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收集系统的调节池去泥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815742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雨水收集系统的调节池去泥结构,包括地面渗漏层和调节池;所述地面渗漏层内靠近所述调节池处设有雨水管,所述雨水管的出水口置于所述调节池上方;所述调节池内设有排污泵,所述调节池底部铺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管体上设有若干个排气孔,所述排气管的接入端与气泵相连。在本申请中,通过排气管向调节池内的淤泥层排气,轻易的搅浑污水,避免与你的堆叠,方便通过排污泵排水清理,实现自动去淤泥的目的,省事高效,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收集系统的调节池去泥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雨水收集系统的调节池去泥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雨水收集系统都是通过种种渗透集水步骤,将雨水汇集至调节池内,通过这种方法汇集的雨水大多带有泥沙、尘土等沉淀物,调节池内过一段时间就会堆积一层厚厚的淤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及时间去清理,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雨水收集系统的调节池去泥结构,通过排气管向水底淤泥层排气,便于清理淤泥,省事高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雨水收集系统的调节池去泥结构,包括地面渗漏层和调节池;所述地面渗漏层内靠近所述调节池处设有雨水管,所述雨水管的出水口置于所述调节池上方;所述调节池内设有排污泵,所述调节池底部铺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管体上设有若干个排气孔,所述排气管的接入端与气泵相连。进一步的,在所述的雨水收集系统的调节池去泥结构中,所述排气管呈回字形水平排布。进一步的,在所述的雨水收集系统的调节池去泥结构中,所述地面渗漏层由上至下依次为透水混凝土面层、透水垫层、密实混凝土基层和夯实土层,所述密实混凝土基层具有一定坡度坡向所述调节池;所述雨水管的进水口置于所述透水垫层和密实混凝土基层之间。进一步的,在所述的雨水收集系统的调节池去泥结构中,所述雨水管外接有一主多孔集水管,所述主多孔集水管置于所述地面渗漏层内。进一步的,在所述的雨水收集系统的调节池去泥结构中,所述主多孔集水管外接有多个平行排布的支多孔集水管,所述支多孔集水管垂直所述主多孔集水管,所述支多孔集水管的最低端接入所述主多孔集水管。进一步的,在所述的雨水收集系统的调节池去泥结构中,所述主多孔集水管和支多孔集水管的上半边管体上均设有若干个集水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通过排气管向调节池内的淤泥层排气,轻易的搅浑污水,避免与你的堆叠,方便通过排污泵排水清理,实现自动去淤泥的目的,省事高效,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雨水收集系统的调节池去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a至2b为图1中主多孔集水管和支多孔集水管的两种结构布局示意图;图3为图1中主多孔集水管和支多孔集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技术的雨水收集系统的调节池去泥结构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技术,而仍然实现本技术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技术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做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雨水收集系统的调节池去泥结构,包括地面渗漏层和调节池2;地面渗漏层内靠近调节池2处设有雨水管3,雨水管3的出水口置于调节池2上方;调节池2内设有排污泵4,调节池2底部铺设有排气管21,排气管呈回字形水平排布,排气管21的管体上设有若干个排气孔,排气管21的接入端与气泵5相连。气泵5工作,排气管21通过排气孔向调节池2底部沉淀的淤泥进行排气,使淤泥和水混合形成污水,并在排污泵4的作用下从调节池2内排出,避免淤泥沉淀,难以清理。地面渗漏层由上至下依次为透水混凝土面层11、透水垫层12、密实混凝土基层13和夯实土层14,且密实混凝土基层13具有一定坡度坡向调节池,雨水管3的进水口置于透水垫层12和密实混凝土基层13之间。雨水下渗至密实混凝土基层13,并径流至雨水管3。进一步的,雨水管3外接有一主多孔集水管51,主多孔集水管51置于地面渗漏层内。如图2a和图2b展示了主多孔集水管51和支多孔集水管52两种排布方法,主多孔集水管51外接有多个平行排布的支多孔集水管52,支多孔集水管52垂直主多孔集水管51,支多孔集水管52的最低端接入主多孔集水管51。如图3所示,主多孔集水管51和支多孔集水管52的上半边管体上均设有若干个集水孔,地表的雨水渗漏至密实混凝土基层13,并从主多孔集水管51和支多孔集水管52的集水孔流入,在坡度的作用下,雨水流至雨水管3并排入调节池2。主多孔集水管51和支多孔集水管52的结构能方便水从上方集水孔进入管体内并进行游走。综上,在本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雨水收集系统的调节池去泥结构,通过排气管向调节池内的淤泥层排气,轻易的搅浑污水,避免与你的堆叠,方便通过排污泵排水清理,实现自动去淤泥的目的,省事高效,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上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技术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技术揭露的技术方案和
技术实现思路
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雨水收集系统的调节池去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雨水收集系统的调节池去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渗漏层和调节池;所述地面渗漏层内靠近所述调节池处设有雨水管,所述雨水管的出水口置于所述调节池上方;所述调节池内设有排污泵,所述调节池底部铺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管体上设有若干个排气孔,所述排气管的接入端与气泵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收集系统的调节池去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渗漏层和调节池;所述地面渗漏层内靠近所述调节池处设有雨水管,所述雨水管的出水口置于所述调节池上方;所述调节池内设有排污泵,所述调节池底部铺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管体上设有若干个排气孔,所述排气管的接入端与气泵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系统的调节池去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呈回字形水平排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系统的调节池去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渗漏层由上至下依次为透水混凝土面层、透水垫层、密实混凝土基层和夯实土层,所述密实混凝土基层具有一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立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立源水处理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