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子入口断带用水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1464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轧硅钢连续退火机组炉子入口处的断带用水冷装置。炉子入口断带用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水槽(2)、带钢下压装置、带钢支撑装置、水槽支撑架(11),水槽(2)固定在水槽支撑架(11)上,带钢下压装置、带钢支撑装置分别设于水槽(2)内;使用时,水槽(2)内盛有水,带钢下压装置的下压辊(3)位于水面下,带钢位于下压辊(3)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安全性好的特点,应用于冷轧硅钢连续退火机组炉子前。(*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冷轧板带热处理机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轧硅钢连续退火机组炉子入口处的断带用水冷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带钢由带钢输送设备送入炉子中加热,加热后的带钢继续前进走出炉子。当冷轧硅钢连续退火机组炉内带钢断带时需回抽带钢,回抽的带钢温度很高,采用水龙头对回抽的带钢进行冷却,产生的热水四溅,一是易伤人,安全性差;二是溅到其它设备上,影响其它设备的使用寿命或损坏电气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好的炉子入口断带用水冷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炉子入口断带用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水槽2、带钢下压装置、带钢支撑装置、水槽支撑架11,水槽2固定在水槽支撑架11上,带钢下压装置、带钢支撑装置分别设于水槽2内;使用时水槽2内盛有水,带钢下压装置的下压辊3位于水面下,带钢位于下压辊3下。所述的带钢支撑装置主要由支撑辊8、支撑辊座10组成,两个支撑辊座10沿横向(与带钢运动方向垂直)固定在水槽2内,支撑辊8由其两端的支撑辊轴9分别与两个支撑辊座10联接。所述的带钢下压装置主要由下压辊3、压辊座7、固定压板17、定位销18组成,两个压辊座7沿横向固定在水槽2内,压辊座7的上端部设有定位固定槽4、两个销孔6;下压辊3的两端压辊轴5的端部设有止口13,固定压板17为∩型,∩型的固定压板17的两侧设有两个销孔19,并设有压辊轴槽;使用时,下压辊3两端的压辊轴5分别放入两个压辊座7上端部的定位固定槽4内,固定压板17位于压辊轴5的上方,固定压板17与压辊座7由定位销18穿过销孔19旋入压辊座7的销孔6内从而固定下压辊3。所述的带钢下压装置主要由支架25、自动升降机构、固定板24、下压辊3组成,两个支架25沿横向固定在水槽2内,支架25的上部设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与固定板24固定连接,固定板24上设有压辊轴安装孔,下压辊3两端的压辊轴5分别位于压辊轴安装孔内。所述的自动升降机构主要由电机20、联轴器21、丝杆22、螺母23组成,丝杆22、螺母23组成丝杆副,电机20与支架25固定连接,电机20的输出轴由联轴器21与丝杆22的上端联接,螺母23旋在丝杆22上,螺母23与固定板24固定连接。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当冷轧硅钢连续退火机组炉内带钢断带抽带时,由下压辊3将带钢1压入水槽2的水中,对带钢进行连续冷却,水不会四溅,安全性好,也不影响其它设备的正常使用,适用性好。带钢下压装置分为手动式或自动式两种。采用下压辊3、压辊座7、固定压板17、定位销18为手动式,当冷轧硅钢连续退火机组炉子内断带抽带时,将带钢1压入水槽2的水中,下压辊3两端的压辊轴5分别放入压辊座7上端部的定位固定槽4内,下压辊3由固定压板17固定在压辊座7上;对带钢进行冷却完后,将下压辊3、固定压板17、定位销18卸下,可恢复正常生产。采用支架25、自动升降机构、固定板24、下压辊3为自动式,自动升降机构可带动下压辊3升降,当冷轧硅钢连续退火机组炉子内断带抽带时,自动升降机构带动下压辊3下降,下压辊3将带钢1压入水槽2的水中,对带钢进行冷却;对带钢进行冷却完后,自动升降机构带动下压辊3上升,下压辊3、带钢1离开水面,可恢复正常生产。本技术应用在加热炉前,正常生产时本技术不投入使用。