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强插拔力的耳机插座及其端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73992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0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超强插拔力的耳机插座及其端子结构,该耳机插座包括绝缘主体、左声道端子、接地端子、麦克风端子、右声道端子和侦测端子组,其中,所述右声道端子一分为二,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翼片、第一弹性臂、第一触点,依次连接的第二翼片、第二弹性臂、第二触点,以上两部分共用连接桥和焊脚;在此基础上,第一翼片撕裂成型有第一加强片,第二翼片撕裂成型有第二加强片,当耳机插头挤压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时,该第一加强片抵触该第一弹性臂,该第二加强片抵触该第二弹性臂;这样,第一加强片能提供足够的弹力给第一弹性臂,第二加强片能提供足够的弹力给第二弹性臂,不但增加了对耳机插头的固持力,并且保证了多次插拔不易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强插拔力的耳机插座及其端子结构
本技术涉及耳机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超强插拔力的耳机插座及其端子结构。
技术介绍
高清晰音频标准IntelHDAudio因其独特的优势获得了众多厂商和用户的认可,应用该音频标准的设备通过耳机插座与耳机或外置音箱实现音频信号的输入和输出。传统耳机插座一般包括绝缘主体,绝缘主体的中心设有插接孔,将左声道端子、右声道端子、接地端子、麦克风端子、侦测端子组安装于绝缘主体上,使这些端子的弹性触点露出于插接孔。当耳机插头插入插接孔后,与对应的弹性触点接通,从而实现音频信号的输入和输出。然而,现有的耳机插座内的各个弹性触点存在弹力不足的弊端,多次插拔后出现夹持力不足,回弹力差,导致接触不良,音频信号传输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超强插拔力的耳机插座及其端子结构,对耳机插头的夹持力更强,多次插拔不易变形,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超强插拔力的耳机插座,包括一绝缘主体,该绝缘主体的中心设有插接孔;一左声道端子,安装于所述绝缘主体上用于接收耳机插头左声道信号;一接地端子,安装于所述绝缘主体上用于接收耳机插头的接地信号;一麦克风端子,安装于所述绝缘主体上用于接收耳机插头的麦克风信号;一右声道端子,安装于所述绝缘主体上用于接收耳机插头右声道信号;侦测端子组,是由第一开关端子和第二开关端子组成,当耳机插头插入耳机插座后,该第一开关端子与第二开关端子相接触,当耳机插头拔出时,该第一开关端子与第二开关端子彼此分离;所述左声道端子、接地端子、麦克风端子、右声道端子、侦测端子组的触点在插接孔的浅处向深处依次排列;所述右声道端子的结构包括焊脚、连接桥、第一翼片、第一弹性臂、第一触点、第二翼片、第二弹性臂、第二触点;所述焊脚一体相接于连接桥的后端,所述连接桥的两侧左右对称向前延伸出第一翼片和第二翼片,所述第一翼片的前端翻折形成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的自由尾端翘曲形成第一触点,所述第一翼片撕裂成型有第一加强片;所述第二翼片的前端翻折形成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的自由尾端翘曲形成第二触点,所述第二翼片撕裂成型有第二加强片;当耳机插头插入耳机插座挤压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时,该第一加强片抵触该第一弹性臂,该第二加强片抵触该第二弹性臂。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加强片有斜向延伸的第一倾斜部和形成于第一倾斜部末端的第一抵触部,所述第一倾斜部与第一弹性臂的倾斜方向相同,第一抵触部位于第一触点内侧;所述第二加强片有斜向延伸的第二倾斜部和形成于第二倾斜部末端的第二抵触部,所述第二倾斜部与第二弹性臂的倾斜方向相同,第二抵触部位于第二触点内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桥为U型,于连接桥内形成U型避让槽。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翼片的上下两侧均设有第一干涉齿;所述第二翼片的上下两侧均设有第二干涉齿。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主体的外端包覆盖有外套,绝缘主体的头端设有头塞,绝缘主体的尾端设有尾塞。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接地端子和麦克风端子的焊脚伸出尾塞的一面;所述左声道端子、右声道端子和侦测端子组的焊脚伸出尾塞的另一面,形成双排焊接结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主体为圆形管状体,对应之外套为圆管形,头塞和尾塞为圆形。