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式连续热处理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2096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热处理炉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隧道式连续热处理炉,其包括工件传送带和炉体,工件传送带穿过炉体,并由炉体的两侧向外延伸,炉体按工件移动方向依次分为预热炉、高温炉、降温炉和冷却炉,其中,预热炉和高温炉之间具有一间隙,高温炉和降温炉连接为一整体结构,降温炉和冷却炉之间具有一间隙;高温炉和降温炉分别设有供惰性气体进入的连接口,在高温炉的入口和降温炉的出口分别设置有氧气阻隔装置,氧气阻隔装置安装在工件传送带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连续对工件进行热处理,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向高温炉和降温炉内加入惰性气体,使炉体内部形成无氧状态,确保工件在无氧状态下进行热处理。(*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处理炉
,特指一种隧道式连续热处理炉。技术背景热处理可以改变钢的内部组织结构,从而改善其工艺性能和使用 性能,充分挖掘钢材的潜力,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提高产品质量, 节约材料和能源。正确的热处理还可以消除钢材经铸造、锻造、焊接 等热加工工艺造成的各种缺陷,细化晶粒、消除偏析、降低内应力, 使组织和性能更加均匀。因为,工件在进行高温热处理时,工件可能被加热到400-800度,或更高的温度,如果,这时工件周围存在氧 气,工件的表面就会被氧化,使工件因被氧化而报废,所以,工件在 进行高温热处理时,必须确保在无氧状态下进行。目前,工件的热处 理大多采用在真空状态下进行,这就要求热处理炉内部在工作时必须 保持真空,然后,在一些连续热处理炉中,工件进出时,炉门是要求 敞开的,要保持炉体内部真空是比较困难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不足而提供一种隧道 式连续热处理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隧道式连续 热处理炉,包括工件传送带和炉体,工件传送带穿过炉体,并由炉体 的两侧向外延伸,炉体按工件移动方向依次分为预热炉、高温炉、降 温炉和冷却炉,其中,预热炉和高温炉之间具有一间隙,高温炉和降 温炉连接为一整体结构,降温炉和冷却炉之间具有一间隙;高温炉和 降温炉分别设有供惰性气体进入的连接口 ,在高温炉的入口和降温炉 的出口分别设置有氧气阻隔装置,氧气阻隔装置安装在工件传送带 上,氧气阻隔装置包括一喷嘴、与喷嘴连接的导管,喷嘴的开口方向 是朝上设置的。所述的预热炉和高温炉内设置有电阻丝,电阻丝位于工件传送带 下方。在预热炉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设置有排风装置,排风装置设置在预 热炉上部,排风装置的出风口朝向工件传送带。在高温炉的入口和降温炉的出口分别设置有排风装置,排风装置 分别设置在高温炉和降温炉的上部,排风装置的出风口朝向工件传送 带。在高温炉上设置至少一个热风搅拌器,所述*的热风搅拌器包括马 达和风叶,马达安装在高温炉的顶部,马达的输出轴与风叶连接,风 叶置于高温炉内部。在冷却炉顶部设置有抽风装置,所述的抽风装置与冷却炉内部连接。所述的工件传送带包括支架和等间距安装支架上的传动辊,位于预热炉外延的传动辊之间通过链条连接为一独立的传送带,位于预热 炉、高温炉和降温炉之间的传动辊之间通过链条连接为另一独立的传 送带,位于冷却炉内以及冷却炉外延的传动辊之间通过链条连接为又 一独立的传送带,各独立的传送带分别设置有一驱动装置,驱动装置 分别通过链条与各独立的传送带连接。所述的氧气阻隔装置是固定在工件传送带的支架上。