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路面纵横向坡度的防沉降检查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1546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应路面纵横向坡度的防沉降检查井,属于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领域。所述防沉降检查井,包括井筒、设置于所述井筒顶部的井圈和活动井座、安装于所述活动井座内的井盖,以及设置在所述井筒与所述活动井座之间的若干液压调节装置,通过控制液压调节装置的行程,可以调整活动井座和井盖的标高与倾斜度,确保在检查井周边路面发生不均匀沉降的情况下,检查井活动井座的上边沿始终与路面处于同一平面,从而减少后期道路运营维护的工程量,降低运营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应路面纵横向坡度的防沉降检查井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应路面纵横向坡度的防沉降检查井,属于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

技术介绍
检查井不是城市道路的主体结构,但其数量庞大,且现有道路的破损往往首先出现于检查井周围,因此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尤其上海作为典型的软土地区,检查井沉降问题更为凸出。检查井沉降的形式主要有:①井口自身的倾斜、下陷或者坍塌;②井口与周边路面同时出现沉降但沉降幅度差大,导致井口凹陷或凸出;③井口凸出同时伴随周边路面出现不均匀凹陷;④井口与路面存在较大高差或者纵横向坡度差;⑤井盖破损倾斜、塌陷伴随周路面不均匀沉降;⑥以上几种破坏方式的组合型破坏方式。检查井周围的路面发生不均匀沉降后,会导致检查井凹陷或凸出,危害行车安全,增加后期道路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检查井周围路面不均匀沉降造成检查井凹陷或凸出,从而危害行车安全、增加后期道路维护成本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应路面纵横向坡度的防沉降检查井,包括井筒、设置于所述井筒顶部的井圈、安装于所述井圈内的活动井座、安装于活动井座内的井盖,以及设置在所述井筒与所述活动井座之间的若干液压调节装置,通过控制液压调节装置的行程,可以调整活动井座和井盖的标高与倾斜度,确保在检查井周边路面发生不均匀沉降的情况下,检查井活动井座的上边沿始终与路面处于同一平面,从而减少后期道路运营维护的工程量,降低运营维护成本。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包括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应路面纵横向坡度的防沉降检查井,包括井筒、设置于所述井筒顶部的井圈和活动井座、安装于活动井座内的井盖,以及设置在所述井筒与所述活动井座之间的若干液压调节装置。优选为,所述液压调节装置为短程液压千斤顶。优选为,所述活动井座为矩形,在矩形的四个角部下方各设置1个短程液压千斤顶。优选为,所述活动井座为环形,在所述活动井座下方等角度设置3个短程液压千斤顶。优选为,所述井圈与所述井筒连接部为倒圆角结构,所述活动井座与所述井圈连接处为圆角结构。优选为,所述活动井座内侧采用倒圆角结构,井盖与所述活动井座连接处采用圆角结构。优选为,所述活动井座的上表面高于所述井圈的上沿,且所述活动井座的上表面与路面平齐。优选为,所述井筒上设置有容纳所述液压调节装置的预留孔。本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在井筒与活动井座之间设置有若干液压调节装置,通过控制液压调节装置的行程,可以调整活动井座和井盖的标高与倾斜度,确保在检查井周边路面发生不均匀沉降的情况下,检查井活动井座的上边沿始终与路面处于同一平面;(2)由于井圈低于路面,进行后期维修时,只需保证活动井座和井盖和路面平齐即可,因此,后期维修仅需要调整液压调节装置的行程即可,大大降低了后期维护成本;(3)液压调节装置采用短程液压千斤顶,具有连续、稳定的调节能力和较强的抗冲击能力的特点,能够保证整体结构工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另外,短程液压千斤顶成本低,可降低一次性投入成本;(4)井盖、活动井座之间,以及活动井座与井圈之间采用圆角结构与倒圆角结构相配合的接触面,能够有效分散交通荷载,避免因应力集中造成的结构损坏,延长了结构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适应路面纵横向坡度的防沉降检查井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矩形井筒的液压调节装置的布置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圆形井筒的液压调节装置的布置图。