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结合数据学习和物理先验的图像去雾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计算机视觉领域,涉及低级图像处理,特别涉及一种结合数据学习和物理先验的图像去雾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大气污染的日益严重,改善有雾图像质量的意义不言而喻,对照片质量的修正和优化成为一个显而易见的需求。图像去雾是图像增强与图像修复交叉领域中的典型代表,早期的研究已提出不同类型的视觉先验来解决这个问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何恺明博士于2009年所提出的基于暗通道估计透射率的去雾方法,但做出的假设在特定图像上可能会失效。近期的神经网络方法在除雾方面虽然也体现出较好性能,但由于雾图中物理规则的消失,网络的培训需要大量数据,并且如果测试图像与训练数据雾浓度不同,结果往往会差强人意。本专利技术结合这两个角度,设计了一种由物理先验引导的深度去雾霾残差网络,提出基于变分能量的观点来研究模型的内在传播行为。通过物理规则揭示视觉先验,并从数据相关的深层架构获得的描述能力,从而弥补了领域知识与训练数据之间的差距,利用其优势在真实数据上获得良好的除雾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求得雾霾图像的精确透射率以更好地除雾,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合数据学习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合数据学习和物理先验的图像去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估计雾图的大气光参数A,雾图成像物理模型如下:I=Jt+A(1‑t), (1)其中I为有雾图像,J为无雾图像,t为图像透射率,A表示全局大气光参数,为一个1×3向量,三个值分别对应有雾图像I的红、绿、蓝三个通道;包括以下子步骤:步骤1‑1输入一张有雾图像I;步骤1‑2对I的三个通道分别进行最小值滤波,取其结果的最大值,得到大气光参数A,即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合数据学习和物理先验的图像去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估计雾图的大气光参数A,雾图成像物理模型如下:I=Jt+A(1-t),(1)其中I为有雾图像,J为无雾图像,t为图像透射率,A表示全局大气光参数,为一个1×3向量,三个值分别对应有雾图像I的红、绿、蓝三个通道;包括以下子步骤:步骤1-1输入一张有雾图像I;步骤1-2对I的三个通道分别进行最小值滤波,取其结果的最大值,得到大气光参数A,即Ac=max(minfilter(Ic)),(2)其中c∈{r,g,b},代表红、绿、蓝三个通道,Ac代表在不同通道A的取值,Ic表示有雾图像I在不同通道的分量;步骤2.估计有雾图像I的初始透射率t0,包括以下子步骤:步骤2-1输入一张有雾图像I,由式(2)求其初始透射率t0:其中c∈{r,g,b}表示红、绿、蓝颜色通道,为每个颜色通道上大气光观测形式的变形,C0和C1是与给定图像相关的两个常数向量;T[0,1]表示将t0约束在0~1范围之间;步骤3.利用DPATN网络对t0进行迭代优化;包括以下子步骤:步骤3-1由已知的S张无雾图像和其对应景深由透射率模型合成网络学习的目标,即准确透射率式中s为图片标号,ds为有雾图像Is的景深,即图中物体到相机的距离,βs为光衰减系数;将准确透射率和无雾图像代入雾图成像模型(1)中合成有雾图像得到网络训练数据步骤3-2构建由L层残差模型串联起来的聚合残差网络,以将有雾图像I映射到相应的透射率t;通过聚合数据驱动模块D(·)和先验驱动模块P(·)来定义网络,在网络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建立连接如下:这里表示每一层的D(·)的传播参数,是先验P(I)的权重参数,是对进行迭代优化时的中间估计;每一层的数据驱动模块如式(6)所示:其中表示非线性激活函数,为高斯径向奇函数,K表示每一层的过滤器总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日升,樊鑫,侯岷君,程世超,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