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条夹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0133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7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艾条夹具装置,包括:轨道、放置于所述轨道上的装载艾条的框架、所述框架上设置有纵向移动机构和横向移动机构,所述纵向移动机构和横向移动机构上均装载有艾条和红外测温模块;所述框架通过第一步进电机带动沿所述轨道移动,其中:测温模块及相应的电机由驱动控制芯片控制,实现智能化全自动艾灸诊疗功能,使得灸诊疗系统具有三种工作模式:全自动定点灸疗模式、上下扫描灸疗模式、左右扫描灸疗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传统艾灸诊疗中依赖他人手工灸或简单器具灸等耗费大量人力的问题,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独特设计的基于3D打印技术的机械结构基础上,保障上述艾灸诊疗模式的良好运作。

Tong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ar clamp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track, a frame loaded with a bar on the track, a longitudinal moving mechanism and a lateral moving mechanism arranged on the frame, and the longitudinal moving mechanism and the lateral moving mechanism are loaded with a bar and an infrared temperature measuring module; the frame passes through the first passage. One step motor drives along the track. Among them, th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odule and the corresponding motor are controlled by the driving control chip to realize the intelligent and automatic moxibus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unction, which makes the moxibus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 have three working modes: the fully automatic fixed moxibustion mode, the upper and lower scanning moxibustion mode, the left and right scanning moxibustion mode, and the moxibustion and moxibustion mode are very good. The traditional moxibustion, which relies on manual moxibustion or simple appliance moxibustion, has been solved in the traditional moxibustion, which is based on the mechanical structure based on the 3D printing technology, which ensures the good operation of the moxibus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od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艾条夹具装置
本技术涉及艾灸诊疗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艾条夹具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对养生保健尤为重视。中医学认为,艾灸法适应症广,疗效迅速,安全可靠易学易用,特别适合于家庭治疗和保健。病症无论寒热、虚实、阴阳、表里均可施灸,广泛的运用于各科疾病治疗与保健中。当前中医临床上常用的艾灸方法主要有两种:手工悬灸和艾灸器,其中:手工悬灸,是用艾绒卷起来的长条状圆柱艾条施灸。其原理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距离施灸部位一定高度进行熏烤,一般艾火距皮肤约3厘米,每次灸5~10分钟,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烧伤皮肤,以出现红晕为度。操作时分为温和灸、回旋灸等等方法。艾灸器施灸又叫温灸器,根据不同的艾灸器具,可分为温灸盒、温灸棒、温灸杯等,近来市场上又出现立式艾灸架、坐式艾灸器等。它们的优点是可以固定在身上,操作方便,刺激作用温和。当前这些艾灸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健身养生,但是存在如下问题:对于手工悬灸:使用者自身的部分穴位可以独立实施悬灸,但是如后背等部位的诊疗就必须求助他人来施灸,因此大大耗费人力资源。对于艾灸器施灸:当前各式艾灸器具都具备可针对固定穴位施灸。虽然可以实现独立施灸,并解决了耗费人力资源的问题,但由于都是通过金属传热来施灸,点燃的艾条其独特的气和热不能直接施加到穴位,而中医中的艾灸诊疗则是据此来诊病,因此,此种施灸方式对于诊病效果则大打折扣。鉴于上述问题,需要一种既能解决耗费人力资源问题,又不影响传统中医艾灸诊疗效果的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解决耗费人力资源问题,又不影响传统中医艾灸诊疗效果的艾条夹具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艾条夹具装置,包括:轨道、放置于所述轨道上的装载艾条的框架、所述框架上设置有纵向移动机构和横向移动机构,所述纵向移动机构和横向移动机构上均装载有艾条和红外测温模块;所述框架通过第一步进电机带动沿所述轨道移动。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纵向移动机构包括垂直于所述框架设置的至少两根外壁具有螺旋结构的圆柱杆、第二步进电机,以及套设在所述圆柱杆上的横梁,所述横梁上装载有艾条和红外测温模块;所述圆柱杆通过第二步进电机带动旋转,以控制带有艾条和红外测温传感器的横梁上下移动。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包括第三步进电机以及所述横梁,所述横梁表面设置有锯齿槽,所述第三步进电机带动所述艾条和红外测温模块沿所述横梁左右移动。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圆柱杆为两根。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红外测温模块为红外测温传感器。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轨道为两根,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两侧端。