底涂层21或在单层埋地油罐1的内壁涂敷树脂和纤维增强体形成底涂层21。底涂层21中的树脂为热固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底涂层21对单层埋地油罐1罐体可起到加强、密封和防腐蚀作用。底涂层21中的纤维增强体为无碱玻璃纤维布、纤维毡等。底涂层21与单层埋地油罐1内壁的结合强度不小于5MPa。底涂层21表面硬度在油罐服役期之中能持续承受一个大气压压强而不破坏或出现明显变形情况。在底涂层21上设置导电间隙层22,导电间隙层22的始端和末端搭接,导电间隙层22为凹凸结构,凹凸结构支撑出间隙221。导电间隙层22的始端和末端搭接长度不小于5cm。间隙221的空间大小为0.4L/m2至0.5L/m2且间隙流量不小于85L/h。导电间隙层22可以与底涂层21连接在一起也可以不与底涂层21连接在一起。导电间隙层22可以为金属材质(如铝、铜、不锈钢等)或者其它良导电体制成。导电间隙层22也可以在非导电体的间隙层上铺设一层导电层(如碳纤维层、薄金属层等),使得导电层与间隙层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抽真空管4依次穿过单层埋地油罐1和底涂层21连通间隙221,泄漏监测外管32依次穿过单层埋地油罐1和底涂层21连通间隙221。在间隙221中铺设有泄漏监测管31,泄漏监测管31从单层埋地油罐1的底部沿着单层埋地油罐1的侧面延伸并连接泄漏监测外管32。在导电间隙层22上涂敷树脂和纤维增强体形成加强层23。加强层23厚度不小于2mm,加强层23的耐冲击强度不小于6KJ/m2,加强层23与导电间隙层22的结合强度不小于5MPa,以使加强层23与导电间隙层22结合牢固。若加强层23与导电间隙层22的结合强度达不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双层埋地油罐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层埋地油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单层埋地油罐和内衬层,单层埋地油罐的顶部设置有人孔、抽真空管和泄漏监测外管,内衬层包括从单层埋地油罐内壁向内依次设置的底涂层、导电间隙层、加强层、防渗层和导静电层,在单层埋地油罐内壁涂敷树脂形成底涂层或在单层埋地油罐内壁涂敷树脂和纤维增强体形成底涂层,在底涂层上设置导电间隙层,导电间隙层的始端和末端搭接,导电间隙层为凹凸结构,凹凸结构支撑出间隙,抽真空管依次穿过单层埋地油罐和底涂层连通间隙,泄漏监测外管依次穿过单层埋地油罐和底涂层连通间隙,在间隙中铺设有泄漏监测管,泄漏监测管从单层埋地油罐的底部沿着单层埋地油罐的侧面延伸并连接泄漏监测外管,在导电间隙层上涂敷树脂和纤维增强体形成加强层,在加强层上涂敷树脂形成防渗层,防渗层上的局部设置导静电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埋地油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单层埋地油罐和内衬层,单层埋地油罐的顶部设置有人孔、抽真空管和泄漏监测外管,内衬层包括从单层埋地油罐内壁向内依次设置的底涂层、导电间隙层、加强层、防渗层和导静电层,在单层埋地油罐内壁涂敷树脂形成底涂层或在单层埋地油罐内壁涂敷树脂和纤维增强体形成底涂层,在底涂层上设置导电间隙层,导电间隙层的始端和末端搭接,导电间隙层为凹凸结构,凹凸结构支撑出间隙,抽真空管依次穿过单层埋地油罐和底涂层连通间隙,泄漏监测外管依次穿过单层埋地油罐和底涂层连通间隙,在间隙中铺设有泄漏监测管,泄漏监测管从单层埋地油罐的底部沿着单层埋地油罐的侧面延伸并连接泄漏监测外管,在导电间隙层上涂敷树脂和纤维增强体形成加强层,在加强层上涂敷树脂形成防渗层,防渗层上的局部设置导静电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埋地油罐,其特征在于:底涂层与单层埋地油罐内壁的结合强度不小于5MPa。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庆利陶彬刘全桢张卫华王林甄永乾贾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