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06625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夹具领域,公开了一种夹持装置,包括驱动装置,与驱动装置驱动端连接的插杆,与插杆滑动连接的底座,以及安装在底座上且相对设置的两个夹爪,两个夹爪的一端均相对底座转动连接,当插杆向靠近底座的一侧滑动时,插杆推动两个夹爪转动夹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插杆移动,插杆带动两个夹爪将待夹持工件夹紧,操作简单,装夹效率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夹持装置操作繁琐,工件装夹效率低的问题。

A clamp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clamp, which includes a driving device, a plug connecting with the driving end of a driving device, a base with a sliding connecting rod, and two clamping claws installed on the base and relative setting, and one end of the two clip claw is rotated relative to the base, when the plug is closer to the base. When the slide is on one side, the inserting rod pushes two clamping claws to rotate and clamp. The utility model drives the insertion rod to move through the driving device, and the inserting rod drives the two clip claw to clamp the workpiece to be clamped,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and the clamping efficiency is high, which solves the problem of the tedious operation of the clamping device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the low clamping efficiency of the workpie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夹持装置
本技术涉及夹具
,尤其涉及一种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工件在加工、安装或者运输过程中需要经常用到夹持装置。然而现有夹持装置的操作繁琐:当使用夹持装置夹持待加工件时,需要人工调节夹持装置的夹持口径使夹持装置抱紧待夹持工件,并且需要将夹持装置进行锁定,防止夹持装置松动;当将工件从夹持装置上取下时,需要先取消夹持装置的锁定,调节夹持装置使其将工件松开。上述操作均需要耗费作业人员的大量时间,特别在夹持装置需要频繁的用于夹持工件时,显得效率更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夹持装置操作繁琐,工件装夹效率低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夹持装置,包括驱动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连接的插杆,与所述插杆滑动连接的底座,以及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且相对设置的两个夹爪,两个所述夹爪的一端均相对所述底座转动连接,当所述插杆向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滑动时,所述插杆推动两个所述夹爪转动夹紧。作为优选,还包括两个定位销,两个所述夹爪与所述底座分别通过对应的定位销铰接。作为优选,所述夹爪包括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夹持底座,以及安装于所述夹持底座上的夹持部,所述夹持底座与所述底座通过所述定位销铰接,所述夹持部随所述夹持底座绕所述定位销转动,两个所述夹持部用于夹紧待夹持工件。作为优选,所述夹持部上设有与待夹持工件的外部轮廓相吻合的夹持面。作为优选,所述插杆呈U形结构设置,所述U形结构中间与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连接,当所述插杆向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滑动时,所述U形结构相对的两端能够推动两个所述夹爪转动。作为优选,所述U形结构相对的两端的内侧能够分别与两个所述夹爪相互背离的一侧贴合。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上设有止位块,所述止位块能够抵靠所述U形结构的中间以限制所述U形结构的最大行程。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所述插杆通过浮动接头连接。作为优选,还包括护罩,所述护罩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装置以及所述底座连接,所述浮动接头位于所述护罩内。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上设有两个滑槽,所述U形结构相对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滑槽滑动配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插杆移动,插杆带动两个夹爪将待夹持工件夹紧,操作简单,装夹效率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夹持装置操作繁琐,工件装夹效率低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夹持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夹持装置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夹持装置的分解示图;图4为图2所示夹持装置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图1所示夹持装置中底座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夹持装置中两个夹爪的示意图;图7为图4所示夹持装置中A的放大示图。