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效果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80895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三次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效果的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试验油藏的筛选;注水井内源功能微生物的检测;生产井内源功能微生物的检测;注水井激活剂的确定;生产井激活剂的确定;注水井激活剂及空气的注入;注激活剂生产井的确定;生产井激活剂的注入;现场试验效果的统计与分析。本发明专利技术分别注水井和生产井注入激活剂,避免了激活剂长距离运移对激活剂的吸附、消耗,节省了成本;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现场实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而且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开采成本低、产出液无需后续处理和安全环保的优点。因此,可广泛地应用于微生物采油现场试验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效果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三次采油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效果的方法。
技术介绍
内源微生物驱油是指向注水井中注入激活剂,利用激活的内源微生物在油藏油水界面处大量繁殖产生表面活性物质和生物气,从而增加原油流动性,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使油膜从岩石表面剥离,疏通渗流通道,提高采收率的技术。由于从注水井到生产井之间的距离较长,而且从注水井到生产井之间微生物经历了从好氧到兼性好氧再到厌氧的过程,涉及不同类型的功能微生物,同时由于激活剂体系在油藏中运移过程中还会存在吸附、滞留的过程,油藏深部到生产井之间会存在微生物激活的有效性差、营养物不充足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微生物驱油效果。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在不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同时,能够在注水井和生产井之间,充分激活所有功能微生物,发挥驱油作用,保障现场实施效果。经文献检索,公告号:“CN104481476A”,专利名称:“一种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公开了一种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通过检测内源微生物种类,将微生物驱油分为了好氧、兼性、厌氧微生物驱油不同的阶段。但该方法的缺点在于:(1)油藏中不同微生物驱油阶段均由注水井注入,不利于油藏中深部微生物的激活作用;(2)部分功能菌仅在生产井地带存在,该专利没有考虑,缺乏有效激活;(3)未实现从注水井到生产井油藏微生物作用的全覆盖,影响作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效果的方法,该专利技术利用激活注水井和生产井中的内源功能微生物,建立从注水井到生产井之间的微生物生物链,并利用上述内源功能微生物的联合共同作用,实现提高试验油藏采收率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但不限于以下步骤:(1)试验油藏的筛选试验油藏的筛选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油藏温度<95℃、油藏压力<15MPa、油藏渗透率>50×10-3μm2、油层厚度大于2m、地层水矿化度<150000mg/L、原油粘度<10000mPa·s。(2)注水井内源功能微生物的检测注水井内源功能微生物的检测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主要的功能微生物包括好氧菌和兼性好氧菌。(3)生产井内源功能微生物的检测生产井内源功能微生物的检测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主要的功能微生物为厌氧菌。(4)注水井激活剂的确定注水井激活剂的确定采用静态培养法,注水井激活剂包括好氧菌的激活剂和兼性好氧菌的激活剂。(5)生产井激活剂的确定生产井激活剂的确定采用静态培养法,生产井激活剂为厌氧菌激活剂。(6)注水井激活剂及空气的注入用高压柱塞泵将注水井激活剂从试验油藏的注水井注入地层,同时用空气压缩机向注水井配注空气,注水井激活剂的总注入量为0.1~0.15PV,注入速度为80~100m3/d,注入方式为连续注入;空气的注入量为注水井激活剂注入量的3~5倍,空气注入速度为10~20Nm3/h,空气注入方式为连续式。(7)注激活剂生产井的确定注激活剂生产井是根据生产井含水率下降值β(注水井开始注入激活剂时生产井含水率与注水井注入激活剂20~30%时生产井含水率的差值)来确定,注激活剂生产井为β<10%的生产井。(8)生产井激活剂的注入生产井激活剂的注入时机是在注水井激活剂注入20~30%以后;生产井激活剂的注入量由下面公式确定,具体如下:V=πr2·h·φ·Sw其中,V——激活剂的体积注入量,m3;r——生产井处理半径,m;h——油层厚度,m;Ф——油藏孔隙度,小数;Sw——生产井含水饱和度,小数。生产井激活剂的注入方式为利用高压泵车从生产井注入地层。(9)现场试验效果的统计与分析现场试验结束后进行现场试验效果的统计与分析,计算试验油藏的提高采收率值以及投入产出比。所述的好氧菌包括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所述的兼性好氧菌包括地芽孢杆菌和不动杆菌;所述的好氧菌激活剂为葡萄糖10~15g/L、蛋白胨1~3g/L、K2HPO4·3H2O1~2g/L、NaCl0.3~0.5g/L、微量元素液20~30mg/L;所述的兼性好氧菌激活剂为蔗糖5~10g/L、玉米浆干粉2~3g/L、KH2PO4·3H2O1~2g/L。