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型压力分散逐级减震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2282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1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蘑菇型”压力分散逐级减震鞋底。自上而下包括鞋底内底和鞋底中底,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减震单元结构,每一个减震单元结构由承重柱和中空承重半球面组合而成,每一个中空承重半球外表面设置若干个排气孔,所有减震单元柱按照人脚自身压力承重路线在中底内分三级依次排列开来,且根据足底不同部位受力大小设置不同大小规格的减震单元,所有减震单元嵌套于中底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压力分散逐级减震的原理,在鞋内底和外底之间设置若干不同大小的减震单元,在受到压力时承重半球面通过表面的排气孔排出部分气体使中空承重半球面产生形变,半球面外壁的螺纹进行咬合,进而由承重柱支撑减震单元结构,从而更好的达到减震的目的。

Mushroom type pressure dispersion stepwise shock absorption shoe sol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ushroom type pressure dispersing step by step damping sole. The upper bottom includes the bottom of the sole and the bottom of the sole. There are a number of shock absorption units. Each of the shock absorption units is composed of a load bearing column and a hollow bearing hemispherical surface, and a number of vent holes are arranged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each hollow bearing. All the shock absorber columns are in the middle of the weight bearing line of the human foot. The bottom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and the damping units of different sizes are set according to the force size of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foot. All the shock absorption units are nested inside the middle bottom.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pressure dispersed step by step shock absorption, a number of different damping units are set between the bottom of the shoe and the outer bottom, and the hollow bearing hemispherical surface is deformed when the pressure bearing hemispherical surface is discharged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exhaust hole when the pressure is under pressure, and the thread of the outer wall of the hemispherical surface is bitten, and then supported by the bearing column. The structure of the shock absorbing unit can better achieve the purpose of damp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蘑菇型压力分散逐级减震鞋底
本专利技术属于减震鞋底
,具体涉及一种蘑菇型压力分散逐级减震鞋底。
技术介绍
