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振动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81466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6: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振动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该电池包含正极、负极、隔膜及电解液,正极与隔膜之间、负极与隔膜之间的界面间均具有聚合物分子链层,其中形成分子链的聚合物为聚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二乙烯苯中的任意一种,其重均分子量为50000~1000000。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在受到剧烈振动时,由于聚合物分子链的拖拽作用,正极、负极、与隔膜的相对位置非常稳定,消除界面位置的不稳定性及其可能引发的微短路等问题,不但能有效维持锂离子电池在振动环境中使用的电化学性能稳定性,还扩大了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而且,该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简便,适于工业化,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振动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
,涉及一种耐振动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技术背景随着国内经济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经济体量稳步扩大,资源与环境的承受能力越来越接近底线。尤其是2013年以来,中国持续遭遇严重的雾霾天气,雾霾发生频率之高、波及面之广、污染程度之严重也是前所未有的。为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正度不断加快推动新能源的步伐。目前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在3C产品、新能源汽车、工业储能、轨道交通、通讯基站、后备电源等方面。其中多数应用领域的电池工作环境都比较复杂,充斥着摇晃、颠簸、振动、加减速、撞击等完结冲击。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方面的追求快速提升,从传统的磷酸铁锂正极逐步向三元体系正极发展,但无法克服由于振动等冲击造成的电池微短路。如图1所示,常规的锂离子电池在收到振动后,正极1与隔膜3之间、和/或负极2与隔膜3之间常常可能发生微小位移、错位,从而造成微短路。电池内部的发生微短路后,电池的发热量和自然、爆炸的危险性也越来越大。改善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方法,多数集中在正负极改性、浆料配方、隔膜涂层、功能型电解液等技术,但这些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耐振动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振动锂离子电池,其包含正极、负极、隔膜及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极与隔膜之间、负极与隔膜之间的界面间均具有聚合物分子链层,所述的聚合物分子链层中形成分子链的聚合物为聚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二乙烯苯中的任意一种,其重均分子量为50000~10000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振动锂离子电池,其包含正极、负极、隔膜及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极与隔膜之间、负极与隔膜之间的界面间均具有聚合物分子链层,所述的聚合物分子链层中形成分子链的聚合物为聚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二乙烯苯中的任意一种,其重均分子量为50000~100000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振动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极包含若干正极片,正极片表面设置有第一涂层;所述的负极包含若干负极片,负极片表面设置有第一涂层;所述的隔膜表面设置有第二涂层;所述的聚合物分子链层是由第一涂层与第二涂层聚合反应形成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振动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涂层的活性单体为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所述的第二涂层的活性单体为过氧化苯甲酰,所述的聚合物分子链层中形成分子链的聚合物为聚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振动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涂层的活性单体为偏氟乙烯,所述的第二涂层的活性单体为六氟丙烯,所述的聚合物分子链层中形成分子链的聚合物为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振动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涂层的活性单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雪君郭志红王刚庆王迪王绪向朱雁萍王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航天电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