图中:1、驱动装置;2、插杆;3、底座;301、止位块;302、滑槽;303、凹槽;304、通孔;4、夹爪;401、夹持部;4001、夹持面;402、夹持底座;5、定位销;6、浮动接头;601、第一连接件;602、第一螺母;603、第二连接件;6031、空腔;604、第二螺母;605、连接杆;6051、球形连接头;606、第三螺母;7、护罩;8、调节机构;801、调整块;802、连接块;9、盖板;10、安装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夹持装置,如图1-7所示,包括:驱动装置1、插杆2、底座3、两个夹爪4、两个定位销5、浮动接头6、护罩7、盖板9以及安装板10。其中:驱动装置1的驱动端通过浮动接头6与插杆2连接,插杆2与底座3滑动连接,并且插杆2能够与两个夹爪4接触,底座3设置在靠近驱动装置1驱动端的一侧,两个夹爪4与两个定位销5相对应,两个夹爪4分别通过对应的定位销5与底座3铰接,并且两个夹爪4分别可以绕对应的定位销5转动,两个夹爪4相对设置且均位于底座3竖直方向的上方,两个夹爪4均能够在插杆2的带动下绕对应的定位销5转动,并且相互靠拢,底座3远离夹爪4的一侧与安装板10固定连接,靠近夹爪4的一侧与盖板9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两个夹爪4还均通过对应的定位销5与盖板9铰接,定位销5穿过对应的夹爪4,定位销5的两端分别位于盖板9和底座3内。护罩7位于驱动装置1与底座3之间,具体的,驱动装置1和底座3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和护罩7相对的两侧相互贴合,驱动装置1的输出轴以及浮动接头6能够位于护罩7内插杆2能够部分位于护罩7内,通过护罩7将驱动装置1的输出轴以及浮动接头6密封,避免作业人员不经意接触到,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在本实施例中,插杆2在驱动装置1的驱动下,向靠近底座3的一侧相对底座3滑动,当插杆2与夹爪4接触后,随着插杆2相对底座3继续滑动,插杆2能够带动夹爪4绕对应的定位销5转动,具体的,两个定位夹爪4分别向相互靠拢的方向转动,两个定位夹爪4将待夹持工件(附图中未示出)夹紧。优选的,如图6所示,夹爪4包括安装于底座3上的夹持底座402,以及安装于夹持底座402上的夹持部401,夹持底座402通过定位销5同时与底座3和盖板9铰接,夹持底座402位于底座3和盖板9之间,夹持部401能够随夹持底座402绕定位销5转动,两个夹持底座402以及两个夹持部401均相对设置。夹持部401上设有与待夹持工件的外部轮廓相吻合的夹持面4001,两个夹持面4001相对设置,并分别位于两个夹持部401相互靠近的一侧。本实施例中,两个夹持面4001均为弧形面,相应的两个夹持部401可以用于夹持圆柱形工件,当然夹持面4001也可以为其他的形状,比如V形或者U形等,夹持面4001的表面可以处理成网格状的摩擦面,可以增强夹持面4001与待夹持工件的摩擦力,使待夹持工件不不容易脱落;夹持部401与夹持底座402可拆卸的连接,从而可以针对不同外形的工件更换具有相应夹持面4001的夹持部401。优选的,底座3的竖直方向上的顶面设有凹槽303,两个夹爪4均位于凹槽303内,两个夹爪4能够在凹槽303的范围内转动,底座3的底面设有与凹槽303相连通的通孔304,通孔304的一端为半圆形,另一端延伸至底座3远离驱动装置1的一侧并且与外界连通,从而,设置通孔304可以方便待夹持工件的装夹与取下。当两个夹持部401夹紧待夹持工件时,两个夹持面4001在底座3上的投影位于通孔304的轮廓范围内,从而通孔304尺寸不会对待夹持工件的尺寸范围造成影响。优选的,如图7所示,浮动接头6包括第一连接件601、第一螺母602、第二连接件603、连接杆605以及第二螺母604,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1通过输出轴对外输出,驱动装置1的输出轴与第一螺母602以及第一连接件601的一端依次螺纹连接,第一连接件601的另一端与第二螺母604以及第二连接件603的一端依次螺纹连接,第二连接件603的另一端与连接杆605的一端转动连接,连接杆605的另一端与第三螺母606以及插杆2依次螺纹连接。通过相互旋拧驱动装置1的输出轴与第一连接件601、相互旋拧第一连接件601与第二连接件603以及相互旋拧连接杆605与插杆2均可以调整驱动装置1的输出轴与插杆2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根据实际工况的需要通过调节浮动接头6调整驱动装置1与插杆2之间的距离。通过旋拧第一螺母602与第一连接件601,使两者相互靠紧,可以锁定驱动装置1的输出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夹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装置(1),与所述驱动装置(1)驱动端连接的插杆(2),与所述插杆(2)滑动连接的底座(3),以及安装在所述底座(3)上且相对设置的两个夹爪(4),两个所述夹爪(4)的一端均相对所述底座(3)转动连接,当所述插杆(2)向靠近所述底座(3)的一侧滑动时,所述插杆(2)推动两个所述夹爪(4)转动夹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装置(1),与所述驱动装置(1)驱动端连接的插杆(2),与所述插杆(2)滑动连接的底座(3),以及安装在所述底座(3)上且相对设置的两个夹爪(4),两个所述夹爪(4)的一端均相对所述底座(3)转动连接,当所述插杆(2)向靠近所述底座(3)的一侧滑动时,所述插杆(2)推动两个所述夹爪(4)转动夹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定位销(5),两个所述夹爪(4)与所述底座(3)分别通过对应的定位销(5)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爪(4)包括安装于所述底座(3)上的夹持底座(402),以及安装于所述夹持底座(402)上的夹持部(401),所述夹持底座(402)与所述底座(3)通过所述定位销(5)铰接,所述夹持部(401)随所述夹持底座(402)绕所述定位销(5)转动,两个所述夹持部(401)用于夹紧待夹持工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401)上设有与待夹持工件的外部轮廓相吻合的夹持面(4001)。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金林裴明丰张晖魏杰汪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联航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