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能‑抗震锚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74294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0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能‑抗震锚杆,属于安全防护技术领域。该锚杆包括锚固段直杆、吸能段弯曲杆体、螺纹段直杆、圆形钢板、圆形高阻尼橡胶、金属托盘、预紧螺母和搅拌齿,锚固段直杆上按一定间隔套装若干个正方形搅拌齿,螺纹段直杆的尾部旋有预紧螺母和套装有金属托盘,预紧螺母压住金属托盘,螺纹段直杆上处于金属托盘与吸能段弯曲杆体之间套装有若干对圆形钢板和圆形高阻尼橡胶。本发明专利技术锚杆能够大幅度提高锚杆的吸能、抗震效果,吸收并耗散作用于支护体系上的变形冲击能,有效引导控制能量的释放和转化,达到抑制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发生或对动力灾害发生全过程做到安全可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能-抗震锚杆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全防护
,特别是指一种吸能-抗震锚杆。
技术介绍
世界范围内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对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刚性需求巨大,且仍将长期保持高位态势,这使得地球浅部矿物资源逐渐枯竭,资源开发不断走向地球深部。同时人类生存发展需求(隧道、水电站等)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也不断拓展着地下活动空间。随着地下工程不断向深部延伸,岩体原位应力状态与高应力环境作用更加凸显,在工程强扰动下,以高能级冲击地压(岩爆、矿震)、围岩大变形、冒落与片帮等为主要特征的强动力灾害频发,对其进行有效、可靠的防治与控制已经刻不容缓。锚杆是土木工程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种支护构件,尤其是在地下工程围岩结构稳定支护中被普遍采用,对维护工程结构稳定、保障工程安全运营具有重要作用。传统锚杆对工程服务期间发生的动力灾害的防护效果并不理想,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动力灾害发生的强度,并未能实现有效防治动力灾害的目的。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锚杆不能有效吸收围岩高变形能、抵抗强冲击荷载(抗震),具体表现为:传统锚杆要么刚度大、支护强度高,但延展性很小,自适应变形能力差;要么虽然能提供大变形,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47/201711389366.html" title="一种吸能‑抗震锚杆原文来自X技术">吸能‑抗震锚杆</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能‑抗震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锚固段直杆(1)、吸能段弯曲杆体(2)、螺纹段直杆(7)、圆形钢板(3)、圆形高阻尼橡胶(4)、金属托盘(5)、预紧螺母(6)和搅拌齿(8),锚固段直杆(1)上套装正方形搅拌齿(8),锚固段直杆(1)连接吸能段弯曲杆体(2),吸能段弯曲杆体(2)连接螺纹段直杆(7),螺纹段直杆(7)的尾部旋有预紧螺母(6),预紧螺母(6)后套装有金属托盘(5),预紧螺母(6)压住金属托盘(5),螺纹段直杆(7)上处于金属托盘(5)与吸能段弯曲杆体(2)之间套装有圆形钢板(3)和圆形高阻尼橡胶(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能-抗震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锚固段直杆(1)、吸能段弯曲杆体(2)、螺纹段直杆(7)、圆形钢板(3)、圆形高阻尼橡胶(4)、金属托盘(5)、预紧螺母(6)和搅拌齿(8),锚固段直杆(1)上套装正方形搅拌齿(8),锚固段直杆(1)连接吸能段弯曲杆体(2),吸能段弯曲杆体(2)连接螺纹段直杆(7),螺纹段直杆(7)的尾部旋有预紧螺母(6),预紧螺母(6)后套装有金属托盘(5),预紧螺母(6)压住金属托盘(5),螺纹段直杆(7)上处于金属托盘(5)与吸能段弯曲杆体(2)之间套装有圆形钢板(3)和圆形高阻尼橡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抗震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圆形钢板(3)和一个圆形高阻尼橡胶(4)组合成一对,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