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极模块、其制造方法、转子及电机技术

技术编号:1781521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磁极模块、其制造方法、转子及电机。所述磁极模块包括:载体板;磁体,固定在所述载体板上;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至少覆盖所述磁体的不与所述载体板接触的表面,所述保护层包括浸渍有树脂的纤维层。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利用保护层来保护磁体免受腐蚀介质的腐蚀,可显著减轻转子的重量、显著提高防腐效果,并可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极模块、其制造方法、转子及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磁极模块、其制造方法、转子及电机。
技术介绍
电机由定子和转子组成。在直驱风力发电机中,转子包括转子磁轭和安装并紧固到转子磁轭上的磁体。磁体易于受到环境条件(例如,腐蚀介质)的腐蚀,如果磁体的防护失效,将导致电机不可逆的机械损伤,造成包括更换磁极、电机下塔维修、电机吊装更换、风电机组发电量损失在内的巨大的经济损失。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将多个磁体分别密封在磁极盒中来实现对磁体的防护,然而磁极盒重量大,导致整个转子的重量增大。另外,在使用磁极盒密封磁体的情况下,还需要将磁极盒通过焊接等工艺固定到载体板上,使得转子的制造工艺复杂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磁体受到腐蚀的轻量化磁极模块、其制造方法、转子及电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磁极模块,所述磁极模块包括:载体板;磁体,固定在所述载体板上;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至少覆盖所述磁体的不与所述载体板接触的表面,所述保护层包括浸渍有树脂的纤维层。可选地,所述载体板可被所述保护层包覆。可选地,所述纤维层可以为两层或更多层。可选地,设置在所述磁体的与接触所述载体板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的保护层的厚度可以为0.5mm-1.0mm,设置在所述磁体的侧表面上的保护层的厚度可以为0.5mm-2.0mm。可选地,设置在所述载体板的与接触所述磁体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的保护层的厚度可以为0.2mm-0.5mm。可选地,所述磁极模块还可包括预浸树脂层,所述预浸树脂层可设置在所述保护层与所述载体板之间以及所述保护层与所述磁体之间。可选地,所述磁极模块还可包括设置在所述保护层上的漆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磁极模块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将磁体固定到载体板;在所述磁体上设置纤维层,使得所述纤维层至少覆盖所述磁体的不与所述载体板接触的表面,以形成待灌注件;将所述待灌注件设置在模具中,灌注树脂并使所述树脂固化,以形成包括所述纤维层的保护层。可选地,在所述磁体上设置所述纤维层时,使所述纤维层覆盖所述载体板。可选地,所述制造方法还可包括:在将所述磁体固定到所述载体板之后且在形成所述待灌注件之前,对所述磁体和所述载体板执行预浸树脂处理,以形成预浸树脂层。可选地,所述制造方法还可包括:在形成所述保护层之后,对所述保护层执行浸漆处理,以在所述保护层上形成漆层。可选地,所述模具可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具有上型腔,下模具有下型腔,上型腔和下型腔可共同形成对应于磁极模块的形状的型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转子,所述转子包括:转子磁轭;如上所述的磁极模块,所述磁极模块固定到所述转子磁轭的安装表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机,所述电机可包括如上所述的磁极模块,所述磁极模块安装到转子或定子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通过保护层来保护磁体免受腐蚀介质的腐蚀,可显著减轻转子的重量、显著提高防腐效果,并可降低生产成本。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可在一块载体板上设置多个磁体,并且可通过将纤维层缠绕在载体板和磁体上并灌注树脂来设置保护层,因此可使制造工艺简单化,且有利于实现自动化,更容易实现快装快拆,效率高,质量可靠。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磁极模块的立体图;图2是沿图1的A-A线截取的截面图;图3是图1的载体板的示意图;图4是图1的磁体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制造磁极模块的方法的流程图;图6是用于灌注树脂的模具的示意图;图7是图6中的模具的上模的示意图;图8是图6中的模具的下模的示意图。在附图中:100为磁极模块,10为载体板,20为磁体,30为保护层,31为第一纤维层,32为第二纤维层,11为切除部,21为安装表面,200为模具,210为上模,220为下模,211为上型腔,221为下型腔,230为紧固件。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可放大组件的形状、尺寸等。为了描述的方便,在此可根据附图中的装置方位使用“上表面”、“下表面”等来描述装置的表面。应理解的是,如果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上表面”将变为“下表面”,“下表面”将变为“上表面”。下面,将参照图1至图4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磁极模块100。在图1中,为了示出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对图中右下角区域的第二纤维层32和第一纤维层31做了部分省略。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磁极模块100可包括:载体板10;磁体20,固定在载体板10上;保护层30,保护层30至少覆盖磁体20的不与所述载体板10接触的表面,保护层30包括浸渍有树脂的纤维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例如,载体板10可以由钢或其它导磁材料形成。