鞋底的减震性能是影响鞋类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部分运动鞋在减震设计方面,结构设计的美观性多于其实用性,而且减震鞋的设计多注重产品本身的功能作用,而忽略了人这一主体的存在,有些甚至限制了人体自身的减震系统。还有一些产品只注重局部的减震,局限于后跟部位,造成运动的能量回归差,减震性能不够完善。因而,结合足部减震系统的基本力学特征设计一种结构优良的鞋底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蘑菇型压力分散逐级减震鞋底,依据足部缓冲震动的基本力学特征,得出能够维护足部减震系统的鞋底减震结构,提高减震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蘑菇型压力分散逐级减震鞋底,自上而下包括鞋底中底和鞋底外底,其特征在于:鞋底中底和鞋底外底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减震单元;所述鞋底中底上设置有若干个镶嵌槽,所述鞋底外底上对应地设置有若干个呈凹槽状的承重底托;所述减震单元位于承重底托上且嵌于镶嵌槽内;所述减震单元包括承重半球面、通孔和承重柱,所述承重半球面为中空结构,所述通孔均布设置在承重半球面的球面上,所述承重柱设置于承重半球面内的球体中心处且长度低于承重半球面半径;所述承重半球面设置在承重底托上。所述承重半球面外侧球面下部上还均匀设置有减震螺纹,镶嵌槽内壁相应地设置有螺纹。所述减震单元在鞋底中底分布具体为,减震单元始于后跟部位经腰窝部位外侧到达跖趾关节部位,最终到达拇指部位。所述减震单元包括一级减震单元、二级减震单元和三级减震单元;一级减震单元位于足部后跟部位和第一跖趾部位,其承重半球面的半径优选为l2mm-14mm,承重柱直径优选为8mm-l0mm,承重柱高度优选为8mm-l0mm,减震螺纹宽度优选为6mm-8mm;二级减震单元位于腰窝外侧部位,其承重半球面的半径优选为10mm-l2mm,承重柱直径6mm-8mm,承重柱高度优选为6mm-8mm,减震螺纹宽度优选为4mm-6mm;三级减震单元位于第二、第三、第四跖趾和拇指部位,其承重半球面的半径优选为8mm-l0mm,承重柱直径4mm-6mm,承重柱高度优选为6mm-8mm,减震螺纹宽度优选为2mm-4mm。所述一级减震单元、二级减震单元和三级减震单元的承重半球面壁厚均优选为2mm-3.5mm,通孔直径优选为0.8mm-1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鞋底结构按照足部触地的力学路径由大中小弹性元件组成的减震单元,与整体由橡胶构成的鞋底相比,或者与由单个大小相同的减震单元排列构成的鞋底相比,在受到压力时的不同阶段可以产生的变形更大,且不同阶段的减震分为两部分,吸收的震动能量更大,因此减震效果更好。(2)减震单元内部中空表面设置排气孔更进一步增大了减震元件在受压时的变形量,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了减震鞋底的减震效果。(3)减震单元球面底部和中底减震单元嵌合套设置螺纹结构,在受到压缩时双螺纹结构相互挤压咬合,延长形变时间,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了减震鞋底的减震效果。(4)减震单元在中底内部依据足部触地过程中足的基本力学路线排列,能够维护足部减震系统,达到事半功倍的减震效果。(5)本专利技术的减震鞋底可以将每一步的能量都缓冲储存下来,然后再回馈到下一步运动中去。在提供缓冲保护的同时,最大限度将每次蹬踏的能量转化为帮助移动的动力,使穿着者运动起来因此更加轻松省力。本专利技术压力分散逐级减震的原理是:第一级,置于足底受力最大的后跟部位和第一跖趾部位的减震单元为一级减震系统,起到的是足刚触地时刻的承重缓冲作用,并在快速变向运动的开始阶段,利用足后跟部位的承重减震单元将能量传导到该减震材料中储存起来。第二级,置于腰窝外侧部位的减震元件为第二级减震系统,起到的是触地中期的承重、缓冲和辅助支撑的作用。在快速变向中期,鞋底由被动阻力用力过程逐渐向主动发力过程转变,该减震单元可以保证过渡的稳定和力量的快速传递。第三级,置于位于第二、第三、第四跖趾和拇指部位区域为第三级减震系统,起到的是离地阶段的助力作用,在快速变向末期,反弹材料将储存的能量经减震单元向运动方向快速释放,实现力的传导。附图说明图1为鞋大底布局图;图2为减震单元结构示意图;图3为受力示意图;图4为中底减震单元镶嵌槽;图5为鞋底减震等级位置分布图;图6为鞋底布局图。图中,1-鞋底中底、2-鞋底外底、3-镶嵌槽、4-承重底托、5-承重半球面、6-通孔、7-承重柱、8-减震螺纹、9-一级减震单元、10-二级减震单元、11-三级减震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蘑菇型压力分散逐级减震鞋底,具体为,自上而下包括鞋底中底1和鞋底外底2,其特征在于:鞋底中底1和鞋底外底2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减震单元;所述鞋底中底1上设置有若干个镶嵌槽3,所述鞋底外底2上对应地设置有若干个呈凹槽状的承重底托4;所述减震单元位于承重底托4上且嵌于镶嵌槽3内;所述减震单元包括承重半球面5、通孔6和承重柱7,所述承重半球面5为中空结构,所述通孔6均布设置在承重半球面5的球面上,所述承重柱7设置于承重半球面5内的球体中心处且长度低于承重半球面5半径;所述承重半球面5设置在承重底托4上。