图中标号如下:防沉降检查井100;井筒110;井圈120;活动井座130;井盖140;液压调节装置150;路面20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适应路面纵横向坡度的防沉降检查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结合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3对本实施例提供的适应路面纵横向坡度的防沉降检查井的要点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防沉降检查井100包括井筒110、设置于井筒110顶部的井圈120和活动井座130、安装于活动井座130内的井盖140,以及设置在井筒110与活动井座130之间的若干液压调节装置150。井筒110可采用现场砖砌、混凝土现浇或工厂预制等形式,优选为,井筒110上设置有容纳液压调节装置150的预留孔,预留孔的尺寸与液压调节装置150的液压缸相匹配,直径稍大于液压缸直径,预留孔的深度应满足液压调节装置150的伸缩杆的有效行程。预留孔的横断面可采用圆形、矩形或其他形状。井圈120与井筒110可采用一体化结构,井圈120与井筒110衔接处采用倒圆角结构形式,用于分散由活动井座130传递的交通荷载,避免截面突变而造成应力集中。活动井座130采用混凝土预制结构或铸铁结构,活动井座130安装于井圈120内部,且活动井座130的上端面标高高于井圈120上沿标高,同时,活动井座130上端面边沿与路面200表面平齐。活动井座130支承在液压调节装置150的伸缩杆上。优选为,活动井座130下端面外部采用圆角的结构形式与井圈120配合。活动井座130上端面内部采用倒圆角的结构形式,分散井盖140传递的荷载。井盖140采用铸铁结构,与活动井座130采用圆角接触面,用于消散井盖140传递至活动井座130的交通荷载,避免因直角型接触结构造成的应力集中而缩短结构使用寿命。井盖140上沿与活动井座130上端面平齐,并与路面200平齐。液压调节装置150采用短程液压千斤顶,短程液压千斤顶安装在井筒110预留孔内,且位于同一标高处。根据路面200的纵横向坡度设置每一个短程液压千斤顶的初始高度,确保活动井座130安放完成后上沿与路面200平齐。在道路运行维护过程中,根据路面200高程和坡度的变化,调整短程液压千斤顶的行程,实现活动井座130上沿与路面200在标高和纵横向坡度上始终保持一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沉降检查井100,在井筒110与活动井座130之间设置有若干液压调节装置150,通过控制液压调节装置150的行程,可以调整活动井座130和井盖140的标高与倾斜度,确保在检查井周边路面200发生不均匀沉降的情况下,防沉降检查井100活动井座130的上边沿始终与路面200处于同一平面。参图2所示,井筒110、井圈120的横断面为矩形,在井筒110的四个角部各设置1个短程液压千斤顶。通过调整4个短程液压千斤顶的伸缩杆长度,可以使活动井座130和井盖140分别与路面200纵坡i1、横坡i2一致。此时,活动井座130、井盖140亦采用矩形横断面的结构形式。参图3所示,井筒110、井圈120的横断面为圆形,在井筒110上等角度分布3个短程液压千斤顶。通过调整3个短程液压千斤顶的伸缩杆长度,可以使活动井座130和井盖140分别与路面200纵坡i3、横坡i4一致。此时,活动井座130、井盖140亦采用圆形横断面的结构形式。上述描述仅是对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技术范围的任何限定,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适应路面纵横向坡度的防沉降检查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应路面纵横向坡度的防沉降检查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井筒、设置于所述井筒顶部的井圈和活动井座、安装于活动井座内的井盖,以及设置在所述井筒与所述活动井座之间的若干液压调节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路面纵横向坡度的防沉降检查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井筒、设置于所述井筒顶部的井圈和活动井座、安装于活动井座内的井盖,以及设置在所述井筒与所述活动井座之间的若干液压调节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沉降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调节装置为短程液压千斤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沉降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井座为矩形,在矩形的四个角部下方各设置1个短程液压千斤顶。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沉降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井座为环形,在所述活动井座下方等角度设置3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新吴小建张阿晋程子聪王小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