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绕线圈的自动翻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7333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0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绕线圈的自动翻身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通过第一固定杆与电机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通过皮带与从动轮传动连接,所述从动轮的内部卡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部套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且两个第一支撑杆远离第一转轴的一端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该卧绕线圈的自动翻身装置,通过电机、主动轮、皮带、从动轮、第一轴承、第一转轴和连接杆之间的配合,使电机正转便可使转盘由水平状态翻转至垂直状态,从而使工人的操作更加省力,从而减少了工人的体力支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绕线圈的自动翻身装置
本技术涉及绕线圈
,具体为一种卧绕线圈的自动翻身装置。
技术介绍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磁芯)。主要功能有: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磁饱和变压器)等。按用途可以分为:电力变压器和特殊变压器(电炉变、整流变、工频试验变压器、调压器、矿用变、音频变压器、中频变压器、高频变压器、冲击变压器、仪用变压器、电子变压器、电抗器、互感器等)。生产的变压器,对于高压电,大容量的产品低压线圈一般采用卧绕结构,为了方便工人取下绕线芯模,一般都是把线圈和绕线芯模从水平状态翻转呈垂直状态,传统的方法都是采用人工手动的方式对线圈和绕线芯模进行翻转,导致工人的操作非常费力,从而增加工人的体力支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卧绕线圈的自动翻身装置,解决了卧绕线圈不能自动翻身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卧绕线圈的自动翻身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通过第一固定杆与电机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通过皮带与从动轮传动连接,所述从动轮的内部卡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部套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且两个第一支撑杆远离第一转轴的一端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的上表面与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顶端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连接杆顶端的左侧面与第二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表面卡接有转盘,所述第二转轴远离连接杆一端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的底端与第三转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的侧面通过第二固定杆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固定装置的底端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形状为矩形,且第二支撑杆的长度与第一转轴距离底座的长度相同。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形状为矩形,且底座的高度为十厘米。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开设在第二转轴远离连接杆一端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凹槽内壁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第一活动杆,所述第一活动杆的下表面与第二活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杆的底端穿过第一凹槽与第三转轴的顶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卡槽,所述卡槽开设在第三转轴的底端,所述卡槽内卡接有卡杆,所述卡杆的底端与电动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的底端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机和电动推杆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转盘的表面设置有把手。(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卧绕线圈的自动翻身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卧绕线圈的自动翻身装置,通过电机、主动轮、皮带、从动轮、第一轴承、第一转轴和连接杆之间的配合,使电机正转便可使转盘由水平状态翻转至垂直状态,从而使工人的操作更加省力,从而减少了工人的体力支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2)、该卧绕线圈的自动翻身装置,通过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之间的配合,使转盘进行绕线工作时更加稳定,从而有利与工人进行绕线的工作,且本技术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第一固定杆、3电机、4主动轮、5皮带、6从动轮、7第一轴承、8第一转轴、9第一支撑杆、10连接杆、11第二支撑杆、12第二转轴、13第二轴承、14转盘、15第一固定装置、151第一凹槽、152第二凹槽、153第一活动杆、154第二活动杆、16第三转轴、17第三轴承、18第二固定杆、19第二固定装置、191卡槽、192卡杆、193电动推杆、20控制面板、21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卧绕线圈的自动翻身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形状为矩形,且底座1的高度为十厘米,底座1的上表面通过第一固定杆2与电机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杆2,使电机3的支撑更加稳固,电机3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主动轮4,主动轮4通过皮带5与从动轮6传动连接,从动轮6的内部卡接有第一轴承7,第一轴承7的内部套接有第一转轴8,第一转轴8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9,且两个第一支撑杆9远离第一转轴8的一端与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两个第一支撑杆9,使第一转轴8的固定更加稳固,从而使转盘14由水平状态向垂直状态翻转的过程中的支撑更加稳定,第一轴承7的上表面与连接杆10的底端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连接杆10,使第二转轴12的固定更加稳固,而且在当电机3正转时,连接杆10能够带动转盘14由水平状态翻转至垂直状态,连接杆10顶端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1,第二支撑杆11的形状为矩形,且第二支撑杆11的长度与第一转轴8距离底座1的长度相同,通过设置第二支撑杆11的长度,当转盘14由水平状态旋转至垂直状态后,使第二支撑杆11能够与底座1搭接,从而使转盘14的支撑更加稳固,连接杆10顶端的左侧面与第二转轴1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转轴12的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13,第二轴承13的表面卡接有转盘14,转盘14的表面设置有把手21,通过设置把手21,使工人转动转盘14进行绕线更加方便,通过第一固定装置15和第二固定装置19之间的配合,使转盘14进行绕线工作时更加稳定,第二转轴12远离连接杆10一端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固定装置15,通过设置第一固定装置15,使第二转轴12的固定更加稳固,第一固定装置15的底端与第三转轴16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装置15包括第一凹槽151,第一凹槽151开设在第二转轴12远离连接杆10一端的下表面,第一凹槽151内壁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152,第二凹槽152内设置有第一活动杆153,通过设置第一活动杆153,使第二转轴12的固定更加稳固,从而方便了工人利用转盘14进行绕线的工作,使第一活动杆153正转九十度,便可使电机3正转带动转盘14由水平状态翻转至垂直状态,从而方便了工人取下线圈的工作,第一活动杆153的下表面与第二活动杆154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活动杆154的底端穿过第一凹槽151与第三转轴16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三转轴16的表面套接有第三轴承17,通过设置第三转轴16和第三轴承17,先使第三转轴16正转九十度,再使电机3正转便可使转盘14由水平状态翻转至垂直状态,从而使工人的操作更加方便,第三轴承17的侧面通过第二固定杆18与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二固定杆18,使第三轴承17的固定更加稳固,第三转轴16的底端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卧绕线圈的自动翻身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绕线圈的自动翻身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通过第一固定杆(2)与电机(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主动轮(4),所述主动轮(4)通过皮带(5)与从动轮(6)传动连接,所述从动轮(6)的内部卡接有第一轴承(7),所述第一轴承(7)的内部套接有第一转轴(8),所述第一转轴(8)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9),且两个第一支撑杆(9)远离第一转轴(8)的一端与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7)的上表面与连接杆(10)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0)顶端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1),所述连接杆(10)顶端的左侧面与第二转轴(1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2)的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13),所述第二轴承(13)的表面卡接有转盘(14),所述第二转轴(12)远离连接杆(10)一端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固定装置(15),所述第一固定装置(15)的底端与第三转轴(16)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16)的表面套接有第三轴承(17),所述第三轴承(17)的侧面通过第二固定杆(18)与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16)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固定装置(19),所述第二固定装置(19)的底端与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绕线圈的自动翻身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通过第一固定杆(2)与电机(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主动轮(4),所述主动轮(4)通过皮带(5)与从动轮(6)传动连接,所述从动轮(6)的内部卡接有第一轴承(7),所述第一轴承(7)的内部套接有第一转轴(8),所述第一转轴(8)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9),且两个第一支撑杆(9)远离第一转轴(8)的一端与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7)的上表面与连接杆(10)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0)顶端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1),所述连接杆(10)顶端的左侧面与第二转轴(1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2)的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13),所述第二轴承(13)的表面卡接有转盘(14),所述第二转轴(12)远离连接杆(10)一端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固定装置(15),所述第一固定装置(15)的底端与第三转轴(16)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16)的表面套接有第三轴承(17),所述第三轴承(17)的侧面通过第二固定杆(18)与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16)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固定装置(19),所述第二固定装置(19)的底端与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绕线圈的自动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1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群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天燚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