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窄边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7849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06: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窄边框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光源、遮光层和光学膜片组,所述光源为侧入式光源,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端,所述光学膜片组设于所述导光板上表面的出光面所在侧,所述遮光层贴合于所述光学膜片组的上表面边缘和端面,并包裹所述导光板的各个非入光端的端面和下表面边缘。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的非入光侧的边框宽度仅仅为遮光层在光学膜片组表面边缘的宽度,因此可以做得非常窄,实现了背光模组的超窄边框设计,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窄边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超窄边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液晶显示装置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和窄边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液晶显示模块的厚度尽可能薄、边框尽可能窄。现有小尺寸背光模组通常采用胶框进行部材的支撑与固定,若要进行超窄边框设计时,胶框位于导光板、光学膜片组等光学结构的外围,然后采用遮光胶将光学膜片组与胶框之间的缝隙遮挡,在以胶框为主体的架构下,背光模组的左右边框宽度为遮光胶在光学膜片组表面的最小贴胶宽度、光学膜片组到胶框内壁的最小间隙与胶框壁厚之和,在上述参数受工艺所限无法再进行缩减时,即达到此种设计所能做到的最窄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窄边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超窄边框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光源、遮光层和光学膜片组,所述光源为侧入式光源,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端,所述光学膜片组设于所述导光板上表面的出光面所在侧,所述遮光层贴合于所述光学膜片组的上表面边缘和端面,并包裹所述导光板的各个非入光端的端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超窄边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窄边框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10)、光源(20)、遮光层(30)和光学膜片组(40),所述光源(20)为侧入式光源,设于所述导光板(10)的入光端,所述光学膜片组(40)设于所述导光板(10)上表面的出光面所在侧,所述遮光层(30)贴合于所述光学膜片组(40)的上表面边缘和端面,并包裹所述导光板(10)的各个非入光端的端面和下表面边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窄边框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10)、光源(20)、遮光层(30)和光学膜片组(40),所述光源(20)为侧入式光源,设于所述导光板(10)的入光端,所述光学膜片组(40)设于所述导光板(10)上表面的出光面所在侧,所述遮光层(30)贴合于所述光学膜片组(40)的上表面边缘和端面,并包裹所述导光板(10)的各个非入光端的端面和下表面边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窄边框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射片(50),所述反射片(50)贴附于所述述导光板(10)下表面,且所述遮光层(30)贴合于所述反射片(50)的边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窄边框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组(40)的边缘开设有通孔,所述遮光层(30)靠近所述光学膜片组(40)的端部内表面设有凸起部(30a),所述凸起部(30a)插设于所述通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窄边框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10)、所述光学膜片组(40)、所述反射片(50)的非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