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机台的出料输送装置结构改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3485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加工机台的出料输送装置结构改良,其包括一加工机台及一出料输送装置。该加工机台具有一基座及一可喷气的加工平台,该出料输送装置具有一中央输送部及一对可滑动地设于该基座的侧边输送机构,每一侧边输送机构的前端设有一夹持单元,其可伸缩而与另一侧边输送机构的夹持单元相对靠近或远离。

Structure improvement of the feeding device for the process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improved structure of a discharging device for a process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processing machine and a discharging conveying device. The processing platform has a base and a jet processing platform. The feeding device has a central conveying part and a pair of side side conveyer which can slide in the base. The front end of each side conveyer mechanism is provided with a clamping unit, which is telescopic and close to the clamping unit of the other side conveyer mechanism. Far from\u30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工机台的出料输送装置结构改良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工机台的出料输送装置结构改良,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一对侧边输送机构的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导光板的抛光机一般具有一加工平台,该加工平台上方设有一悬臂,且该悬臂侧边具有往下延伸的支撑架;导光板在抛光后,需以人工或机械手臂将导光板由抛光机的加工平台搬下。以机械手臂来说,在搬运导光板时,悬臂侧边的支撑架会影响其搬运的路径,使得操作者在控制上的难度提高,在操作上相当不便。而若为人工搬运时,由于导光板较为笨重,人工搬运不但相当费力,且悬臂侧边的支撑架的阻碍会使得搬运更为困难,搬运过程耗时且费力,稍有不慎更可能因碰撞而损伤导光板。有鉴于此,本案技术人遂以其多年从事相关设计实务经验,而积极研究改良,并经多次实物样品制作及测试,进而具体改良习知的上述缺点,终致完成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加工机台的出料输送装置结构改良,其设有一对用以夹持导光板的夹持单元。本技术为一种加工机台的出料输送装置结构改良,其包括:一加工机台,其具有一基座,该基座上设有一加工平台,该加工平台具有多个朝上且可喷出气体的第一出气孔;一出料输送装置,其设于该加工机台上,用以输送该加工平台上的加工后工件;该出料输送装置具有一中央输送部及一对侧边输送机构;该中央输送部设于该加工机台上,而该对侧边输送机构可滑动地设于该加工机台上,使该对侧边输送机构可远离或移动至该加工平台两侧;该中央输送部介于该对侧边输送机构之间,而每一侧边输送机构的前端设有一夹持单元,该夹持单元可伸缩而与另一侧边输送机构的夹持单元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基座上设有一第一轨道部,该中央输送部可滑动地设于该第一轨道部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基座上设有一对第二轨道部,该侧边输送机构可滑动地设于该对第二轨道部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中,多个第一出气孔连通至一供气装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中央输送部具有多个滚筒。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夹持单元的高度高于该中央输送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夹持单元221具有一伸缩部及一夹持块,该夹持块连接于该伸缩部221A的一端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伸缩部的伸缩方向与该对侧边输送机构的滑动方向垂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加工机台的出料输送装置结构改良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加工机台的出料输送装置结构改良的前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供气装置链接方式的方块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出料输送动作一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出料输送动作二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出料输送动作三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出料输送动作四的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出料输送动作五的俯视图;图9为本技术的出料输送动作六的俯视图。符号说明:10...加工机台11...基座12...