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及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818728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及空调系统。该换热器包括在横向上相互隔开的多列换热管,每一列上设置有多个换热管,还包括用于将换热管之间形成连接的连接管,以在所述换热器内形成换热介质流路,所述连接管包括将位于同一列中的两换热管之间形成连接的第一连接管,还包括将位于不同列的两换热管之间形成连接的第二连接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换热器内能够形成复杂多变的换热介质流路,以达到提高换热效率的目的,另外,使得各个换热管之间的连接灵活多变,具有较大的设计自由度,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不同的流路,以获得不同的换热效率。

A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heat exchanger and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The heat exchanger includes a multi column heat transfer tube that is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horizontally, and a plurality of heat transfer tubes are arranged on each column, and a connecting pipe is used to form a connecting pipe between the heat exchange tubes to form a heat transfer medium flow path in the heat exchanger, which includes a first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heat exchange tubes in the same column. The connecting pipe also includes a second connecting tube which forms a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heat exchange tubes in different columns. The heat exchanger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form a complex and changeable heat transfer medium flow path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In additi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heat transfer tubes is flexible and changeable, with a larger design freedom, and different flow paths can be se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eeds to obtain different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系统
本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及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水冷式的中央空调系统通常包括有常温水系统和高温水系统,常温水系统的进水温度通常为7℃,出水温度通常为12℃,该水系统具有末端设备的换热量大、除湿量大的优点,同时存在着主机能耗高的缺点。高温水系统的进水温度通常为16℃,出水温度通常为21℃,该水系统具有主机能耗低的优点,同时由于出水温度较高,造成末端设备的换热效率低,湿度难以控制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将水系统的进出水温度进行调节,形成中水温系统,例如将进水温度设置为11℃,出水温度设置为16℃,从而达到兼顾能耗和末端设备换热效率的目的。但是,当中央空调采用中温水系统时,常规的叉流式表冷器结构(参见图1)的出风温度较高,仍然无法满足降温需求,针对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还提出了逆流式表冷器结构(参见图2),这种结构的表冷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出风温度,但降低温度的程度有限,仍难以满足降温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换热效率的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在横向上相互隔开的多列换热管,每一列上设置有多个换热管,还包括用于将换热管之间形成连接的连接管,以在所述换热器内形成换热介质流路,所述连接管包括将位于同一列中的两换热管之间形成连接的第一连接管,还包括将位于不同列的两换热管之间形成连接的第二连接管。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用于将同一列中相邻的两换热管之间形成连接;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管用于将位于相邻列的两换热管之间形成连接。优选地,对每一列上的换热管所在行按同一规则进行编号,所述第二连接管用于将位于相邻列且在同一行号上的两换热管之间形成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设置有多个,其中部分第一连接管中的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与另一部分第一连接管中的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相反。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管均设置在所述多列换热管的第一端侧,所述第一连接管均设置在所述多列换热管的第二端侧。优选地,在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相连接的两换热管的另一端均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与其他换热管连接。优选地,与在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相连接的所述两换热管的另一端相连接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管内的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相反。优选地,在与同一列换热管相连的第一连接管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管内的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相反。优选地,对每一列上的换热管所在行按同一规则进行编号,在所述多列换热管的位于同一行号上的换热管中,相邻换热管在纵向上相互错开设置。