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输出电源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7399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0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输出电源插座,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取电插头在车辆抖动时容易松动或脱落导致接触不良、无法输出电源的问题。本汽车输出电源插座,包括内部具有空腔的外壳,外壳的底部具有与正极电源线连接的触头,外壳内设有与负极电源线连接的导电内壳,所述的内壳内设有用于限制插入内壳内的取电插头轴向运动的限位结构,当取电插头的端部电极抵靠在触头上时取电插头的侧部电极贴靠在限位结构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和适用性强等优点,能有效防止取电插头脱落,大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输出电源插座
本技术属于汽车配件
,涉及一种汽车输出电源插座。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电子产品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为了让电子产品可以持续性使用,市场上出现了车载充电器。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车载充电器[授权公告号为CN103986208B],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端部小孔内的第一电极、安装于壳体内部的PCB板以及设置于壳体周壁的第二电极组。使用时将车载充电器插入到输出电源插座内,通过具有弹性的第二电极组与输出电源插座的内壁挤紧实现固定。车辆抖动时,车载充电器很容易松动或脱落,导致接触不良,无法输出电源。为此,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车载电源转换器[授权公告号为CN2786863Y],电源插头的正极由一个伸缩弹簧和一个五金接触柱组成,负极由一个应力弹簧和至少三个接触钢球组成,钢珠受内壁挤压作用于应力弹簧,使其紧密结合不易松动或脱落。虽然上述的专利解决了车载充电器易脱落的问题,但其仍存在以下问题:对取电插头的结构进行改进,加工时需要在其侧壁开设小孔,并将钢球放入到小孔内与应力弹簧准确配合,不仅加工不方便,而且装配不方便,导致加工成本高,势必会使整体结构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汽车输出电源插座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输出电源插座,包括内部具有空腔的外壳(1),所述外壳(1)的底部具有与正极电源线连接的触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1)内设有与负极电源线连接的导电内壳(3),所述的内壳(3)内设有用于限制插入内壳(3)内的取电插头(4)轴向运动的限位结构,当取电插头(4)的端部电极(5)抵靠在触头(2)上时取电插头(4)的侧部电极(6)贴靠在限位结构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输出电源插座,包括内部具有空腔的外壳(1),所述外壳(1)的底部具有与正极电源线连接的触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1)内设有与负极电源线连接的导电内壳(3),所述的内壳(3)内设有用于限制插入内壳(3)内的取电插头(4)轴向运动的限位结构,当取电插头(4)的端部电极(5)抵靠在触头(2)上时取电插头(4)的侧部电极(6)贴靠在限位结构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输出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壳(3)内具有用于容纳取电插头(4)的容纳腔(15),所述容纳腔(15)的直径由内至外逐渐变小,所述容纳腔(15)开口处的直径小于取电插头(4)上两相对设置的侧部电极(6)的最大展开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输出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设于内壳(3)内壁上的环形限位凸台(7),所述环形限位凸台(7)的中部具有供取电插头(4)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径小于取电插头(4)上两相对设置的侧部电极(6)的最大展开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输出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凸台(7)靠近触头(2)的一端具有环形导向面(8)。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输出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凸台(7)与内壳(3)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明陶静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大明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