所述承重半球面5外侧球面下部上还均匀设置有减震螺纹8,镶嵌槽内壁相应地设置有螺纹。所述减震单元在鞋底中底1分布具体为,减震单元始于后跟部位经腰窝部位外侧到达跖趾关节部位,最终到达拇指部位。所述减震单元包括一级减震单元9、二级减震单元10和三级减震单元11;一级减震单元9位于足部后跟部位和第一跖趾部位,其承重半球面的半径优选为l2mm-14mm,承重柱直径优选为8mm-l0mm,承重柱高度优选为8mm-l0mm,减震螺纹宽度优选为6mm-8mm;二级减震单元10位于腰窝外侧部位,其承重半球面的半径优选为10mm-l2mm,承重柱直径6mm-8mm,承重柱高度优选为6mm-8mm,减震螺纹宽度优选为4mm-6mm;三级减震单元11位于第二、第三、第四跖趾和拇指部位,其承重半球面的半径优选为8mm-l0mm,承重柱直径4mm-6mm,承重柱高度优选为6mm-8mm,减震螺纹宽度优选为2mm-4mm。所述一级减震单元9、二级减震单元10和三级减震单元11的承重半球面壁厚均优选为2mm-3.5mm,通孔直径优选为0.8mm-1mm。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蘑菇型压力分散逐级减震鞋底,包括鞋底中底和鞋底减震单元共同组合形成了鞋底中底。减震单元由半球形中空减震面和弹性承重柱组成,均为弹性料(如PU或者硅胶),中空减震球面的结构形式增大了减震元件在受压时的变形量,提高了减震鞋底的减震效果。整个弹性元件嵌于鞋底中底内部形成了三级减震系统。一级减震承重中空半球面的半径优选为l2mm-14mm,二级减震承重中空半球面的半径优选为10mm-l2mm,三级减震承重中空半球面的半径优选为8mm-l0mm三者的壁厚均优选为2mm-3.5mm,排气孔直径优选为0.8mm-1mm。壁厚可根据需要调整以实现不同的减震性能,其壁厚越小,减震元件受力时变形越大,其减震效果也越好。不同尺寸的减震中空半球面和弹性承重柱组成的减震单元与整体由橡胶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蘑菇型压力分散逐级减震鞋底

【技术保护点】
蘑菇型压力分散逐级减震鞋底,自上而下包括鞋底中底(1)和鞋底外底(2),其特征在于:鞋底中底(1)和鞋底外底(2)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减震单元;所述鞋底中底(1)上设置有若干个镶嵌槽(3),所述鞋底外底(2)上对应地设置有若干个呈凹槽状的承重底托(4);所述减震单元位于承重底托(4)上且嵌于镶嵌槽(3)内;所述减震单元包括承重半球面(5)、通孔(6)和承重柱(7),所述承重半球面(5)为中空结构,所述通孔(6)均布设置在承重半球面(5)的球面上,所述承重柱(7)设置于承重半球面(5)内的球体中心处且长度低于承重半球面(5)半径;所述承重半球面(5)设置在承重底托(4)上。

【技术特征摘要】
1.蘑菇型压力分散逐级减震鞋底,自上而下包括鞋底中底(1)和鞋底外底(2),其特征在于:鞋底中底(1)和鞋底外底(2)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减震单元;所述鞋底中底(1)上设置有若干个镶嵌槽(3),所述鞋底外底(2)上对应地设置有若干个呈凹槽状的承重底托(4);所述减震单元位于承重底托(4)上且嵌于镶嵌槽(3)内;所述减震单元包括承重半球面(5)、通孔(6)和承重柱(7),所述承重半球面(5)为中空结构,所述通孔(6)均布设置在承重半球面(5)的球面上,所述承重柱(7)设置于承重半球面(5)内的球体中心处且长度低于承重半球面(5)半径;所述承重半球面(5)设置在承重底托(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蘑菇型压力分散逐级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半球面(5)外侧球面下部上还均匀设置有减震螺纹(8),镶嵌槽内壁相应地设置有螺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蘑菇型压力分散逐级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单元在鞋底中底(1)分布具体为,减震单元始于后跟部位经腰窝部位外侧到达跖趾关节部位,最终到达拇指部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向东孙云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