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雾型机械通风冷却塔消雾层梁上次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1655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消雾型机械通风冷却塔消雾层梁上次柱结构,在冷却塔消雾层的相邻主框架柱之间、框架梁上加设2个次生柱及连梁,次生柱与主框架柱之间留有防震缝,并通过弹性材料封缝,次生柱2所在的框架梁的梁端下方设腋角,次生柱和柱顶连梁所形成的框架结构作为消雾层设备的支撑结构,同时解决消雾型机械通风冷却塔消雾层层高过小时产生短柱的结构问题,可以满足消雾工艺布置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雾型机械通风冷却塔消雾层梁上次柱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消雾型机械通风冷却塔消雾层梁上次柱结构。
技术介绍
常规冷却塔实际运行时,其风筒顶部有时会出现白雾缭绕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建筑景观,在寒冷的冬天,冷却塔的白雾飘沉至周边路面结冰易引发交通事故;同时,白雾现象易使人产生建筑物着火冒烟的错觉,常因此引起火灾误报警。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消雾型冷却塔逐渐出现了。消雾型冷却塔相对于常规冷却塔增加了消除白雾的功能,国内目前实际工程中应用的还不多,属于一项较新的工艺。消雾型冷却塔的消雾层层高一般在2m左右,层高较低极易形成结构上的短柱,对结构的安全不利。同时短柱的形成容易造成结构竖向的刚度不连续,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消雾型机械通风冷却塔消雾层产生短柱引起的结构安全问题,在消雾型机械通风冷却塔的主体框架上增加梁上次生柱结构,使其能够满足消雾层的工艺布置要求,避免主体框架结构产生短柱,同时为消雾设备提供支撑结构,是一个较好的结构设计方案。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消雾型机械通风冷却塔消雾层梁上次柱结构,冷却塔内包含主体结构框架,其包括纵向的主框架柱和横向的框架梁,在相邻主框架柱之间的框架梁上设置2个次生柱,该2个次生柱通过连梁连接。所述连梁连接2个次生柱的柱顶。次生柱所在的框架梁的梁端下方设腋角。所述次生柱的截面小于主框架柱的截面,次生柱的柱高等于消雾层所需层高。所述次生柱与主框架柱之间留有防震缝,通过弹性变形材料封缝。所述主框架柱和框架梁均为边框时,次生柱、连梁的外侧边沿与主框架柱、框架梁的外侧边沿齐平。所述主框架柱的外侧设厚壁钢筋混凝土墙。所述连梁上设置消雾设备。本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采用在主体框架结构上设置次生柱及连梁的方式,由于次生柱的截面远小于主框架柱的截面,次生柱层作为附属构筑物参与结构的建模和计算,从而有效避免了主结构框架在该层出现短柱,保证了主体框架结构的安全,同时可满足消雾的工艺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消雾层局部立面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中间跨处节点俯视截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边跨基础节点详图之一。图4为本技术的边跨基础节点详图之二。图5为本技术的中间跨处节点侧视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5所示的实施例,以北京海淀北部区域能源中心(燃气热电联产)项目消雾型机械通风冷却塔的设计为例,具体说明梁上次柱方案解决消雾型机械通风冷却塔消雾层短柱问题的具体实施过程和方法。结合图1、图2及图5所示,冷却塔内包含主体结构框架1,其包括若干纵向的主框架柱11和横向的框架梁12。本技术的重点在于,在相邻主框架柱11之间的框架梁12上设置2个次生柱2,该2个次生柱通过连梁21连接,可连接在2个次生柱的柱顶。次生柱2的截面小于主框架柱11的截面,次生柱2的柱高等于消雾层所需要的层高。次生柱2与主框架柱之间留有防震缝,通过弹性变形材料3封缝,本实施例中采用闭孔泡沫板。消雾设备可放置在上述次生柱2和柱顶连梁21所形成的框架结构上。在消雾层(即产生短柱的层),次生柱2所在的框架梁12的梁端下方设腋角13,用于提高梁的受剪承载力。如图3所示的主框架柱11、框架梁12为边框情况的截面图,次生柱2设置于主框架柱11和框架梁12的外沿并齐平。适用于次生柱2靠近边柱外侧的情况。如图4所示的主框架柱11为边框情况的截面图,次生柱2设置于主体结构边框14的内侧,二者之间通过闭孔泡沫板3封缝。主框架柱11的外侧设置厚壁钢筋混凝土墙4。适用于次生柱2靠近边柱内侧的情况。采用以上结构形式后,由于次生柱2的截面远小于主框架柱11的截面,该次生柱层作为附属构筑物参与结构的建模和计算,从而避免了主结构框架在该层出现短柱,同时可满足消雾的工艺要求。本实施例中参数如下。次生柱截面250mm×250mm,高为2.1m。次生柱连梁截面250mm×400mm,其表面的水泥砂浆层厚度30mm,偏离小于5mm。主框架柱截面600mm×600mm,框架梁截面350mm×600mm。腋角斜面净高250mm、宽500mm。防震缝缝宽范围在20mm-100mm,闭孔泡沫板的厚度为30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消雾型机械通风冷却塔消雾层梁上次柱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消雾型机械通风冷却塔消雾层梁上次柱结构,冷却塔内包含主体结构框架(1),其包括纵向的主框架柱(11)和横向的框架梁(12),其特征在于,在相邻主框架柱(11)之间的框架梁(12)上设置2个次生柱(2),该2个次生柱通过连梁(2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雾型机械通风冷却塔消雾层梁上次柱结构,冷却塔内包含主体结构框架(1),其包括纵向的主框架柱(11)和横向的框架梁(12),其特征在于,在相邻主框架柱(11)之间的框架梁(12)上设置2个次生柱(2),该2个次生柱通过连梁(21)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雾型机械通风冷却塔消雾层梁上次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梁(21)连接2个次生柱(2)的柱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雾型机械通风冷却塔消雾层梁上次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次生柱(2)所在的框架梁(12)的梁端下方设腋角(1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雾型机械通风冷却塔消雾层梁上次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生柱(2)的截面小于主框架柱(11)的截面,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霖牛楠王宝福刘志刚安源陈良胡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