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第二步进电机以及第三步进电机分别与外部驱动控制芯片连接;红外测温模块与所述驱动控制芯片连接;其中:所述测温模块,用于测量艾条所对应的人体皮肤的温度数据,并将所述温度数据发送给驱动控制芯片;所述驱动控制芯片,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数据,控制相应的电机的运动方式,并调整相应的艾条与人体皮肤的距离。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艾条夹具装置为基于3D打印技术的机械结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艾条夹具装置,包括:轨道、放置于所述轨道上的装载艾条的框架、所述框架上设置有纵向移动机构和横向移动机构,所述纵向移动机构和横向移动机构上均装载有艾条和红外测温模块;所述框架通过第一步进电机带动沿所述轨道移动。通过上述机械结构,实现智能化全自动艾灸诊疗功能,使得灸诊疗系统具有三种工作模式:全自动定点灸疗模式、上下扫描灸疗模式、左右扫描灸疗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传统艾灸诊疗中依赖他人手工灸或简单器具灸等耗费大量人力的问题,而且本技术独特设计的基于3D打印技术的机械结构基础上,保障上述艾灸诊疗模式的良好运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智能化艾灸控制系统较佳实施例的架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基于3D打印技术的制造过程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基于3D打印技术的艾条夹具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红外遥控模块控制操作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红外遥控编码的波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遥控器的发射波形图;图7是本技术自动报警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电机控制主程序流程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红外测温主程序流程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外部中断0中断服务程序流程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红外测温子程序流程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系统的红外遥控对应功能图。附图标号:轨道-1框架-2圆柱杆-3横梁-4锯齿槽-5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设计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艾条夹具装置,实现智能化全自动艾灸诊疗功能,使得灸诊疗系统具有三种工作模式:全自动定点灸疗模式、上下扫描灸疗模式、左右扫描灸疗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传统艾灸诊疗中依赖他人手工灸或简单器具灸等耗费大量人力的问题,而且本技术独特设计的基于3D打印技术的机械结构基础上,保障上述艾灸诊疗模式的良好运作。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出一种智能化艾灸控制系统,包括:测温模块、驱动控制芯片、艾条夹具装置以及若干电机,所述测温模块和若干电机分别与所述驱动控制芯片连接;所述艾条夹具装置与所述电机驱动连接;其中:测温模块,用于测量艾条所对应的人体皮肤的温度数据,并将所述温度数据发送给驱动控制芯片;具体地,所述测温模块,还用于在设定的艾灸灸疗模式下,测量艾条所对应的人体皮肤的温度数据;所述设定的艾灸灸疗模式包括全自动定点灸疗模式、上下扫描灸疗模式,和/或左右扫描灸疗模式。所述驱动控制芯片,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数据,控制相应的电机的运动方式;所述电机,用于根据所述运动方式驱动与所述电机连接的艾条夹具装置运动,并调整所述艾条夹具装置所夹持的艾条与人体皮肤的距离。本实施例智能化艾灸控制系统,根据传统中医艾灸诊疗特点和需要进行设计,设置有三种诊疗模式:全自动定点灸疗模式、上下扫描灸疗模式、左右扫描灸疗模式。其中,全自动定点灸疗模式:是实现传统的固定穴位悬灸中的温和灸效果,在特定穴位上方艾灸时,本系统时刻监测患者施灸处体表的温度,将温度作为反馈自动调整夹有艾条的电机运动方式,合理并及时调整艾条与皮肤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的防止患者被烫伤,并确保特定穴位在合适的艾灸温度刺激下诊疗。上下扫描与左右扫描灸疗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是实现传统悬灸中的回旋灸效果。在定点灸疗模式下调整好艾条和皮肤合理距离的基础上,进行上下扫描灸或左右扫描灸,以确保区域内多个穴位在合适的艾灸温度刺激下诊疗。为实现上述三种诊疗模式的自动化控制,本实施例智能化全自动艾灸诊疗系统的技术框架中,驱动控制芯片可以采用两片51单片机,即图1所示的驱动主控芯片1和驱动主控芯片2,并可在红外遥控下进入三种工作模式,利用红外测温模块,随时精确测量施灸穴位体表温度,并将温度数据反馈给驱动控制芯片作为自动调整相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艾条夹具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艾条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放置于所述轨道上的装载艾条的框架、所述框架上设置有纵向移动机构和横向移动机构,所述纵向移动机构和横向移动机构上均装载有艾条和红外测温模块;所述框架通过第一步进电机带动沿所述轨道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艾条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放置于所述轨道上的装载艾条的框架、所述框架上设置有纵向移动机构和横向移动机构,所述纵向移动机构和横向移动机构上均装载有艾条和红外测温模块;所述框架通过第一步进电机带动沿所述轨道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条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移动机构包括垂直于所述框架设置的至少两根外壁具有螺旋结构的圆柱杆、第二步进电机,以及套设在所述圆柱杆上的横梁,所述横梁上装载有艾条和红外测温模块;所述圆柱杆通过第二步进电机带动旋转,以控制带有艾条和红外测温传感器的横梁上下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艾条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包括第三步进电机以及所述横梁,所述横梁表面设置有锯齿槽,所述第三步进电机带动所述艾条和红外测温模块沿所述横梁左右移动。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旭慧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