优选地,所述换热器内形成有相并联的多条所述换热介质流路。优选地,所述换热器由多个结构相同的模块连接在一起形成。优选地,所述换热器为表冷器。优选地,所述换热介质流路的入口靠近所述表冷器的出风侧设置,所述换热介质流路的出口靠近所述表冷器的进风侧设置。另一方面,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调系统,设置有如上所述的换热器。本技术提供的换热器中的连接管包括有将位于同一列中的两换热管之间形成连接的第一连接管以及将位于不同列的两换热管之间形成连接的第二连接管,如此,能够在换热器内形成复杂多变的换热介质流路,以达到提高换热效率的目的,另外,使得各个换热管之间的连接灵活多变,具有较大的设计自由度,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不同的流路,以获得不同的换热效率。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图1示出常规的叉流式表冷器的水流路示意图;图2示出现有技术中逆流式表冷器的水流路示意图;图3示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表冷器中两个模块分开的立体图;图4示出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表冷器在第一端侧看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表冷器在第二端侧看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表冷器与分水器和集水器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表冷器的水流路示意图之一;图8示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表冷器的水流路示意图之二。图中,1、换热管;2、第一连接管;3、第二连接管;4、端板;5、模块;6、凸耳;61、第一安装孔;7、第二安装孔;8、螺钉;9、分水器;10、集水器;11、模块;12、端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下面以表冷器为例具体介绍本申请提出的换热器的各种实施例,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其也适用于其他具有类似结构的换热器中。如图3至图5所示,表冷器包括在横向上相互隔开的多列换热管1,每一列上设置有多个换热管1,从而形成换热管阵列,此处所述的横向即图4中实线箭头所指的方向,换热管1的列数以及每一列上设置的换热管1的个数可根据具体需求设置,例如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设置有六列换热管1,每列包括有十个换热管1。换热管1之间通过连接管形成连接,从而能够在表冷器内形成换热介质例如水的流路,连接管优选为U形管。其中,连接管包括将位于同一列中的两换热管1之间形成连接的第一连接管2以及将位于不同列的两换热管1之间形成连接的第二连接管3,如此,能够在表冷器内形成复杂多变的换热介质流路,例如,通过第一连接管2使得同一列中的两换热管1内形成相逆的两个水流方向,通过第二连接管3使得不同列的两换热管1内形成相逆的两个水流方向,从而使得换热管1之间能够形成交叉换热,以达到提高换热效率的目的,另外,使得各个换热管1之间的连接灵活多变,具有较大的设计自由度,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不同的流路,以获得不同的换热效率。例如可以形成如图7所示的12走管数量、图8所示的18走管数量等各种分路形式。优选地,通过设置第一连接管2的位置使得在所有的第一连接管1中,一部分第一连接管1中形成的水流方向与另一部分第一连接管中形成的水流方向相反,从而在第一连接管1之间也能够形成交叉换热,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例如,在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相邻列的两换热管1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管3连接,两换热管1的第二端均通过第一连接管2与其他换热管1连接,并且,这两个第一连接管2内的水流方向相反,例如,一个是沿纵向向上,则另一个为沿纵向向下,纵向即图4中虚线箭头所指方向。再例如,在与同一列换热管1相连的第一连接管2中,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管2内的水流方向相反,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一列换热管1中,相邻换热管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2连接,相邻的第一连接管2内的水流方向相反,例如一个沿纵向向上,则另一个为纵向向下。优选地,为了方便各个换热管1之间的连接,第一连接管2将同一列中相邻的两换热管1之间形成连接,第二连接管3将位于相邻列的两换热管1之间形成连接,进一步优选地,对每一列上的换热管所在行按统一规则进行编号,例如,如图7所示,第一位为列号,第二位为行号,列号按0,1,2,…,5的规则编号,其中,图7中第一列的列号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在横向上相互隔开的多列换热管,每一列上设置有多个换热管,还包括用于将换热管之间形成连接的连接管,以在所述换热器内形成换热介质流路,所述连接管包括将位于同一列中的两换热管之间形成连接的第一连接管,还包括将位于不同列的两换热管之间形成连接的第二连接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在横向上相互隔开的多列换热管,每一列上设置有多个换热管,还包括用于将换热管之间形成连接的连接管,以在所述换热器内形成换热介质流路,所述连接管包括将位于同一列中的两换热管之间形成连接的第一连接管,还包括将位于不同列的两换热管之间形成连接的第二连接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用于将同一列中相邻的两换热管之间形成连接;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管用于将位于相邻列的两换热管之间形成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对每一列上的换热管所在行按同一规则进行编号,所述第二连接管用于将位于相邻列且在同一行号上的两换热管之间形成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设置有多个,其中部分第一连接管中的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与另一部分第一连接管中的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相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管均设置在所述多列换热管的第一端侧,所述第一连接管均设置在所述多列换热管的第二端侧。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相连接的两换热管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棋彬代成张建鹏王斌王志伟徐萃端迟亚玲王康周建峰兰刚黄诚鑫高朋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