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吸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74823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0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吸泵,包括电机、泵体、叶轮、进液管、出液管,电机与叶轮之间设置有转轴,转轴的一端与电机固定相连,转轴的另一端与叶轮固定,电机设置于泵体的外部,泵体内设置有叶轮槽,叶轮设置于叶轮槽内,进液管竖直设置于泵体的下方,进液管的上端与泵体的进液口连通,进液口与叶轮槽相互连通,出液管设置设置在泵体的上方,出液管的下端与叶轮槽相互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简单灵活,吸力较强,能够有效应对吸力要求较高的诸多场合,同时结构灵活,拆卸简单,维修方便,应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吸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吸泵。
技术介绍
现有的自吸泵结构复杂,吸力不强,维修不便,在许多场合无法有效得到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自吸泵。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吸泵,包括电机、泵体、叶轮、进液管、出液管,电机与叶轮之间设置有转轴,转轴的一端与电机固定相连,转轴的另一端与叶轮固定,电机设置于泵体的外部,泵体内设置有叶轮槽,叶轮设置于叶轮槽内,进液管竖直设置于泵体的下方,进液管的上端与泵体的进液口连通,进液口与叶轮槽相互连通,出液管设置设置在泵体的上方,出液管的下端与叶轮槽相互连通,进液口与叶轮槽之间贯通连接有排气腔,排气腔竖直设置,排气腔的底端贯通于进液口与叶轮槽之间,排气腔的顶端设置有排气口,排气腔中设置有用于堵住排气口的堵气球,堵气球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定位杆,定位杆竖直设置,排气腔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流通板,流通板位于排气腔的下部,流通板的中间设置有固定孔,定位杆的底端穿接在固定孔中,流通板上开设有开口,开口的形状为环形,开口设置在固定孔于流通板的边缘之间。本专利技术所述排气腔的排气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吸泵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吸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泵体、叶轮、进液管、出液管,电机与叶轮之间设置有转轴,转轴的一端与电机固定相连,转轴的另一端与叶轮固定,电机设置于泵体的外部,泵体内设置有叶轮槽,叶轮设置于叶轮槽内,进液管竖直设置于泵体的下方,进液管的上端与泵体的进液口连通,进液口与叶轮槽相互连通,出液管设置设置在泵体的上方,出液管的下端与叶轮槽相互连通,进液口与叶轮槽之间贯通连接有排气腔,排气腔竖直设置,排气腔的底端贯通于进液口与叶轮槽之间,排气腔的顶端设置有排气口,排气腔中设置有用于堵住排气口的堵气球,堵气球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定位杆,定位杆竖直设置,排气腔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流通板,流通板位于排气腔的下部,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吸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泵体、叶轮、进液管、出液管,电机与叶轮之间设置有转轴,转轴的一端与电机固定相连,转轴的另一端与叶轮固定,电机设置于泵体的外部,泵体内设置有叶轮槽,叶轮设置于叶轮槽内,进液管竖直设置于泵体的下方,进液管的上端与泵体的进液口连通,进液口与叶轮槽相互连通,出液管设置设置在泵体的上方,出液管的下端与叶轮槽相互连通,进液口与叶轮槽之间贯通连接有排气腔,排气腔竖直设置,排气腔的底端贯通于进液口与叶轮槽之间,排气腔的顶端设置有排气口,排气腔中设置有用于堵住排气口的堵气球,堵气球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定位杆,定位杆竖直设置,排气腔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流通板,流通板位于排气腔的下部,流通板的中间设置有固定孔,定位杆的底端穿接在固定孔中,流通板上开设有开口,开口的形状为环形,开口设置在固定孔于流通板的边缘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腔的排气口设置于堵气球的正上方,定位杆的顶端与堵气球的底部固定连接,定位杆的底端固定设置有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九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颐博思泵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