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炉体内穿设工件传 送带,工件放置在工件传送带上后可以连续地进行工件的热处理,本 技术的炉体按按工件移动方向依次分为预热炉、高温炉、降温炉 和冷却炉,使得工件在加热过程中不会出现突然升温和突然降温的现象,不会破坏工件的内部晶体结构;本技术通过向高温炉和降温 炉内通入惰性气体,例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利用在高温炉的入口和 降温炉的出口分别设置有氧气阻隔装置,该阻隔装置是通过喷嘴向上 喷射可燃气体,可燃气体会在高温炉的入口和降温炉的出口形成一道 "火帘",燃烧的"火帘"可以消耗炉门处的氧气,进而防止外界氧 气进入高温炉和降温炉,防止高温的工件被氧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 2,本技术包括工件传送带1和炉体,工件传送带1 穿过炉体,并由炉体的两侧向外延伸,炉体按工件移动方向依次分为预热炉2K高温炉22、降温炉23和冷却炉24,其中,预热炉21和 高温炉22之间具有一间隙,高温炉22和降温炉23连接为一整体结 构,降温炉23和冷却炉24之间具有一间隙;高温炉22和降温炉23 分别设有供惰性气体进入的连接口 ,在高温炉22的入口和降温炉23 的出口分别设置有氧气阻隔装置3,氧气阻隔装置3安装在工件传送 带1上,氧气阻隔装置3包括一喷嘴31、与喷嘴31连接的导管32, 喷嘴31的开口方向是朝上设置的。所述的预热炉21和高温炉22内设置有电阻丝4,电阻丝4位于 工件传送带1下方,电阻丝4通电后,会在预热炉21和高温炉22内 部得到工件热处理所需的温度,预热炉21内部的温度控制在400度 以下,高温炉22内部的温度保持在800至900度。在预热炉21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设置有排风装置5,排风装置5 设置在预热炉21上部,排风装置5的出风口朝向工件传送带1。在高温炉22的入口和降温炉23的出口分别设置有排风装置6, 排风装置6分别设置在高温炉22和降温炉23的上部,排风装置6的 出风口朝向工件传送带l。在高温炉22上设置至少一个热风搅拌器7,所述的热风搅拌器7 包括马达71和风叶72,马达71安装在高温炉22的顶部,马达71 的输出轴与风叶72连接,风叶72置于高温炉22内部。在冷却炉24顶部设置有抽风装置8,所述的抽风装置8与冷却 炉24内部连接,当工件9经过热理后,需要进行冷却,但是工件9 不能急剧降温冷却,急剧降温会破坏工件9内部的晶体结构,使工件9的性能下降,甚至会使工件报废,所以,只能通过排风的方式,让 工件9缓慢冷却。所述的工件传送带1包括支架11和等间距安装支架11上的传动 辊12,位于预热炉21外延的传动辊12之间通过链条(图中未画出) 连接为一独立的传送带,位于预热炉21、高温炉22和降温炉23之 间的传动辊12之间通过链条(图中未画出)连接为另一独立的传送 带,位于冷却炉24内以及冷却炉24外延的传动辊12之间通过链条 (图中未画出)连接为又一独立的传送带,各独立的传送带分别设置 有一驱动装置10,驱动装置10分别通过链条13与各独立的传送带 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见图2,开始进,将工作9放置在预热 炉21外延的传动辊12上,工件9在工件传送带1输送下,分别经过 预热炉21、高温炉22、降温炉23和冷却炉24,最后,由冷却炉24 外延的传动辊12输送出经过热处理的工件9。工件9进入预热炉21 后,在电阻丝4加热下,工件9将从常温被加到400度左右,工件9 继续向前移动,进入高温炉22,由于在高温炉22的入口和降温炉23 的出口分别设置有氧气阻隔装置3,可以确保高温炉22内部为无氧 状态,不会影响工件9的热处理效果,工件9在高温炉22内将加热 到900度左右,然后,再进入降温炉23内,降温炉23内没有设置电 阻丝4,工件9将在降温炉23自然降温,因为高温的工件9不能急 剧降温,急剧降温同样会破坏工件9的内部结构,工件9的温度将在 降温炉23内缓慢下降到350度左右,经过降温后的工件9再进入冷却炉24内进行冷却,使工件9冷却到常温状态,最后,冷却后的工 件9在工件传送带1的传送下,由冷却炉24内送出,至此,工件9 的整个热处理过程完成。权利要求1、隧道式连续热处理炉,包括工件传送带和炉体,工件传送带穿过炉体,并由炉体的两侧向外延伸,其特征在于炉体按工件移动方向依次分为预热炉、高温炉、降温炉和冷却炉,其中,预热炉和高温炉之间具有一间隙,高温炉和降温炉连接为一整体结构,降温炉和冷却炉之间具有一间隙;高温炉和降温炉分别设有供惰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隧道式连续热处理炉,包括工件传送带和炉体,工件传送带穿过炉体,并由炉体的两侧向外延伸,其特征在于:炉体按工件移动方向依次分为预热炉、高温炉、降温炉和冷却炉,其中,预热炉和高温炉之间具有一间隙,高温炉和降温炉连接为一整体结构,降温炉和冷却炉之间具有一间隙;高温炉和降温炉分别设有供惰性气体进入的连接口,在高温炉的入口和降温炉的出口分别设置有氧气阻隔装置,氧气阻隔装置安装在工件传送带上,氧气阻隔装置包括一喷嘴、与喷嘴连接的导管,喷嘴的开口方向是朝上设置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梦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丰裕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