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胎压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3831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1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车胎压盖,其金属外壳设有上、下孔槽、下螺孔、小栓孔,上孔槽大于下孔槽;防漏片设于下螺孔内,中央有孔口;通气片设于下孔槽内,偏心位置有通气孔,底部中央有凸榫;橡皮垫设于下孔槽内,具有边框、凸锥及凹沟,橡皮垫大于下孔槽;浮动座体设于橡皮垫顶端,设有顶、底座体,顶座体大于底座体,并具有凸栓;警示栓颜色异于浮动座体,外表面设有环状警示区,顶端凸设有圆盘,其上贴置标示有胎压磅数的贴纸;弹簧具有弹力及支撑段;透明盖设于金属外壳顶端,有主体及凸缘,以紧配合的方式嵌接上孔槽且底缘贴压在边框对应边缘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故障率低、成本低,能快速指示出胎压是否充足,有效提升了自行车的骑乘安全性。

Self-propelled tire cap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elf-propelled tire pressure cover. The metal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n upper, a lower hole slot, a lower screw hole, a small perforation hole, a hole slot larger than a lower hole slot, a leak proof piece in a lower screw hole, a hole in the central slot, a ventilation piece in a lower hole slot, a vent hole in the eccentric position, a tenon in the bottom center, and a rubber pad in the grooves of the lower hole. With a frame, a conical cone and a concave groove, the rubber pad is larger than the bottom slot, the floating seat is placed on the top of the rubber pad, with a top and a base body, the roof is larger than the base body, and has a convex bolt. The color of the warning bolt is different from the floating seat, the outer surface has a ring warning area, and the top is set with a circular disc, on which the number of tire pressure is marked. The spring has elastic and support segments; the transparent cover is placed on the top of the metal shell, with the main body and the flange, which is tightly fitted to the upper slot and the bottom edge is pressed on the edge of the bord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failure rate and low cost, which can quickly indicate whether the tire pressure is sufficient, thereby effectively enhancing the riding safety of bicy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行车胎压盖
本技术涉及一种能配合自行车轮胎气嘴应用、以表示轮胎胎压是否正常的警示装置,尤指一种自行车胎压盖。
技术介绍
由于经济不景气加上油价上涨,越来越多的人以自行车代步,而自行车不但是一种环保的代步工具,更是一种能用来运动健身的运动器材,但是自行车先天的有其条件限制,即常常发生胎压不足的问题。胎压不足或过高都会让轮圈遭受不当的挤压,容易造成爆胎、发生危险;胎压高,胎体较硬,接地面积也就小,滚动阻力较小,摩擦力也较小,但比较硬,且不舒适、容易爆胎;胎压低,可增加抓地力及舒适度,但阻力较大,适当的胎压则能使骑乘更为顺畅、舒适,但胎压无法由肉眼来明确得知,需要使用胎压表来测量,而问题就在于胎压表不能随心所欲的使用,因此便有业者推出胎压盖此一产品,让骑乘者能快速得知胎压是否正常。传统胎压盖,为了让浮标能稳定的作动,所采用的机械式结构较复杂,制造上也较麻烦,相对制造成本也提高,长期使用时,故障率偏高,实用性不佳。