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渗透油藏产能预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80895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渗透油藏产能预测方法,其步骤为:以已有的低渗透油藏产能公式为依据,该公式中涉及油藏基础地质参数、开发方式参数以及启动压力梯度;采用回归方法计算启动压力梯度,将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幂函数代入上述产能公式;变形后的公式只与油藏基础地质参数和开发方式参数有关,再将公式中人为控制的因素去掉,得到产能对比系数;将对比系数与近年在类似的油藏中实施的新井相对比,得出在相同的开发方式下低渗透未动储量区块单井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利用现有油藏基础地质参数和近几年新实施的低渗透油藏新井产能进行对比,快速的落实未动用低渗透区块产能,为未动用低渗透油藏有序开发提供依据,降低产能建设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渗透油藏产能预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测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低渗透油藏产能预测方法。属于油田开发

技术介绍
准确预测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单井产能是合理开发低渗透砂岩油藏的重要决策依据。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低渗透油藏渗流过程进行了研究,寻找出了能够描述低渗透油藏渗流过程及产能的数学表达式。目前现有的大部分低渗透油藏产能预测数学表达式与油藏基础地质参数(油层厚度、渗透率、粘度等),开发方式(生产压差、井距等)及启动压力梯度有关。而油藏基础地质参数、开发方式、启动压力梯度中,开发方式需通过方案研究来确定,启动压力梯度是通过实验进行测定,但是对于多数未动用低渗透油藏区块,由于区块原始资料匮乏,产能预测中,开发方式没有进行过系统论证,启动压力梯度参数无实验数据支撑,因此导致产能无法有效预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渗透油藏产能预测方法。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渗透油藏产能预测方法,其整体步骤如下:a、以已有的低渗透油藏产能公式为依据,如公式一所示:其中,Q为油井产量;h为油层厚度;K为油层渗透率;μo为原油粘度;re为供油半径;rw为井眼半径;Pe为供给压力;Pwf为生产井井底压力;Gr为启动压力梯度;其中,油层厚度h、油层渗透率K、原油粘度μo属于油藏基础地质参数;供油半径re、井眼半径rw、供给压力Pe、生产井井底压力Pwf属于开发方式参数;b、采用回归方法计算启动压力梯度:对低渗透油藏实验测试过的启动压力梯度值和对应岩心渗透率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得到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之间满足如公式二所述的幂函数关系:L=0.0659K-0.56公式二式中:L为启动压力梯度;K为油层渗透率;c、将步骤b中的启动压力梯度公式带入步骤a中的低渗透油藏产能公式,则公式表达为:d、步骤c中变形后的公式只与油藏基础地质参数和开发方式参数有关;其中,开发方式参数是通过方案研究来确定,为人为控制因素,因此将公式中人为控制的因素供油半径re、井眼半径rw、供给压力Pe以及生产井井底压力Pwf去掉,得出产能对比系数λ;将对比系数λ与近年在类似的油藏中实施的新井相对比,得出在相同的开发方式下低渗透未动储量区块单井产能。本专利技术可以利用现有油藏基础地质参数和近几年新实施的低渗透油藏新井产能进行对比,快速的落实未动用低渗透区块产能,为未动用低渗透油藏有序开发提供依据,降低产能建设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回归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一种低渗透油藏产能预测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a、现有技术已根据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征,假设地层水平均质等厚,边界定压且渗流为单相稳态,推导出均值等厚地层直井产能公式,如公式一所示:其中,Q为油井产量;h为油层厚度;K为油层渗透率;re为供油半径;rw为井眼半径;Pe为供给压力;Pwf为生产井井底压力;Gr为启动压力梯度;μo为原油粘度;其中,油层厚度h、油层渗透率K、原油粘度μo属于油藏基础地质参数;供油半径re、井眼半径rw、供给压力Pe、生产井井底压力Pwf属于开发方式参数;因此,现有均值等厚地层直井产能公式中涉及油藏基础地质参数、开发方式参数以及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由于低渗透砂岩油藏中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流体的渗流特征呈现出非线性渗流规律,渗流特征复杂不再符合线性达西定律,因此低渗透油藏单井产能公式需要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影响。