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细长轴类零件淬火机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2222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细长轴类零件淬火机床。组合式细长轴类零件淬火机床,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架(19)、移动框架(4)、工件提升机构、工件旋转机构、低温加热炉(5)、感应加热器、冷却水循环系统(12);移动框架(4)由工件提升机构与机架(19)相连;工件旋转机构由工件旋转马达(10)、上顶尖(24)、下顶尖(22)构成;低温加热炉(5)、感应加热器的淬火感应环(6)、冷却水循环系统(12)的淬火喷水环(7)、废水收集盘(8)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机架(19)上;淬火时,工件(23)由上顶尖(24)、下顶尖(22)夹持从上而下依次穿过低温加热炉(5)、感应加热器的淬火感应环(6)、冷却水循环系统(12)的淬火喷水环(7)、废水收集盘(8)的工件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淬火效果好等特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细长轴类零件淬火机床。 背录技术在机械加工领域中,细长轴类零件(即工件)的热处理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因为其 细长,淬火过程中容易弯曲,使淬火效果差;因为其长,在淬火过程中极不容易获得硬度等 机械性能完全一致的零件表面质量,使淬火效果差。另外现有类似设备普遍存在着结构复杂、 传动效率低、维修麻烦以及低温加热炉炉温及淬火冷却水水温不易控制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淬火效果好的组合式细长轴类零件淬火机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组合式细长轴类零件淬火机床,其特征 在于它包括机架19、移动框架4、工件提升机构、工件旋转机构、低温加热炉5、感应加热 器、冷却水循环系统12;移动框架4由工件提升机构与机架19相连;工件旋转机构由工件 旋转马达10、上顶尖24、下顶尖22构成,工件旋转马达10固定在移动框架4上,工件旋 转马达10的输出轴与下顶尖22的下端相连,上顶尖24由轴承固定在移动框架4的上端, 上顶尖24、下顶尖22位于同一垂直轴线上感应加热器由淬火变压器17与淬火感应环6构 成;低温加热炉5、感应加热器的淬火感应环6、冷却水循环系统12的淬火喷水环7、废水 收集盘8从上至下依次设在机架19上;低温加热炉5内沿垂直轴向为工件通孔,废水收集 盘8的中部设置有工件通孔,淬火感应环6、淬火喷水环7的中部为工件通孔;低温加热炉 5、淬火感应环6、淬火喷水环7、废水收集盘8的工件通孔的中心轴线与上顶尖24、下顶尖 22位于同一垂直轴线上;淬火时,工件23由上顶尖24、下顶尖22夹持从上而下依次穿过 低温加热炉5、感应加热器的淬火感应环6、冷却水循环系统12的淬火喷水环7、废水收集 盘8。所述的工件提升机构包括框架配重1、滑轮21、固定框架2、上部导轨3、下部导轨9、 框架移动马达ll、 T型蠊杆20、螺母;框架移动马达ll固定在机架19上,螺母固定在移动 框架4上,T型蟝杆20旋过蟪母,框架移动马达11的输出与T型螺杆20的下端相连,T型 螺杆20的上下两端部分别由轴承与机架19相连;固定框架2设在机架19上,固定框架2 上分别设有上部导轨3、下部导轨9,移动框架4上部的左右导轮分别与固定框架2上的上 部导轨相接触,移动框架4下端的左右导轮分别与固定框架2上的下部导轨9相接触;钢丝 绳的一端与移动框架4固定连接,钢丝绳的另一端经滑轮21与框架配重1相连,滑轮21设 在机架19的上端部。淬火时,工件23由上顶尖24、下顶尖22夹持并旋转着依次通过低温加热炉5、淬火感应环6、淬火喷水环7、废水收集盘8的工件通孔;工件23随移动框架4垂直向下移动,而 低温加热炉5、感应加热器、冷却水循环系统均为固定式(固定在机架19上);工件提升机构的作用是使工件23沿轴向垂直向下、向上移动;工件旋转机构使工件23旋转;低温加热 炉5对淬火的工件23进行事先预热;感应加热器对预热后的工件进行感应加热;冷却水循 环系统的淬火喷水环7通过对感应加热后的工件23立即喷水冷却,从而达到淬火的目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 整机采用垂直式布置方式低温加热炉位于淬火感应环及淬火喷水环的上方对工件 进行淬火预热,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细长轴类零件在淬火过程中的弯曲变形现象;同时因为淬火感应环及喷水环紧贴于低温加热炉下方,工件预热后随即进入后续的淬火工序,这样可 有效地避免细长轴类零件预热后因为触空时间过长,表面温降不均带来的淬火硬度等机械性 能不一致的质量问题。本技术淬火效果好。2) 采用简洁的框架式结构,其结构简单。本技术广泛适用于金属加工领域的热处理工序,可对细长轴类零件(如各种细长轴 类、细长辊子等)进行多种频率范围的表面热处理(淬火)。