一种耳机插座的端子结构,在左声道端子、接地端子、麦克风端子、右声道端子的其中一个端子作以下设计:所述左声道端子、接地端子、麦克风端子、右声道端子的其中一个端子的结构包括焊脚、连接桥、第一翼片、第一弹性臂、第一触点、第二翼片、第二弹性臂、第二触点;所述焊脚一体相接于连接桥的后端,所述连接桥的两侧左右对称向前延伸出第一翼片和第二翼片,所述第一翼片的前端翻折形成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的自由尾端翘曲形成第一触点,所述第一翼片撕裂成型有第一加强片;所述第二翼片的前端翻折形成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的自由尾端翘曲形成第二触点,所述第二翼片撕裂成型有第二加强片;当耳机插头插入耳机插座挤压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时,该第一加强片抵触该第一弹性臂,该第二加强片抵触该第二弹性臂。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加强片有斜向延伸的第一倾斜部和形成于第一倾斜部末端的第一抵触部,所述第一倾斜部与第一弹性臂的倾斜方向相同,第一抵触部位于第一触点内侧;所述第二加强片有斜向延伸的第二倾斜部和形成于第二倾斜部末端的第二抵触部,所述第二倾斜部与第二弹性臂的倾斜方向相同,第二抵触部位于第二触点内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桥为U型,于连接桥内形成U型避让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由于耳机插座的结构包括绝缘主体、安装于绝缘主体的左声道端子、接地端子、麦克风端子、右声道端子和侦测端子组,可以接收耳机插头左声道信号、接地信号、麦克风信号、右声道信号,以及可以侦测耳机插头是否插入到插接孔内;其中,所述右声道端子一分为二设计,其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翼片、第一弹性臂、第一触点,以及依次连接的第二翼片、第二弹性臂、第二触点,以上两部分共用连接桥和焊脚;在此基础上,第一翼片撕裂成型有第一加强片,第二翼片撕裂成型有第二加强片,当耳机插头插入耳机插座挤压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时,该第一加强片抵触该第一弹性臂,该第二加强片抵触该第二弹性臂;这样,第一加强片能提供足够的弹力给第一弹性臂,第二加强片能提供足够的弹力给第二弹性臂,不但增加了对耳机插头的固持力,并且保证了多次插拔不易变形。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耳机插座的外形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耳机插座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耳机插座的分解图。图4是图3中端子模组的进一步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右声道端子的第一视角图。图6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右声道端子的第二视角图。图7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耳机插座未插入耳机插头状态下其右声道端子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耳机插座插入耳机插头后其右声道端子的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绝缘主体101、插接孔102、端子槽11、外套12、头塞13、尾塞20、左声道端子30、接地端子40、麦克风端子50、右声道端子501、焊脚502、连接桥5021、U型避让槽503、第一翼片5031、第一干涉齿504、第一弹性臂505、第一触点506、第二翼片5061、第二干涉齿507、第二弹性臂508、第二触点509、第一加强片5091、第一倾斜部5092、第一抵触部510、第二加强片5101、第二倾斜部5102、第二抵触部60、侦测端子组61、第一开关端子62、第二开关端。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超强插拔力的耳机插座,该耳机插座的结构包括一绝缘主体10、一左声道端子20、一接地端子30、一麦克风端子40、一右声道端子50和侦测端子组60。