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CF靶丸内爆压缩过程分阶段高精度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7774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05: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ICF靶丸内爆压缩过程分阶段高精度成像装置,所述的成像装置包括位于竖直方向并正对靶丸的针孔板、位于竖直方向且反射面相对的球面物镜Ⅲ和球面物镜Ⅳ、位于水平方向且反射面向下的复合球面物镜Ⅴ和X射线分幅相机;球面物镜Ⅲ以及球面物镜Ⅳ的反射面分别和复合球面物镜Ⅴ的反射面Ⅲ与反射面Ⅳ构成两个KB镜通道。通过具有高时间分辨的X射线分幅相机,对靶丸压缩前后阶段进行区分以及两个针孔通道与两个KB镜通道成像时间及间隔进行选取。该成像装置整合了针孔成像以及KB镜成像各自的优势,同时有效规避成像通道间高达10%的视场几何差别,可对整个ICF靶丸内爆压缩过程分阶段高精度成像,具有广阔且重要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ICF靶丸内爆压缩过程分阶段高精度成像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X射线成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ICF靶丸内爆压缩过程分阶段高精度成像装置。
技术介绍
对惯性约束聚变(ICF)靶丸内爆压缩过程所释放的X射线辐射进行时间、空间分辨成像研究,可以提供ICF靶丸中由于做功和能量(电子热传导、辐射热传导)输运导致的流体状态的时空演化信息,既是研究聚变点火的基础也是重点之一。常用X射线成像器件包括针孔、KB镜以及弯晶等,由于弯晶晶体压弯过程所带来的面形误差使得空间分辨无法进一步提高至优于5µm的水平,且采用近轴反射的原理,碎片屏蔽较难,另外加工难度也较大,因而对于小尺度目标如内爆热斑的诊断,通常采用KB镜代替弯晶。但是,上述成像器件存在着以下问题:1、针孔成像空间分辨在10µm左右,而靶丸内爆压缩后期小尺度阶段即热斑阶段,尺度在35µm~45µm,10µm的空间分辨对于ICF精密物理研究明显不足。2、KB镜成像的空间分辨为2µm~5µm,然而在该空间分辨下KB镜的成像目标大小仅在100µm以下,这对于靶丸(700µm~900µm尺寸)内爆压缩前期大尺度阶段,成像目标大小显得不足。3、现有各种多通道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ICF靶丸内爆压缩过程分阶段高精度成像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ICF靶丸内爆压缩过程分阶段高精度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像装置包括位于竖直方向并正对靶丸(1)的针孔板(2)、位于竖直方向且反射面相对的球面物镜Ⅲ(3)和球面物镜Ⅳ(4)、位于水平方向且反射面向下的复合球面物镜Ⅴ(5)和X射线分幅相机(6);所述的针孔板(2)和复合球面物镜Ⅴ(5)的中心位于球面物镜Ⅲ(3)和球面物镜Ⅳ(4)的竖直对称面Ⅰ上,针孔板(2)位于球面物镜Ⅲ(3)和球面物镜Ⅳ(4)的与竖直对称面Ⅰ呈90°的竖直对称面Ⅱ上,X射线分幅相机(6)的竖直对称面与球面物镜Ⅲ(3)和球面物镜Ⅳ(4)的竖直对称面Ⅰ重合;所述的反射面Ⅲ(9)和反射面Ⅳ(10)上分别涂覆有窄能带X光多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ICF靶丸内爆压缩过程分阶段高精度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像装置包括位于竖直方向并正对靶丸(1)的针孔板(2)、位于竖直方向且反射面相对的球面物镜Ⅲ(3)和球面物镜Ⅳ(4)、位于水平方向且反射面向下的复合球面物镜Ⅴ(5)和X射线分幅相机(6);所述的针孔板(2)和复合球面物镜Ⅴ(5)的中心位于球面物镜Ⅲ(3)和球面物镜Ⅳ(4)的竖直对称面Ⅰ上,针孔板(2)位于球面物镜Ⅲ(3)和球面物镜Ⅳ(4)的与竖直对称面Ⅰ呈90°的竖直对称面Ⅱ上,X射线分幅相机(6)的竖直对称面与球面物镜Ⅲ(3)和球面物镜Ⅳ(4)的竖直对称面Ⅰ重合;所述的反射面Ⅲ(9)和反射面Ⅳ(10)上分别涂覆有窄能带X光多层膜;所述的成像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靶丸(1)为间接或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ICF靶丸,在靶丸(1)内爆压缩前期大尺度阶段,靶丸(1)发射的X射线沿光路Ⅰ和光路Ⅱ分别穿过针孔板(2)上的两个针孔,在X射线分幅相机(6)的Au微带上成像为两个多能像(7),两个多能像(7)经X射线分幅相机(6)的选通电压脉冲选通后被依次记录;在靶丸(1)内爆压缩后期小尺度阶段即热斑阶段,靶丸(1)发射的X射线沿光路Ⅲ和光路Ⅳ分别入射到球面物镜Ⅲ(3)和球面物镜Ⅳ(4),反射至复合球面物镜Ⅴ(5)的反射面Ⅲ(9)和反射面Ⅳ(10)后截取能量带EⅢ和EⅣX射线,在X射线分幅相机(6)的Au微带上成像为两个单能像(8),两个单能像(8)经X射线分幅相机(6)的选通电压脉冲选通后被依次记录,球面物镜Ⅲ(3)以及球面物镜Ⅳ(4)的反射面分别和复合球面物镜Ⅴ(5)的反射面Ⅲ(9)与反射面Ⅳ(10)构成两个Kirkpatrick-Baze镜通道即两个KB镜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F靶丸内爆压缩过程分阶段高精度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靶丸(1)和针孔板(2)上的两个针孔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θ1,即两个针孔通道相对靶丸(1)的夹角θ1,在靶丸(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宽江少恩曹柱荣董建军黄天暄陈伯伦张继彦杨家敏穆宝忠刘慎业蒲煜东杨志文邓克立李晋徐涛丁永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