优选地,载体板10利用抗腐蚀性能优于磁体20的材料形成。另外,载体板10可以由一个整体件形成或者由多个薄片/片材压紧在一起形成。如图3所示,载体板10大致可呈长方体形状,但载体板10的长度不受具体限制。可根据需要在载体板10上安装的磁体20数量来确定载体板10的长度。为了便于将载体板10安装到转子的转子磁轭上,可在载体板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形成沿载体板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切除部11。然而,载体板10的结构不限于此。载体板10的安装磁体20的表面(图3中的载体板10的上表面)可以是平坦的,以便于安装磁体20。载体板10的与安装表面相对的表面(图3中的载体板10的下表面)可以为弧形,以与转子磁轭的安装表面贴合在一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磁体20可安装到载体板10的上表面(如图3中示出的载体板10的上表面)上。如图4所示,磁体20可以为长方体形状,磁体20的安装表面21可与载体板10的上表面接触。优选地,磁体20可以为永磁体,例如,可以为钕铁硼(Nd2Fe14B)。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磁体20可通过粘接剂粘结到载体板10的上表面上。粘接剂优选具有弹性的结构胶,从而可缓冲施加到载体板10或磁体20的外力。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每块载体板10上设置的磁体20数量不受具体限制,例如,一块载体板10上可设置多个磁体20,从而使转子的一极仅包括一个磁极模块100,即,一个磁极模块100就可形成转子的一个整极。在这种情况下,可仅在转子磁轭的轴向上设置一个磁极模块100。另外,一块载体板10上也可设置数量较少的磁体20,从而使转子的一极包括多个磁极模块100。在这种情况下,可在转子磁轭的轴向上设置多个磁极模块100。磁体20容易受到环境中的腐蚀介质(例如,湿气)的腐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为了防止磁体20受到腐蚀介质的腐蚀,磁极模块100可包括保护层30,保护层30至少可覆盖磁体20,保护层30可包括浸渍有树脂的纤维层。其中,保护层30至少覆盖磁体20的不与载体板10接触的表面,从而保护层30可覆盖磁体20的暴露于外部的表面,并防止腐蚀介质从磁体20与载体板10之间的边界渗入。可选地,保护层30也可部分地覆盖磁体20的与载体板10接触的表面。例如,在载体板10和磁体20之间存在间隙的情况下,则保护层30可填补载体板10和磁体20之间的间隙。优选地,保护层30可完全包覆载体板10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磁极模块、其制造方法、转子及电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极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极模块(100)包括:载体板(10);磁体(20),固定在所述载体板(10)上;保护层(30),所述保护层(30)至少覆盖所述磁体(20)的不与所述载体板(10)接触的表面,所述保护层(30)包括浸渍有树脂的纤维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极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极模块(100)包括:载体板(10);磁体(20),固定在所述载体板(10)上;保护层(30),所述保护层(30)至少覆盖所述磁体(20)的不与所述载体板(10)接触的表面,所述保护层(30)包括浸渍有树脂的纤维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极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板(10)被所述保护层(30)包覆。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极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层为两层或更多层。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极模块,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磁体(20)的与接触所述载体板(10)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的保护层(30)的厚度(T2)为0.5mm-1.0mm,设置在所述磁体(20)的侧表面上的保护层(30)的厚度(T1)为0.5mm-2.0m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极模块,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载体板(10)的与接触所述磁体(20)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的保护层(30)的厚度(T3)为0.2mm-0.5mm。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极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极模块(100)还包括预浸树脂层,所述预浸树脂层设置在所述保护层(30)与所述载体板(10)之间以及所述保护层(30)与所述磁体(20)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极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极模块(1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保护层(30)上的漆层。8.一种磁极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将磁体(20)固定到载体板(10);在所述磁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延慧王栋刘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