其中,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绝缘主体10的中心设有插接孔101,所述左声道端子20、接地端子30、麦克风端子40、右声道端子50和侦测端子组60均安装于绝缘主体10上,所述左声道端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超强插拔力的耳机插座及其端子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强插拔力的耳机插座,包括一绝缘主体(10),该绝缘主体的中心设有插接孔(101);一左声道端子(20),安装于所述绝缘主体上用于接收耳机插头左声道信号;一接地端子(30),安装于所述绝缘主体上用于接收耳机插头的接地信号;一麦克风端子(40),安装于所述绝缘主体上用于接收耳机插头的麦克风信号;一右声道端子(50),安装于所述绝缘主体上用于接收耳机插头右声道信号;侦测端子组(60),是由第一开关端子(61)和第二开关端子(62)组成,当耳机插头插入耳机插座后,该第一开关端子与第二开关端子62相接触,当耳机插头拔出时,该第一开关端子与第二开关端子彼此分离;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声道端子(20)、接地端子(30)、麦克风端子(40)、右声道端子(50)、侦测端子组(60)的触点在插接孔(101)的浅处向深处依次排列;所述右声道端子(50)的结构包括焊脚(501)、连接桥(502)、第一翼片(503)、第一弹性臂(504)、第一触点(505)、第二翼片(506)、第二弹性臂(507)、第二触点(508);所述焊脚一体相接于连接桥的后端,所述连接桥的两侧左右对称向前延伸出第一翼片和第二翼片,所述第一翼片的前端翻折形成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的自由尾端翘曲形成第一触点,所述第一翼片撕裂成型有第一加强片(509);所述第二翼片的前端翻折形成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的自由尾端翘曲形成第二触点,所述第二翼片撕裂成型有第二加强片(510);当耳机插头插入耳机插座挤压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时,该第一加强片抵触该第一弹性臂,该第二加强片抵触该第二弹性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强插拔力的耳机插座,包括一绝缘主体(10),该绝缘主体的中心设有插接孔(101);一左声道端子(20),安装于所述绝缘主体上用于接收耳机插头左声道信号;一接地端子(30),安装于所述绝缘主体上用于接收耳机插头的接地信号;一麦克风端子(40),安装于所述绝缘主体上用于接收耳机插头的麦克风信号;一右声道端子(50),安装于所述绝缘主体上用于接收耳机插头右声道信号;侦测端子组(60),是由第一开关端子(61)和第二开关端子(62)组成,当耳机插头插入耳机插座后,该第一开关端子与第二开关端子62相接触,当耳机插头拔出时,该第一开关端子与第二开关端子彼此分离;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声道端子(20)、接地端子(30)、麦克风端子(40)、右声道端子(50)、侦测端子组(60)的触点在插接孔(101)的浅处向深处依次排列;所述右声道端子(50)的结构包括焊脚(501)、连接桥(502)、第一翼片(503)、第一弹性臂(504)、第一触点(505)、第二翼片(506)、第二弹性臂(507)、第二触点(508);所述焊脚一体相接于连接桥的后端,所述连接桥的两侧左右对称向前延伸出第一翼片和第二翼片,所述第一翼片的前端翻折形成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的自由尾端翘曲形成第一触点,所述第一翼片撕裂成型有第一加强片(509);所述第二翼片的前端翻折形成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的自由尾端翘曲形成第二触点,所述第二翼片撕裂成型有第二加强片(510);当耳机插头插入耳机插座挤压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时,该第一加强片抵触该第一弹性臂,该第二加强片抵触该第二弹性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强插拔力的耳机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片(509)有斜向延伸的第一倾斜部(5091)和形成于第一倾斜部末端的第一抵触部(5092),所述第一倾斜部与第一弹性臂(504)的倾斜方向相同,第一抵触部位于第一触点(505)内侧;所述第二加强片(510)有斜向延伸的第二倾斜部(5101)和形成于第二倾斜部末端的第二抵触部(5102),所述第二倾斜部与第二弹性臂(507)的倾斜方向相同,第二抵触部位于第二触点(508)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强插拔力的耳机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桥(502)为U型,于连接桥内形成U型避让槽(5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海滨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精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