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专用于中医外治的温灸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01347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7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专用于中医外治的温灸针,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其包括具有针柄和针头的针体,还包括导热套、灸盒和支撑装置;导热套套设在针柄外侧面上,并与针柄滑动连接;灸盒穿设在导热套上,其内架设有盛绒网板,盛绒网板位于灸盒底面的上方;支撑装置包括固定件和至少三支撑脚;固定件套设在导热套上,并位于灸盒的下方;固定件面向导热套的侧面上间隔开设有至少两个凹槽,每一凹槽安装有弹簧和锁定件,弹簧位于凹槽内,其两端分别连接固定件和锁定件的一端,锁定件滑动设置在凹槽上,其另一端伸出凹槽外;支撑脚环绕针体设置,其一端连接在固定件上,另一端朝针头方向延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避免艾灰直接掉落人体上,且能够防止针体弯曲。

A kind of warm moxibustion needle for extern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emperature moxibustion needle for extern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medical equipment, which comprises a needle handle and needle body, and also includes a heat conduction sleeve, a moxibustion box and a supporting device; a heat conduction sleeve is locat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needle handle and is slid connected with the needle handle; the moxibustion box is mounted on the heat conduction sleeve, and the inner frame is equipped with a cashmere net. The supporting device consists of a fixed part and at least three support feet, and the fixer is located on the heat conduction sleeve and is located below the moxibustion box; the fixed part is equipped with at least two grooves on the side of the heat conduction sleeve, each groove is fitted with a spring spring and a locking piece, and the spring is in the groove. Both end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o one end of a fixed part and a locking part, and the lock part is slid on the groov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lock is extended out of a groove; the support foot is surrounded by a needle body, one end of which is connected to the fixed part, and the other end extends toward the needle dir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can avoid the ash falling directly on the human body and prevent the bending of the needle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专用于中医外治的温灸针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专用于中医外治的温灸针。
技术介绍
医学家已经证实了针灸对各种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时使用艾条或者艾绒的温针灸的治疗效果更好,且该温针灸在实际中已广泛运用,但是,温针灸治疗过程中,其所使用的艾条和艾绒燃烧后所产生的艾灰容易掉落至人体上,并造成人体的烫伤,这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实际治疗过程,往往需要医务人员在患者身边时刻关注,这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另外,目前温针灸治疗所使用的多为艾条,艾绒因其散置,不易固定在针体上,因此得到较少利用,但是,艾条不易根据实际的治疗过程调整其燃烧量,往往会造成艾条的浪费,另外,目前艾条的温针灸的治疗方法还存在以下不足:1、艾灰易掉落至人体上而造成人体的烫伤;2、所使用的纸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艾灰直接掉落至人体上,但其也影响了艾条的温热效果;3、艾条重量全部压在温灸针上,易导致针体弯曲,并因此引起患者的疼痛。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专用于中医外治的温灸针,该专用于中医外治的温灸针能够避免艾灰直接掉落人体上,且能够防止针体弯曲。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专用于中医外治的温灸针,包括具有针柄和针头的针体,还包括导热套、灸盒和支撑装置;所述导热套采用导热材质制作,其套设在所述针柄外侧面上,并与所述针柄滑动连接;所述灸盒穿设在导热套上,其内架设有盛绒网板,所述盛绒网板位于灸盒底面的上方;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固定件和至少三支撑脚;所述固定件套设在导热套上,并位于所述灸盒的下方;所述固定件面向导热套的侧面上间隔开设有至少两个凹槽,每一凹槽安装有弹簧和锁定件,所述弹簧位于凹槽内,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固定件和锁定件的一端,所述锁定件滑动设置在凹槽上,其另一端伸出所述凹槽外,并在所述弹簧作用下接触并夹紧导热套;所述支撑脚环绕针体设置,其一端连接在所述固定件上,另一端朝所述针头方向延伸。进一步地,所述针柄穿透导热套;所述导热套穿透盛绒网板。进一步地,所述灸盒底部开设有若干透气通孔,所述透气通孔的目数不小于30目。进一步地,所述灸盒外侧面上设置有手柄。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环绕设置在导热套周向,且均布。进一步地,每一凹槽匹配设置有一导向口,所述导向口开设在固定件一侧面上,该侧面与开设所述凹槽的侧面的相邻;所述导向口连通凹槽;所述导向口沿锁定件的滑动方向设置,其处滑动安装有把手件;所述把手件一端连接锁定件,另一端位于所述固定件外侧。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口两端至少有一端存在垂直于锁定件滑动方向的分支口。