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3328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16: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结构,属于建筑领域。包括建筑本体、第一围体和第一屋顶。建筑本体内部形成容纳室,建筑本体具有南墙。第一围体设于南墙的外侧。第一屋顶设于第一围体的顶部,南墙、第一围体和第一屋顶共同限定第一阳光室。第一屋顶包括第一透光体,阳光能够通过透光体进入第一阳光室。这种建筑结构具有温度自调节能力和改善室内热环境的能力,无需采用高耗能的方式为室内供暖。

A building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building structure, belonging to the field of construction. It includes the building body, the first enclosure and the first roof. The interior of the building forms a containment chamber, and the building body has a southern wall. The first body is locat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south wall. The first roof is located at the top of the first enclosure, and the south wall, the first enclosure and the first roof jointly define the first sunlight chamber. The first roof comprises a first light transmitting body, and sunlight can enter the first sunlight chamber through a light transmitting body. This building structure has the ability of self regulating temperature and improving the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It does not need to use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for indoor hea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对于高海拔寒冷地区建筑,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如太阳辐射充足且昼夜室外空气温差大),目前一直使用的砖墙结构等普通建筑无法适应高寒地区特殊的气候特征,保温隔热性较差,难以进行自身调节,从而导致室内热环境难无法满足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需求,因此,需用其他高耗能方式进行采暖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结构,以改善需要通过高耗能的方式进行采暖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结构,包括:建筑本体,建筑本体内部形成容纳室,建筑本体具有南墙;第一围体,第一围体设于南墙的外侧;第一屋顶,第一屋顶设于第一围体的顶部,南墙、第一围体和第一屋顶共同限定第一阳光室;第一屋顶包括第一透光体,阳光能够通过第一透光体进入第一阳光室。进一步地,南墙包括基层和相变层,相变层面向第一阳光室,基层面向容纳室。进一步地,南墙还包括保温层,保温层设于基层与相变层之间。进一步地,相变层包括保护体和相变材料;保护体内部形成容纳腔,相变材料填充于容纳腔内。进一步地,第一屋顶还包括第一遮挡体,第一遮挡体上设有第一透光通道,第一透光体设于第一透光通道内;建筑结构还包括保温体,保温体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一透光通道。进一步地,建筑结构还包括驱动装置;保温体与第一遮挡体转动连接,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保温体相对第一遮挡体转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一透光通道。进一步地,保温体上设有反光体,保温体相对第一遮挡体转动并打开第一透光通道时,反光体能够面向相变层。进一步地,保温体包括接触部和封堵部,接触部具有用于与第一遮挡体接触的接触面,封堵部设于接触面上;保温体相对第一遮挡体转动时,封堵部能够封堵于第一透光通道内,以将第一透光通道关闭。进一步地,建筑结构还包括第二围体和第二屋顶;建筑本体具有东墙,第二围体设于东墙外侧,第二屋顶设于第二围体的顶部,东墙、第二围体和第二屋顶共同限定第二阳光室;第二屋顶包括第二透光体,阳光能够通过第二透光体进入第二阳光室。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结构,包括:建筑本体,建筑本体内部形成容纳室,建筑本体具有东墙;第二围体,第二围体设于东墙的外侧;第二屋顶,第二屋顶设于第二围体的顶部,东墙、第二围体和第二屋顶共同限定第二阳光室;第二屋顶包括第二透光体,阳光能够通过第二透光体进入第二阳光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结构,在容纳室(房间)的外侧设有阳光室。白天,阳光从透光体进入到阳光室内,太阳能在阳光室内蓄积;夜间,一方面阳光室可作为一个缓冲区,减少容纳室的热量损失,另一方面,阳光室内所蓄积的热量可提供给容纳室,从而将容纳室内的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这种建筑结构具有温度自调节能力和改善室内热环境的能力,无需采用高耗能的方式为室内供暖。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建筑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II-II剖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南墙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房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建筑结构的局部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第一透光通道处于关闭状态时的建筑结构的局部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第一透光通道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建筑结构的局部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建筑结构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的IX-IX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建筑结构的局部视图。图标:100-建筑结构;10-建筑本体;11-围墙;111-南墙;1111-基层;1112-保温层;1113-相变层;1114-保护体;1115-相变材料;112-北墙;113-东墙;114-西墙;115-第一采光窗;116-第二采光窗;12-房顶;121-防水层;13-容纳室;20-第一围体;21-第一保温墙;22-第二保温墙;23-第三保温墙;24-第一阳光室;30-第一屋顶;31-第一遮挡体;311-第一透光通道;32-第一透光体;40-保温体;41-接触部;411-接触面;42-封堵部;43-反光体;50-转轴;60-第二围体;61-第四保温墙;62-第五保温墙;63-第六保温墙;64-第二阳光室;70-第二屋顶;71-第二遮挡体;711-第二透光通道;72-第二透光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结构100,包括建筑本体10、第一围体20和第一屋顶30。其中,建筑本体10包括围墙11和房顶12,房顶12设于围墙11的顶部。围墙11包括南墙111、北墙112、东墙113和西墙114,南墙111、北墙112、东墙113和西墙114首尾依次连接。南墙111上设有第一采光窗115。房顶12、南墙111、北墙112、东墙113和西墙114共同限定一个容纳室13,容纳室13即为房间。如图3所示,南墙111、北墙112、东墙113和西墙114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基层1111、保温层1112和相变层1113,保温层1112设于基层1111与相变层1113之间。相变层1113位于外层,基层1111位于内侧,基层1111面向于容纳室13。其中,基层1111为砖砌结构。保温层1112为保温材质,比如硬泡聚氨酯保温板。相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建筑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本体,所述建筑本体内部形成容纳室,所述建筑本体具有南墙;第一围体,所述第一围体设于所述南墙的外侧;第一屋顶,所述第一屋顶设于所述第一围体的顶部,所述南墙、所述第一围体和所述第一屋顶共同限定第一阳光室;所述第一屋顶包括第一透光体,阳光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透光体进入所述第一阳光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本体,所述建筑本体内部形成容纳室,所述建筑本体具有南墙;第一围体,所述第一围体设于所述南墙的外侧;第一屋顶,所述第一屋顶设于所述第一围体的顶部,所述南墙、所述第一围体和所述第一屋顶共同限定第一阳光室;所述第一屋顶包括第一透光体,阳光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透光体进入所述第一阳光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南墙包括基层和相变层,所述相变层面向所述第一阳光室,所述基层面向所述容纳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南墙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设于所述基层与所述相变层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层包括保护体和相变材料;所述保护体内部形成容纳腔,所述相变材料填充于所述容纳腔内。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屋顶还包括第一遮挡体,所述第一遮挡体上设有第一透光通道,所述第一透光体设于所述第一透光通道内;所述建筑结构还包括保温体,所述保温体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透光通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结构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保温体与所述第一遮挡体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保温体相对所述第一遮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陈翔宇熊峰邹秋生王曦张理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