b、由于启动压力梯度数据需要通过实验进行测定,但对于未动储量低渗透油藏区块每一个区块开展实验测定启动压力梯度,工作量较大,而且部分未动储量区块实施年份早,取心资料不全。因此启动压力梯度采用回归方法进行计算,即采用油田低渗透油藏实验测试过启动压力梯度的实际区块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回归,得到启动压力梯度回归公式。表1如表1所示的大港油田不同渗透岩心的启动压力梯度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可以看出,渗透率越小,启动压力梯度值越大,将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实验数据绘制在直角坐标图上,得到曲线如图1所示。对启动压力梯度值和对应岩心渗透率实验数据回归,得到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之间满足幂函数关系。关系式如下所示:L=0.0659K-0.56公式二式中:L为启动压力梯度;K为油层渗透率。c、将步骤b中的启动压力梯度公式带入步骤a中的低渗透油藏产能公式,则公式表达为:d、整理后的公式只与油藏基础地质参数(油层厚度h、油层渗透率K、原油粘度μo)和开发方式参数(供油半径re、井眼半径rw、供给压力Pe、生产井井底压力Pwf)有关。其中,开发方式是通过方案研究来确定,为人为控制因素,不同的开发方式,可以计算出不同的产能,因此将公式中人为控制的因素去掉,得出产能对比系数λ。而根据该系数值,通过与近年在类似的油藏中实施的新井对比,就可落实在相同的开发方式下低渗透未动储量区块单井产能。本专利技术在大港油田未动用评价区中进行了应用,为低渗透油藏的产能评价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方法:实施例一、①大港油田低渗透未动储量N59、N13区块产能状况:大港油田低渗透未动储量N59区块,该区块1990年上报探明储量,截止2015年该区块一直处于未动用状态,区块历史内只有2口老井生产:N59井1990年1月完钻试油产能低未投产,2007年3月长停井复开,最高日产油1.61t/d,2010年7月由于低能转捞油,2015.4月停采,累积产油1151吨;N73井1992年3月完钻试油产能低未投产,2007年3月长停井复开,最高日产油5.93t/d,2015.4月停采,累积产油4396t,该区块2口老井产能均较低,导致该区块从1990-2005年一直未开发利用。N13区块1989年上报探明储量,截止目前该区块也一直处于未动用状态,区块内井也均为低产井。②拟通过本方法落实两个区块的产能:N59、N13两个区块均为低渗透储量区块,老井均为低产井,考虑受当时工艺等多种因素控制,产能认识可能不清楚,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产能对比系数方法,通过与近年在类似的油藏中实施的新井对比,落实两个区块产能。③对比区块的选择:大港油田评价区内类似低渗透油藏N91、N90区块2014年整体开发,新井初期产能对N59、N13区块具有借鉴作用。N91区块开发初期日产油12.4t/d,根据公式计算产能对比系数为16.9,N91区块开发初期日产油5.75t/d,根据公式计算产能对比系数为6.65。根据两个区块的产能对比系数取平均值,计算平均产能对比系数为11.80,初期日产油平均为9.08t/d。④N59、N13区块的产能预测结果:根据N91、N90、N59、N13四个区块储层物性参数,计算各区块产能对比系数,根据产能对比系数及2014年投产N91、N90区块实际产能,预测未开发低渗透油藏N59、N13产能为13.64t/d、10.07t/d,如表2所示,两个区块的预测产能较高,开发潜力较大。表2⑤产能预测后的实际应用:N59区块2015年投产新井NK54-30井,投产初期日产油13.6t/d,含水11.7%,NK52-28井,投产初期日产油12.6t/d,含水13.1%,投产初期产能较高。N13区块目前完成整体油藏工程方案编制,方案设计产能10t/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低渗透油藏产能预测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渗透油藏产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整体步骤如下:a、以已有的低渗透油藏产能公式为依据,如公式一所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渗透油藏产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整体步骤如下:a、以已有的低渗透油藏产能公式为依据,如公式一所示:其中,Q为油井产量;h为油层厚度;K为油层渗透率;μo为原油粘度;re为供油半径;rw为井眼半径;Pe为供给压力;Pwf为生产井井底压力;Gr为启动压力梯度;其中,油层厚度h、油层渗透率K、原油粘度μo属于油藏基础地质参数;供油半径re、井眼半径rw、供给压力Pe、生产井井底压力Pwf属于开发方式参数;b、采用回归方法计算启动压力梯度:对低渗透油藏实验测试过的启动压力梯度值和对应岩心渗透率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得到启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祝新王怀忠李云鹏刘东成王东林姜玲玲于新姚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