加工平台121...第一出气孔13...第一轨道部14...第二轨道部20...出料输送装置21...中央输送部211...滚筒22...侧边输送机构211...夹持单元211A...伸缩部211B...夹持块60...供气装置70...导光板P1...预定位置P11...第一位置P12...第二位置P13...第三位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加工机台的出料输送装置结构改良,其包括:一加工机台10及一出料输送装置20。关于该加工机台10,其为导光板的抛光加工机台。该加工机台10具有一基座11,该基座11上设有一加工平台12、一第一轨道部13及一第二轨道部14,该加工平台12具有多个朝上且可喷出气体的第一出气孔121;且该第一轨道部13及该第二轨道部14大体上相互平行并由远离该加工平台12的一端往该加工平台12延伸。而该出料输送装置20用以输送该加工平台12上的加工后工件(即一导光板70)。该出料输送装置20具有一中央输送部21及一对侧边输送机构22,该中央输送部21可滑动地设于该第一轨道部13上,使该中央输送部21可远离或靠近该加工平台12,而该对侧边输送机构22可滑动地设于该第二轨道部14上,使该对侧边输送机构22可远离或移动至该加工平台12两侧;该中央输送部21介于该对侧边输送机构22之间,而每一侧边输送平台22的前端设有一夹持单元221,该夹持单元221的高度略高于该中央输送部21,该夹持单元221可伸缩而与另一夹持部221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当然,在图1及图2中,该第一轨道13及第二轨道14的设计,仅为本技术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实务上,其轨道可依机台的尺寸、外形或不同的需求而具有不同的设计方式,例如:悬吊式轨道。多个第一出气孔121连通至一供气装置60(如图3所示),通过该供气装置60供应气体并由多个第一出气孔121喷出,进而产生向上的推力,使该导光板70与该加工平台12产生些微的间距,避免该导光板70与该加工平台21接触而摩擦损伤。在该中央输送部21的设计上,其上方可设有多个相互平行排列的滚筒211,使该导光板70可通过该滚筒211的转动而达到输送的目的;当然,该滚筒211也可通过动力装置的驱动,使该导光板70置于该中央输送部21时可达到自动输送的效果。更详细的说,该夹持单元221具有伸缩部221A及一对夹持块221B,该夹持块221B连接于该伸缩部221A的一端上。该对夹持块221B可通过该伸缩部221A的伸缩而相对延伸靠近或相对收缩远离,且该伸缩部221A的伸缩方向大体上与该对侧边输送机构22的滑动方向垂直;该伸缩部221A可为一般的气压缸、油压缸或电控伸缩机构等。关于该导光板70的输送步骤,如下列说明:当该导光板70于该加工平台12上加工完成后,该出料输送装置20往该加工平台12的方向移动,使该中央输送部21靠近该加工平台12;如图4及图5所示,该出料输送装置20由一预定位置P1往该加工平台12的方向移动至靠近该加工平台12的一第一位置P11。此时,该加工平台12上的第一出气孔121喷出的气体,可使该导光板70与该加工平台12间产生极小的间距,此方式并非是要使该导光板70气浮于该加工平台12上,而是通过气体向上的推力,降低该导光板70下压的重量,进而达到避免该导光板70损伤的目的。当该中央输送部21靠近该加工平台12时,该中央输送部21停止移动,而该对侧边输送机构22则持续往该加工平台12的方向移动;如图6所示,该中央输送部21移动至该第一位置P11后停止移动,而该对侧边输送机构22则持续往该加工平台12的方向移动,并由该第一位置P11移动至一第二位置P12。该对侧边输送机构22移动至该加工平台12的两侧后,通过该对伸缩部221A的延伸而使该对夹持块221B相对往该加工平台12靠近,直至该对夹持块221B与该导光板70的两侧接触并夹持住该导光板70;如图7所示,该对侧边输送机构22移动至该第二位置P12后,该对伸缩部221A往该加工平台12的方向延伸而使该对夹持块221B接触并夹持住该导光板70。最后,该对侧边输送机构22夹持该导光板70而移动至该中央输送部21的两侧,并通过该对伸缩部221A的收缩而使该对夹持块221B相对远离,进而使该导光板70置于该中央输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加工机台的出料输送装置结构改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工机台的出料输送装置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加工机台,其具有一基座,该基座上设有一加工平台,该加工平台具有多个朝上且可喷出气体的第一出气孔;一出料输送装置,其设于该加工机台上,用以输送该加工平台上的加工后工件;该出料输送装置具有一中央输送部及一对侧边输送机构;该中央输送部设于该加工机台上,而该对侧边输送机构可滑动地设于该加工机台上,使该对侧边输送机构可远离或移动至该加工平台两侧;该中央输送部介于该对侧边输送机构之间,而每一侧边输送机构的前端设有一夹持单元,该夹持单元可伸缩而与另一侧边输送机构的夹持单元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工机台的出料输送装置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加工机台,其具有一基座,该基座上设有一加工平台,该加工平台具有多个朝上且可喷出气体的第一出气孔;一出料输送装置,其设于该加工机台上,用以输送该加工平台上的加工后工件;该出料输送装置具有一中央输送部及一对侧边输送机构;该中央输送部设于该加工机台上,而该对侧边输送机构可滑动地设于该加工机台上,使该对侧边输送机构可远离或移动至该加工平台两侧;该中央输送部介于该对侧边输送机构之间,而每一侧边输送机构的前端设有一夹持单元,该夹持单元可伸缩而与另一侧边输送机构的夹持单元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机台的出料输送装置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基座上设有一第一轨道部,该中央输送部可滑动地设于该第一轨道部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政豪
申请(专利权)人:杨崎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