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能解决前述问题,不但容易判断自行车胎压状况,且故障率低、易组装、成本低,能确保自行车行车安全的自行车胎压盖结构,便成为本技术欲改进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纯机械结构、故障率低、成本低,能快速指示出胎压是否充足,有效提升自行车骑乘安全性的自行车胎压盖。为解决前述问题及达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手段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行车胎压盖,是配合自行车轮胎的气嘴使用,所述胎压盖,其包括有一金属外壳、一防漏片、一通气片、一橡皮垫、一浮动座体、一警示栓、一弹簧、以及一透明盖,所述金属外壳,其上端依序设有一上孔槽及一下孔槽,下端设有一能与所述气嘴螺合的下螺孔,在所述下孔槽与所述下螺孔间还设有一能供连通两者的小栓孔,而所述上孔槽的孔径大于所述下孔槽的孔径;所述防漏片,其设于所述下螺孔内、呈圆片型体设置,且顶表面为平整面、与所述下螺孔内底面水平接触,底表面与所述气嘴顶缘接触以防止漏气,且中央设有一孔口;所述通气片,其以设于所述下孔槽内、顶端部分位于所述上孔槽内,于偏心位置处设有一通气孔,且底部中央设有一穿过所述孔口、能与所述气嘴配合的凸榫;所述橡皮垫,其设于所述下孔槽内、且位在所述通气片顶端,呈圆盘状设置,具有一位于边缘处的边框、一位于中央的凸锥、及一位于所述边框和所述凸锥间的凹沟,所述橡皮垫的直径大于所述下孔槽的直径;所述浮动座体,其设于所述橡皮垫顶端,由上至下依序设有一呈中空状而开口朝上的顶座体、及一呈中空状而开口朝下底座体,所述顶座体的直径大于所述底座体直径,所述底座体的底端边缘能与所述凹沟嵌接配合,另所述顶座体的内底面中央具有一凸栓;所述警示栓,其呈中空状设置、且颜色异于所述浮动座体,底端嵌入于所述顶座体内、并于外表面对应设有一颜色异于所述浮动座体与所述警示栓的环状警示区,而顶端处凸设有一圆盘,所述圆盘顶面上贴置一标示有胎压磅数的贴纸;所述弹簧,其具有一位于顶端的弹力段、及一位于底端的支撑段,所述弹力段置入于所述警示栓内、并顶抵着所述警示栓,所述支撑段置入于所述顶座体内、并套置在凸栓外围;所述透明盖,其设于所述金属外壳顶端、且覆盖着所述警示栓及浮动座体,所述透明盖包含有一呈中空圆柱的主体、及一结合于主体底端且直径略小于主体的凸缘,所述凸缘以紧配合的方式,嵌接所述上孔槽、且底缘并贴压在所述边框顶面对应边缘上。更具体的是,所述通气孔,为对应设于所述凹沟正下方。更具体的是,所述圆盘,其中央还设有一通气孔;所述贴纸,其对应于所述通气孔处,还设有一穿孔;所述透明盖,其对应于所述通气孔处设有一孔径小于所述穿孔的微孔。更具体的是,所述环状警示区,其所整体范围至少占所述警示栓总长的三分之二。更具体的是,所述顶座体,其长度大于所述底座体,且所述底座体的总长,不超过所述浮动座体总长的三分之一。更具体的是,所述金属外壳,其外表面中段位置凸设有一防滑外环。更具体的是,所述环状警示区,其是一涂装层体。本技术可获以下几点优点:第一点:本技术胎压盖,橡皮垫和透明盖为通过紧配合的方式来进行设置,因此橡皮垫在承受胎压后,不会产生浮动的问题,能避免影响到浮动座体的升降,达到正确反应胎压的目标,另外,透明盖则是能紧密结合在金属外壳上,不易脱落。第二点:本技术胎压盖,为了避免发生胎压显示不正确的问题,通过利用相互连通的通气孔、穿孔、及微孔,让内部空气能排出,此橡皮垫能顺利作动,同时应用表面张力,让微孔只能通气但不进水,让本技术整体而言非常耐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配合自行车应用时的立体实施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与气嘴接合后,胎压充足时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与气嘴接合后,胎压不足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金属外壳54凸栓11上孔槽6警示栓12下孔槽61环状警示区13下螺孔62圆盘14小栓孔621通气孔15防滑外环63贴纸2防漏片631穿孔21孔口7弹簧3通气片71弹力段31通气孔72支撑段32凸榫8透明盖4橡皮垫81主体41边框811微孔42凸锥82延伸部43凹沟10气嘴5浮标座101气嘴弹簧51上顶座102顶针52下底座103孔口53隔层100胎压盖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具体呈现本技术的内容,以下参考图式,针对本技术的实施型态作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4所示,图中揭示出,为一种自行车胎压盖,是配合自行车轮胎的气嘴10使用,所述胎压盖100,其包括有一金属外壳1、一防漏片2、一通气片3、一橡皮垫4、一浮动座体5、一警示栓6、一弹簧7、以及一透明盖8,所述金属外壳1,其上端依序设有一上孔槽11及一下孔槽12,下端设有一能与所述气嘴10螺合的下螺孔13,在所述下孔槽12与所述下螺孔13间还设有一能供连通两者的小栓孔14,而所述上孔槽11的孔径大于所述下孔槽12的孔径;所述防漏片2,其设于所述下螺孔13内、呈圆片型体设置,且顶表面为平整面、与所述下螺孔13内底面水平接触,底表面与所述气嘴10顶缘接触以防止漏气,且中央设有一孔口21;所述通气片3,其以设于所述下孔槽12内、顶端部分位于所述上孔槽11内,于偏心位置处设有一通气孔31,且底部中央设有一穿过所述孔口21、能与所述气嘴10配合的凸榫32;所述橡皮垫4,其设于所述下孔槽12内、且位在所述通气片3顶端,呈圆盘状设置,具有一位于边缘处的边框41、一位于中央的凸锥42、及一位于所述边框41和所述凸锥42间的凹沟43,