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线式离子送风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9792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5 2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缠线式离子送风模块,包括多根放电针和金属网,所述金属网包括框架、至少三根金属线和至少三个拉紧弹簧,所述金属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框架上,所述金属线的另一端通过对应所述拉紧弹簧连接在所述框架上,多根所述金属线相互交叉缠绕在所述框架上,多根所述金属线在所述框架所围成的区域中形成多个交叉结点,每根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与对应的所述交叉结点相对布置。实现提高缠线式离子送风模块的送风速度、送风量以及送风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缠线式离子送风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离子送风
,尤其涉及一种缠线式离子送风模块。
技术介绍
目前,电晕放电离子送风技术作为一种独特的送风系统,以其具有的结构简单、无噪声、有空气净化作用等诸多优点,成为具有极大市场潜力和良好应用前景的技术,成为国内外研究者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离子风的产生源于电晕放电原理:由于高压电的作用,针电极附近电场强度极大,使区域内的大量空气分子产生电离,而在此区域之外的电场较弱,不发生电离过程。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粒子作定向移动,且在运动过程中与不带电的中性粒子碰撞,把部分动能传递给中性粒子,使其一起做定向移动,即产生离子风。现有技术中的针网放电离子风模块中由放电针和金属网组成,而金属网通常采用金属网布裁剪后固定在框架上,金属网的平整度较低,使得针和网之间的距离不能有效控制,针网放电离子风模块受离金属网最近距离放电针的限制,施加的最大电流值较小,导致现有技术中采用针网结构的离子送风模块的送风速度、送风量以及送风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缠线式离子送风模块,实现提高缠线式离子送风模块的送风速度、送风量以及送风效率。本专利技术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缠线式离子送风模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缠线式离子送风模块,包括多根放电针和金属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包括框架、至少三根金属线和至少三个拉紧弹簧,所述金属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框架上,所述金属线的另一端通过对应所述拉紧弹簧连接在所述框架上,多根所述金属线相互交叉缠绕在所述框架上,多根所述金属线在所述框架所围成的区域中形成多个交叉结点,每根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与对应的所述交叉结点相对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缠线式离子送风模块,包括多根放电针和金属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包括框架、至少三根金属线和至少三个拉紧弹簧,所述金属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框架上,所述金属线的另一端通过对应所述拉紧弹簧连接在所述框架上,多根所述金属线相互交叉缠绕在所述框架上,多根所述金属线在所述框架所围成的区域中形成多个交叉结点,每根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与对应的所述交叉结点相对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线式离子送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外侧壁上形成有多条定位凹槽,所述金属线绕在所述定位凹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线式离子送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上形成有多个穿线孔,所述金属线插在所述穿线孔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线式离子送风模块,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所述放电模组中,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与所述金属网之间的距离设置在(0.7-1.3)L的范围内,相邻两根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之间的距离为(0.7-1.3)r的范围内;其中,在所述放电针和所述金属网之间的电压值不变的前提下,调节单根所述放电针与所述金属网之间的距离以使得所述金属网的风速中心点位置处的离子风风速最大时放电针的针尖与所述金属网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臣谢涛屈治国王文杰唐林强王晶晶马壮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