可用于冷轧、热轧其它类似板带加热炉的板带热处理机组;适用规格厚度2mm以下的板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例1的结构示意图(为未装固定压板时的图)图2是本技术实例1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辊子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向轴的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例1的带钢下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B向固定压板的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带钢,2-水槽,3-下压辊,4-定位固定槽,5-压辊轴,6-销孔,7-压辊座,8-支撑辊,9-支撑辊轴,10-支撑辊座,11-水槽支撑架,12-带钢输送设备,13-止口,14-挡圈,15-轴承,16-辊筒,17-固定压板,18-定位销,19-销孔,20-电机,21-联轴器,22-丝杆,23-螺母,24-固定板,25-支架。具体实施方式实例1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炉子入口断带用水冷装置,它包括水槽2、带钢下压装置、带钢支撑装置、水槽支撑架11,水槽2固定在水槽支撑架11上,带钢下压装置、带钢支撑装置分别设于水槽2内;使用时,水槽2内盛有水,带钢下压装置的下压辊3位于水面下,带钢1位于下压辊3下。图1所示的箭头方向为带钢抽出炉子的运行方向。所述的带钢支撑装置主要由支撑辊8、支撑辊座10组成,两个支撑辊座10沿横向(与带钢运动方向垂直)固定在水槽2内,支撑辊8由其两端的支撑辊轴9分别与两个支撑辊座10联接。所述的带钢下压装置主要由下压辊3、压辊座7、固定压板17、定位销18组成,两个压辊座7沿横向固定在水槽2内,压辊座7的上端部设有定位固定槽4、两个销孔6;下压辊3的两端压辊轴5的端部设有止口13,固定压板17为∩型,∩型的固定压板17的两侧设有两个销孔19,并设有压辊轴槽;使用时,下压辊3两端的压辊轴5分别放入两个压辊座7上端部的定位固定槽4内,固定压板17位于压辊轴5的上方,固定压板17与压辊座7由定位销18穿过销孔19旋入压辊座7的销孔6内从而固定下压辊3。如图3所示,下压辊3主要由压辊轴5、挡圈14、轴承15、辊筒16组成,压辊轴5由轴承15与辊筒16相联接,轴承15的外侧设有挡圈14,压辊轴5的端部设有止口13。支撑辊8的结构与下压辊3的结构相同。实例2与实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所示,所述的带钢下压装置主要由支架25、自动升降机构、固定板24、下压辊3组成,两个支架25沿横向固定在水槽2内,支架25的上部设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与固定板24固定连接,固定板24上设有压辊轴安装孔,下压辊3两端的压辊轴5分别位于压辊轴安装孔内。所述的自动升降机构主要由电机20、联轴器21、丝杆22、螺母23组成,丝杆22、螺母23组成丝杆副,电机20与支架25固定连接,电机20的输出轴由联轴器21与丝杆22的上端联接,螺母23旋在丝杆22上,螺母23与固定板24固定连接。本技术的自动升降机构还可以采用气缸、液压缸等升降传动形式。权利要求1.炉子入口断带用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水槽(2)、带钢下压装置、带钢支撑装置、水槽支撑架(11),水槽(2)固定在水槽支撑架(11)上,带钢下压装置、带钢支撑装置分别设于水槽(2)内;使用时,水槽(2)内盛有水,带钢下压装置的下压辊(3)位于水面下,带钢位于下压辊(3)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子入口断带用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钢支撑装置主要由支撑辊(8)、支撑辊座(10)组成,两个支撑辊座(10)沿横向固定在水槽(2)内,支撑辊(8)由其两端的支撑辊轴(9)分别与两个支撑辊座(10)联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子入口断带用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钢下压装置主要由下压辊(3)、压辊座(7)、固定压板(17)、定位销(18)组成,两个压辊座(7)沿横向固定在水槽(2)内,压辊座(7)的上端部设有定位固定槽(4)、两个销孔(6);下压辊(3)的两端压辊轴(5)的端部设有止口(13),固定压板(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炉子入口断带用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水槽(2)、带钢下压装置、带钢支撑装置、水槽支撑架(11),水槽(2)固定在水槽支撑架(11)上,带钢下压装置、带钢支撑装置分别设于水槽(2)内;使用时,水槽(2)内盛有水,带钢下压装置的下压辊(3)位于水面下,带钢位于下压辊(3)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乃斌胡会超姚立新薛克娟李坚贺立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