所述的厌氧菌包括产甲烷菌和硝酸盐还原菌。所述的厌氧菌激活剂为淀粉5~10g/L、玉米浆干粉4~6g/L、KH2PO4·3H2O1.5~3g/L、NaNO30.2~0.5g/L、微量元素液10~20mg/L。所述的生产井处理半径r,其取值大小与生产井含水率下降值β有关,具体如下:①7%≤β<10%,5≤r≤8;②5%≤β<7%,10≤r≤12;③3%≤β<5%,15≤r≤18;④β<3%,20≤r≤25。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突破了从注水井注入的传统方法,分别从注水井和生产井注入相对应的激活剂,激活不同类型的功能微生物,发挥驱油作用;(2)注水井和生产井注入激活剂,避免了激活剂长距离运移对激活剂的吸附、消耗,节省了成本;(3)实现了从注水井到生产井之间从好氧-兼性好氧-厌氧微生物群落的全激活,更加有利于内源功能微生物整体作用效果的发挥;(4)此方法现场实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而且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开采成本低、产出液无需后续处理、安全环保等优点。具体实施方法: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述:实施例1:试验油藏A概况:油藏温度60℃,油藏压力10MPa,油层厚度8m,渗透率500×10-3μm2,地层水矿化度8000mg/L,孔隙度23%,原油粘度300mPa·s,综合含水91.2%,孔隙体积5×104m3,地质储量2.5×104t,井网为2口注水井5口生产井。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提高该油藏的采收率,具体步骤如下:(1)试验油藏的筛选试验油藏A的油藏温度为60℃、油藏压力为10MPa、油藏渗透率为500×10-3μm2、油层厚度为8m、地层水矿化度8000mg/L、原油粘度为300mPa·s。满足本专利技术的试验油藏的筛选标准,因此可以实施本专利技术。(2)注水井内源功能微生物的检测注水井内源功能微生物的检测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检测结果如下:假单胞菌为3×104个/mL,地芽孢杆菌5×103个/mL。(3)生产井内源功能微生物的检测生产井内源功能微生物的检测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检测结果如下:产甲烷菌为2.5×103个/mL。(4)注水井激活剂的确定假单胞菌激活剂为葡萄糖10g/L、蛋白胨1g/L、K2HPO4·3H2O1.5g/L、NaCl0.5g/L、微量元素液20mg/L;地芽孢杆菌激活剂为蔗糖5g/L、玉米浆干粉3g/L、KH2PO4·3H2O1g/L。(5)生产井激活剂的确定产甲烷菌激活剂为淀粉5g/L、玉米浆干粉6g/L、KH2PO4·3H2O2.0g/L、NaNO30.3g/L、微量元素液15mg/L。(6)注水井激活剂及空气的注入用高压柱塞泵将注水井激活剂从试验油藏A的注水井注入地层,同时用空气压缩机向注水井配注空气,注水井激活剂的总注入量为0.1PV,注入量为0.5×104m3,注入速度为80m3/d,注入方式为连续注入;空气的注入量为注水井激活剂注入量的3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试验油藏的筛选;(2)注水井内源功能微生物的检测;(3)生产井内源功能微生物的检测;(4)注水井激活剂的确定;(5)生产井激活剂的确定;(6)注水井激活剂及空气的注入;(7)注激活剂生产井的确定;(8)生产井激活剂的注入;(9)现场试验效果的统计与分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试验油藏的筛选;(2)注水井内源功能微生物的检测;(3)生产井内源功能微生物的检测;(4)注水井激活剂的确定;(5)生产井激活剂的确定;(6)注水井激活剂及空气的注入;(7)注激活剂生产井的确定;(8)生产井激活剂的注入;(9)现场试验效果的统计与分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水井内源功能微生物的检测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检测的内源功能微生物包括好氧菌和兼性好氧菌;好氧菌包括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兼性好氧菌包括地芽孢杆菌和不动杆菌。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高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产井内源功能微生物的检测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检测的内源功能微生物为厌氧菌;厌氧菌包括产甲烷菌和硝酸盐还原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水井激活剂的确定采用静态培养法,注水井激活剂包括好氧菌的激活剂和兼性好氧菌的激活剂;好氧菌的激活剂为葡萄糖10~15g/L、蛋白胨1~3g/L、K2HPO4·3H2O1~2g/L、NaCl0.3~0.5g/L、微量元素液20~30mg/L,兼性好氧菌的激活剂为蔗糖5~10g/L、玉米浆干粉2~3g/L、KH2PO4·3H2O1~2g/L。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产井激活剂的确定采用静态培养法,生产井激活剂为厌氧菌的激活剂;厌氧菌的激活剂为淀粉5~10g/L、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赵明辰巴燕宋欣段传慧谭晓明冯云郭辽原孙刚正胡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