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电路和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7965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0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电路和电子设备,该连接电路包括第一微处理器、下拉电阻、接地端和第一串口检测端,所述第一微处理器上设置有第一发送引脚、第一接收引脚和第一中断引脚;所述第一发送引脚、第一接收引脚和第一中断引脚分别通过所述第一串口检测端与所述第二终端接触连接,所述下拉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接地端和第一串口检测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巧妙的电路结构设计,能够有效降低电路复杂度,节约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电路和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分体式设备连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接电路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二合一分体式电子设备精致纤薄,且使用灵活、续航持久,必然在未来市场的份额越来越重,但该二合一分体式电子设备依旧存在问题,如以二合一分体式笔记本为例,为了使平板和磁力键盘通讯的时延达到微软的标准,一般采用5Pin或者5Pin以上的连接设计方案,但该5Pin或者5Pin以上的连接方式使得在连接过程中不易对准,且电路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电路和电子设备,通过对连接电路的巧妙设计,能够有效缓解上述问题,具体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电路,应用于与第二终端连接的第一终端,包括第一微处理器、下拉电阻、接地端和第一串口检测端,所述第一微处理器上设置有第一发送引脚、第一接收引脚和第一中断引脚;所述第一发送引脚、第一接收引脚和第一中断引脚分别通过所述第一串口检测端与所述第二终端接触连接,所述下拉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接地端和第一串口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用于通过与所述第二终端连接的所述第一串口检测端检测两者的通信连接状态,并根据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一中断引脚、第一发送引脚、第一接收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二终端的连接状态以实现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数据交互状态的切换。在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选择中,所述连接电路还包括第一单向导通模块,所述第一单向导通模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接收引脚和所述第一串口检测端连接。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连接电路,应用于与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二终端,包括第二微处理器、上拉电阻、电源端和第二串口检测端,所述第二微处理器上设置有第二发送引脚、第二接收引脚和第二中断引脚;所述第二发送引脚、第二接收引脚和第二中断引脚并联,且分别通过所述第二串口检测端与所述第一终端接触连接,所述上拉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源端和第二串口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二微处理器用于通过与所述第一终端连接的所述第二串口检测端检测两者的通信连接状态,并根据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二中断引脚、第二发送引脚、第二接收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二终端的连接状态以实现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数据交互状态的切换。在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选择中,所述连接电路还包括第二单向导通模块,所述第二单向导通模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接收引脚和所述串口检测端连接。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连接电路,应用于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电子设备,所述连接电路包括第一微处理器、第二微处理器、第一串口检测端、第二串口检测端、上拉电阻、下拉电阻、接地端和电源端,所述第一微处理器上设置有第一发送引脚、第一接收引脚和第一中断引脚,所述第二微处理器上设置有第二发送引脚、第二接收引脚和第二中断引脚;所述第一发送引脚、第一接收引脚和第一中断引脚分别通过所述第一串口检测端与所述第二串口检测端接触连接,所述第二发送引脚、第二接收引脚和第二中断引脚并联,且分别通过所述第二串口检测端与所述第一串口检测端连接,所述上拉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源端和第二串口检测端连接,所述下拉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接地端和第一串口检测端连接。在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选择中,所述连接电路还包括第一单向导通模块和第二单向导通模块;所述第一单向导通模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接收引脚和所述第一串口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二单向导通模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接收引脚和所述第二串口检测端连接。在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选择中,所述第一单向导通模块或/和所述第二导通模块可以为低电平导通、高电平高阻的三极管。在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选择中,所述第一串口检测端与所述第二串口检测端为磁吸式接触连接。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连接电路和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连接电路中的电源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电路和电子设备,通过对连接电路的巧妙设计,能够有效降低电路复杂度,减少分体式电子设备连接时的连接触点,降低电子产品的制造成本。同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能够有效提高电子设备外观的美观度,改善用户使用体验。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方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连接电路的连接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连接电路的连接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连接电路的连接框图。图标:10-第一终端;100-第一微处理器;101-下拉电阻;102-接地端;103-第一串口检测端;104-第一发送引脚;105-第一接收引脚;106-第一中断引脚;107-第一单向导通模块;20-第二终端;200-第二微处理器;201-上拉电阻;202-电源端;203-第二串口检测端;204-第二发送引脚;205-第二接收引脚;206-第二中断引脚;207-第二单向导通模块;30-电子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只是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经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的分体式电子设备30如分体式笔记本中的平板和键盘两个终端之间一般采用5Pin或者5Pin以上的连接触点进行连接,但该连接方式中存在电路结构复杂,电路制造成本高,且在使用该电子设备30时,两终端之间不易对准等问题。基于此,专利技术人对现有的连接电路进行了改进,下面将通过不同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给出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连接电路,该连接电路应用于与第二终端20连接的第一终端10。其中,所述连接电路包括第一微处理器100、下拉电阻101、接地端102和第一串口检测端103,所述第一微处理器100上设置有第一发送引脚104、第一接收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连接电路和电子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电路,应用于与第二终端连接的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微处理器、下拉电阻、接地端和第一串口检测端,所述第一微处理器上设置有第一发送引脚、第一接收引脚和第一中断引脚;所述第一发送引脚、第一接收引脚和第一中断引脚分别通过所述第一串口检测端与所述第二终端接触连接,所述下拉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接地端和第一串口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用于通过与所述第二终端连接的所述第一串口检测端检测两者的通信连接状态,并根据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一中断引脚、第一发送引脚、第一接收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二终端的连接状态以实现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数据交互状态的切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电路,应用于与第二终端连接的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微处理器、下拉电阻、接地端和第一串口检测端,所述第一微处理器上设置有第一发送引脚、第一接收引脚和第一中断引脚;所述第一发送引脚、第一接收引脚和第一中断引脚分别通过所述第一串口检测端与所述第二终端接触连接,所述下拉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接地端和第一串口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用于通过与所述第二终端连接的所述第一串口检测端检测两者的通信连接状态,并根据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一中断引脚、第一发送引脚、第一接收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二终端的连接状态以实现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数据交互状态的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电路还包括第一单向导通模块,所述第一单向导通模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接收引脚和所述第一串口检测端连接。3.一种连接电路,应用于与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二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微处理器、上拉电阻、电源端和第二串口检测端,所述第二微处理器上设置有第二发送引脚、第二接收引脚和第二中断引脚;所述第二发送引脚、第二接收引脚和第二中断引脚并联,且分别通过所述第二串口检测端与所述第一终端接触连接,所述上拉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源端和第二串口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二微处理器用于通过与所述第一终端连接的所述第二串口检测端检测两者的通信连接状态,并根据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二中断引脚、第二发送引脚、第二接收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二终端的连接状态以实现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数据交互状态的切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电路,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