所述橡皮垫4的直径大于所述下孔槽12的直径;所述浮动座体5,其设于所述橡皮垫4顶端,由上至下依序设有一呈中空状而开口朝上的顶座体51、及一呈中空状而开口朝下底座体52,所述顶座体51的直径大于所述底座体52直径,所述底座体52的底端边缘能与所述凹沟43嵌接配合,另所述顶座体51的内底面中央具有一凸栓53;所述警示栓6,其呈中空状设置、且颜色异于所述浮动座体5,底端嵌入于所述顶座体51内、并于外表面对应设有一颜色异于所述浮动座体5与所述警示栓6的环状警示区61,而顶端处凸设有一圆盘62,所述圆盘62顶面上贴置一标示有胎压磅数的贴纸63;所述弹簧7,其具有一位于顶端的弹力段71、及一位于底端的支撑段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行车胎压盖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胎压盖,是配合自行车轮胎的气嘴(10)使用,所述胎压盖(100),包括有一金属外壳(1)、一防漏片(2)、一通气片(3)、一橡皮垫(4)、一浮动座体(5)、一警示栓(6)、一弹簧(7)、以及一透明盖(8),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1),其上端依序设有一上孔槽(11)及一下孔槽(12),下端设有一能与所述气嘴(10)螺合的下螺孔(13),在所述下孔槽(12)与所述下螺孔(13)间还设有一能供连通两者的小栓孔(14),而所述上孔槽(11)的孔径大于所述下孔槽(12)的孔径;所述防漏片(2),设于所述下螺孔(13)内、呈圆片型体设置,且顶表面为平整面、与所述下螺孔(13)内底面水平接触,底表面与所述气嘴(10)顶缘接触以防止漏气,且中央设有一孔口(21);所述通气片(3),设于所述下孔槽(12)内、顶端部分位于所述上孔槽(11)内,于偏心位置处设有一通气孔(31),且底部中央设有一穿过所述孔口(21)、能与所述气嘴(10)配合的凸榫(32);所述橡皮垫(4),设于所述下孔槽(12)内、且位在所述通气片(3)顶端,呈圆盘状设置,具有一位于边缘处的边框(41)、一位于中央的凸锥(42)、及一位于所述边框(41)和所述凸锥(42)间的凹沟(43),所述橡皮垫(4)的直径大于所述下孔槽(12)的直径;所述浮动座体(5),设于所述橡皮垫(4)顶端,由上至下依序设有一呈中空状而开口朝上的顶座体(51)、及一呈中空状而开口朝下的底座体(52),所述顶座体(51)的直径大于所述底座体(52)的直径,所述底座体(52)的底端边缘能与所述凹沟(43)嵌接配合,另所述顶座体(51)的内底面中央具有一凸栓(53);所述警示栓(6),呈中空状设置、且颜色异于所述浮动座体(5),底端嵌入于所述顶座体(51)内、并于外表面对应设有一颜色异于所述浮动座体(5)与所述警示栓(6)的环状警示区(61),而顶端处凸设有一圆盘(62),所述圆盘(62)顶面上贴置一标示有胎压磅数的贴纸(63);所述弹簧(7),具有一位于顶端的弹力段(71)、及一位于底端的支撑段(72),所述弹力段(71)置入于所述警示栓(6)内、并顶抵着所述警示栓(6),所述支撑段(72)置入于所述顶座体(51)内、并套置在凸栓(53)外围;所述透明盖(8),设于所述金属外壳(1)顶端、且覆盖着所述警示栓(6)及浮动座体(5),所述透明盖(8)包含有一呈中空圆柱的主体(81)、及一结合于主体(81)底端且直径小于主体(81)的凸缘(82),所述凸缘(82)以紧配合的方式,嵌接所述上孔槽(11)、且底缘贴压在所述边框(41)顶面对应边缘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胎压盖,是配合自行车轮胎的气嘴(10)使用,所述胎压盖(100),包括有一金属外壳(1)、一防漏片(2)、一通气片(3)、一橡皮垫(4)、一浮动座体(5)、一警示栓(6)、一弹簧(7)、以及一透明盖(8),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1),其上端依序设有一上孔槽(11)及一下孔槽(12),下端设有一能与所述气嘴(10)螺合的下螺孔(13),在所述下孔槽(12)与所述下螺孔(13)间还设有一能供连通两者的小栓孔(14),而所述上孔槽(11)的孔径大于所述下孔槽(12)的孔径;所述防漏片(2),设于所述下螺孔(13)内、呈圆片型体设置,且顶表面为平整面、与所述下螺孔(13)内底面水平接触,底表面与所述气嘴(10)顶缘接触以防止漏气,且中央设有一孔口(21);所述通气片(3),设于所述下孔槽(12)内、顶端部分位于所述上孔槽(11)内,于偏心位置处设有一通气孔(31),且底部中央设有一穿过所述孔口(21)、能与所述气嘴(10)配合的凸榫(32);所述橡皮垫(4),设于所述下孔槽(12)内、且位在所述通气片(3)顶端,呈圆盘状设置,具有一位于边缘处的边框(41)、一位于中央的凸锥(42)、及一位于所述边框(41)和所述凸锥(42)间的凹沟(43),所述橡皮垫(4)的直径大于所述下孔槽(12)的直径;所述浮动座体(5),设于所述橡皮垫(4)顶端,由上至下依序设有一呈中空状而开口朝上的顶座体(51)、及一呈中空状而开口朝下的底座体(52),所述顶座体(51)的直径大于所述底座体(52)的直径,所述底座体(52)的底端边缘能与所述凹沟(43)嵌接配合,另所述顶座体(51)的内底面中央具有一凸栓(53);所述警示栓(6),呈中空状设置、且颜色异于所述浮动座体(5),底端嵌入于所述顶座体(51)内、并于外表面对应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书君
申请(专利权)人:骏镫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