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底部土体阶梯形加固设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坑底部土体阶梯加固设计方法,属土建施工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地下空间开发规模越来越大,相应的基坑支护技术也就被要求不断提高。在基坑工程中,不论采用哪种支护结构形式,都需要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减小支护结构的变形,同时防止基坑底部隆起量过大。通过实践证明,对基坑底部的土体进行加固是一种通过改善被动区土体的物理力学指标,来减小基坑底部隆起的可行措施。坑内加固平面布置形式包括:满膛式、格栅式、裙边式、抽条式、墩式等。在目前的实际工程当中,在进行土体加固设计时,土体的加固深度通常根据经验进行设计,并且设计成定值,不能充分利用加固土体的性能,造成极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基坑工程土体加固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坑底部土体阶梯加固设计方法。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坑底部土体阶梯加固设计方法,步骤如下:(1)根据工程的工程地质报告、建筑结构施工图、明确开挖面标高,简化基坑计算模型,确定基坑墙后土体剖面参数,以及一定范围内的地层土体内摩擦角、粘聚力及有效重度,确定基坑底部加固后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坑底部土体加固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步骤为:(1)确定基坑墙后土体剖面参数,以及一定范围内的地层土体内摩擦角、粘聚力及有效重度,确定基坑底部加固后的土体的内摩擦角、粘聚力及有效重度;(2)通过规范确定基坑底部土体未进行加固时,支护结构嵌固深度与被动区土体滑移面;(3)根据滑移面的深度,确定基坑底部土体加固的最大深度;(4)确定土体加固最大宽度为底部土体滑移面与基坑底交点到支护结构的距离;(5)以支护结构与基坑底面的交点为起始点,每隔一定距离,减小适当的加固深度,使土体加固区域呈阶梯形,但要保证加固深度比滑移面的深度大,使基坑底部滑动区域土体得到加固;(6)进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底部土体加固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步骤为:(1)确定基坑墙后土体剖面参数,以及一定范围内的地层土体内摩擦角、粘聚力及有效重度,确定基坑底部加固后的土体的内摩擦角、粘聚力及有效重度;(2)通过规范确定基坑底部土体未进行加固时,支护结构嵌固深度与被动区土体滑移面;(3)根据滑移面的深度,确定基坑底部土体加固的最大深度;(4)确定土体加固最大宽度为底部土体滑移面与基坑底交点到支护结构的距离;(5)以支护结构与基坑底面的交点为起始点,每隔一定距离,减小适当的加固深度,使土体加固区域呈阶梯形,但要保证加固深度比滑移面的深度大,使基坑底部滑动区域土体得到加固;(6)进行基坑抗隆起验算,包括计算坑底面以下支护结构后土体抗剪强度、坑底滑动面以上加固后土体抗剪强度和抗滑动力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底部土体加固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坑底面以下支护结构后土体抗剪强度τ2按下式计算:其中,qf=γ1h+q;h为坑开挖深度;q为地面超载;γ1为墙后土体天然重度加权平均值;hZ...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长节,熊伟,罗文俊,方焘,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