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中1-框架配重,2-固定框架,3-上部导轨,4-移动框架,5-低温加热炉,6-淬火感 应环,7-淬火喷水环,8-废水收集盘,9-下部导轨,10-工件旋转马达,11-框架移动马达, 12-冷却水循环系统,13-检修爬梯及平台,14-液压站,15-热电偶,16-变压器移动小车, 17-淬火变压器,18-气动折臂式悬吊,19-机架,20-T型螺杆,21-滑轮,22-下顶尖,23-工件,24-上顶尖。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图2所示,组合式细长轴类零件淬火机床,它包括机架19、移动框架4、工件 提升机构、工件旋转机构、低温加热炉5、感应加热器、冷却水循环系统12;移动框架4由 工件提升机构与机架19相连;工件旋转机构由工件旋转马达10、上顶尖24、下顶尖22构 成,工件旋转马达10固定在移动框架4上,工件旋转马达10的输出轴与下顶尖22的下端 相连,上顶尖24由轴承固定在移动框架4的上端,上顶尖24、下顶尖22位于同一垂直轴线 上;感应加热器由淬火变压器17与淬火感应环6构成;低温加热炉5、感应加热器的淬火感 应环6、冷却水循环系统12的淬火喷水环7、废水收集盘8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机架19上; 低温加热炉5内沿垂直轴向为工件通孔(加热通孔),废水收集盘8的中部设有工件通孔, 淬火感应环6、淬火喷水环7的中部为工件通孔;低温加热炉5、淬火感应环6、淬火喷水环 7、废水收集盘8的工件通孔的中心轴线与上顶尖24、下顶尖22位于同一垂直轴线上;淬火 时,工件由上顶尖24、下顶尖22夹持从上而下依次穿过低温加热炉5、感应加热器的淬火 感应环6、冷却水循环系统12的淬火喷水环7、废水收集盘8。所述的工件提升机构包括框架配重l、滑轮21、固定框架2、上部导轨3、下部导轨9、 框架移动马达11、 T型螺杆20及螺母;框架移动马达11固定在机架19上,嫘母固定在移 动框架4上,T型螺杆20旋过蠊母,框架移动马达11的输出与T型嫘杆20的下端相连,T 型螺杆20的上下两端部分别由轴承与机架19相连(框架移动马达11工作带动T型螺杆20 旋转,螺母沿T型螺杆20上下移动,带动移动框架4上下移动,使工件23沿轴向垂直向下、 向上移动);固定框架2设在机架19上,固定框架2上分别设有上部导轨3、下部导轨9, 移动框架4上部的左右导轮分别与固定框架2上的上部导轨相接触,移动框架4下端的左右 导轮分别与固定框架2上的下部导轨9相接触;钢丝绳的一端与移动框架4固定连接,钢丝 绳的另一端经滑轮21与框架配重1相连,滑轮21设在机架19的上端部。工作原理简述如下先启动感应电源装置,再启动液压站,由车间吊车通过人工辅助将工件23吊装到气动 折臂式悬吊18上,将工件23旋转至淬火机床上、下顶尖处,启动工件提升机构落下上顶尖, 工件23从上至下依次通过低温加热炉5、淬火感应环6、淬火喷水环7、废水收集盘8的工 件通孔,将工件牢固地装卡在上顶尖、下顶尖之间;然后启动工件提升机构将工件快速提升 至低温加热炉5处预热;待工件23加热至设定温度后,再启动工件提升机构将工件快速下 降至淬火感应环6处;启动冷却水循环系统12使淬火喷水环7开始喷水;接着工件提升机 构使工件23开始慢速下降,工件23缓慢地通过淬火感应环6及淬火喷水环7,使工件23在 恒定的温度下进行淬火,直至工件全部淬火完毕。待工件23完全冷却后,关闭冷却水循环 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组合式细长轴类零件淬火机床,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架(19)、移动框架(4)、工件提升机构、工件旋转机构、低温加热炉(5)、感应加热器、冷却水循环系统(12);移动框架(4)由工件提升机构与机架(19)相连;工件旋转机构由工件旋转马达(10)、上顶尖(24)、下顶尖(22)构成,工件旋转马达(10)固定在移动框架(4)上,工件旋转马达(10)的输出轴与下顶尖(22)的下端相连,上顶尖(24)由轴承固定在移动框架(4)的上端,上顶尖(24)、下顶尖(22)位于同一垂直轴线上;感应加热器由淬火变压器(17)与淬火感应环(6)构成;低温加热炉(5)、感应加热器的淬火感应环(6)、冷却水循环系统(12)的淬火喷水环(7)、废水收集盘(8)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机架(19)上;低温加热炉(5)内沿垂直轴向为工件通孔,废水收集盘(8)的中部设有工件通孔,淬火感应环(6)、淬火喷水环(7)的中部为工件通孔;低温加热炉(5)、淬火感应环(6)、淬火喷水环(7)、废水收集盘(8)的工件通孔的中心轴线与上顶尖(24)、下顶尖(22)位于同一垂直轴线上;淬火时,工件(23)由上顶尖(24)、下顶尖(22)夹持从上而下依次穿过低温加热炉(5)、感应加热器的淬火感应环(6)、冷却水循环系统(12)的淬火喷水环(7)、废水收集盘(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灏赵宏杰郭继东邓万益陈建军刘瑞杰张燕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