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脚均布在固定件上,且每一支撑脚的长度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与导热套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支撑脚与固定件为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脚为伸缩结构,且其远离所述固定件的一端端部设有具有弧度的撑板,所述撑板的弧背连接支撑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灸盒放置艾绒,并使艾绒燃烧后产生的灰烬留在灸盒中,避免了灰烬掉落人体上并烫伤人体,提高了所述温灸针的使用安全性。2、本技术通过在针柄处设置导热套且将导热套穿设灸盒来使灸盒内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传至人体上,实现了医学上的温灸治疗。3、本技术通过在针体上设置支撑装置来支撑所述温灸针的重力,使得所述温灸针的重力分散在人体的不同地方,而不仅在针头处,同时,还能够避免针体弯曲而给人体带来的疼痛;另外,支撑装置还能够配合导热套的滑动使用,使得导热套在医务人员调整灸盒至人体距离时得以滑动,且在滑动后得到固定。4、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且使用安全性好,治疗效果佳,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专用于中医外治的温灸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剖视图。图3是图2A处的放大图。图4是图1中固定件的俯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图中,针体1、针柄11、针头12、导热套2、灸盒3、盛绒网板31、支撑装置4、固定件41、凹槽411、弹簧412、锁定件413、导向口414、把手件415、支撑脚42、手柄5。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在本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一种专用于中医外治的温灸针,包括具有针柄11和针体12的一针体1、一导热套2、一灸盒3和一支撑装置4。导热套2采用导热材质制作,其套设在针柄11外侧面上,并与针柄11滑动连接;灸盒3穿设在导热套2上,其内架设有盛绒网板31,盛绒网板31位于灸盒3底面的上方。支撑装置4包括一固定件41和至少三支撑脚42;固定件41套设在导热套2上,并位于灸盒3的下方;固定件41面向导热套2的侧面上间隔开设有至少两个凹槽411,每一凹槽411安装有一弹簧412和一锁定件413,弹簧412位于凹槽411内,其两端分别连接固定件41和锁定件413的一端,锁定件413滑动设置在凹槽411上,其另一端伸出凹槽411外,并在弹簧412作用下接触并夹紧导热套2;支撑脚42环绕针体1设置,其一端连接在固定件41上,另一端朝针体12方向延伸。本技术通过在针体1上设置导热套2、灸盒3和支撑装置4来实现艾灸目的,且能够避免艾绒灰烬掉落至人体身上,提高所述温灸针的使用安全性,同时,还能够提高针体1的稳固性,防止针体1因灸盒3的设置而变形或者加重针体12深入人体中,并因此而给病人带来疼痛。其中,灸盒3内的盛绒网板31用于放置艾绒;导热套2用于将灸盒3内艾绒燃烧所产生的热量传递给针体1,后由针体1传递至人体上,从而实现温灸治疗;支撑装置4用于支撑针体1及其上的导热套2、灸盒3,同时,支撑装置4还能够根据医务人员的需要调整导热套2和灸盒3相对人体的高度,并能够使导热套2和灸盒3固定在针柄11上,其调整与固定具体由固定件41上的锁定件413和弹簧412实现,即,通过调节锁定件413相对固定件41的运动来实现导热套2的滑动调节,此时,弹簧412被压缩,锁定件413缩入凹槽411内,导热套2被松开并可沿针体1上下滑动调节,当撤销对锁定件413的作用,锁定件413则在弹簧412作用下朝导热套2所在处运动并夹紧导热套2,导热套2稳定固定在针体1上。进一步地,针柄11穿透导热套2,即导热套2的顶部不封闭,利于导热套2沿针柄11上下滑动,且该滑动不受导热套2自身结构的限制。导热套2穿透盛绒网板31,以将盛绒网板31上的艾绒分布在导热套2周向,充分利用点燃后的艾绒所产生的热量。优选地,导热套2与针体1为拆卸式连接,以便于所述温灸针的使用。在本实施方式中,灸盒3固定在导热套2上,其能随导热套2的滑动而滑动,为了便于导热套2的滑动,本技术在灸盒3外侧面上设置有一手柄5,而为了防止医务人员触摸灸盒3或者使导热套2滑动时被烫伤,灸盒3采用绝热材料制作。在本技术中,灸盒3底部开设有若干透气通孔,该透气通孔的目数不小于30目,以便于灸盒3内燃烧后的艾绒所产生的热量通过该透气通孔散出并渗透至人体上,进一步使得艾绒的功效得到充分发挥,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燃烧后的艾绒产生的灰烬不会掉出灸盒3,提高了所述温灸针的使用安全性。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和图4,本技术的固定件41与导热套2为可拆卸式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专用于中医外治的温灸针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专用于中医外治的温灸针,包括具有针柄和针头的针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热套、灸盒和支撑装置;所述导热套采用导热材质制作,其套设在所述针柄外侧面上,并与所述针柄滑动连接;所述灸盒穿设在导热套上,其内架设有盛绒网板,所述盛绒网板位于灸盒底面的上方;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固定件和至少三支撑脚;所述固定件套设在导热套上,并位于所述灸盒的下方;所述固定件面向导热套的侧面上间隔开设有至少两个凹槽,每一凹槽安装有弹簧和锁定件,所述弹簧位于凹槽内,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固定件和锁定件的一端,所述锁定件滑动设置在凹槽上,其另一端伸出所述凹槽外,并在所述弹簧作用下接触并夹紧导热套;所述支撑脚环绕针体设置,其一端连接在所述固定件上,另一端朝所述针头方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专用于中医外治的温灸针,包括具有针柄和针头的针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热套、灸盒和支撑装置;所述导热套采用导热材质制作,其套设在所述针柄外侧面上,并与所述针柄滑动连接;所述灸盒穿设在导热套上,其内架设有盛绒网板,所述盛绒网板位于灸盒底面的上方;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固定件和至少三支撑脚;所述固定件套设在导热套上,并位于所述灸盒的下方;所述固定件面向导热套的侧面上间隔开设有至少两个凹槽,每一凹槽安装有弹簧和锁定件,所述弹簧位于凹槽内,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固定件和锁定件的一端,所述锁定件滑动设置在凹槽上,其另一端伸出所述凹槽外,并在所述弹簧作用下接触并夹紧导热套;所述支撑脚环绕针体设置,其一端连接在所述固定件上,另一端朝所述针头方向延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用于中医外治的温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柄穿透导热套;所述导热套穿透盛绒网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用于中医外治的温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灸盒底部开设有若干透气通孔,所述透气通孔的目数不小于30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用于中医外治的温灸针,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艳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