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岩溶破碎岩体加固支座的基坑支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037254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0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岩溶破碎岩体加固支座的基坑支护装置,包括桩锚支挡结构和格构锚索支挡结构;桩锚支挡结构设置在土层(9)上,抗滑桩(1)为圆柱形状,抗滑桩(1)竖直设置在土层(9)上并嵌入岩溶层(10)中,第一锚索(2‑1)一端固定在腰梁上,另一端倾斜穿过土层锚入岩溶层(10);格构锚索支挡结构设置在土层(9)下方的岩溶层(10)上,格构(3)倾斜附着岩溶层(10),第二锚索(2‑2)一端固定在格构(3)上,另一端倾斜锚入岩溶层(10),喷射混凝土板(8)设置在格构(3)之间。该装置抗滑桩(1)嵌入岩溶层(10)量少,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生产成本,同时避免了孔桩水下开挖容易产生塌孔的风险,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岩溶地区岩土层基坑支护
,具体涉及上覆土层厚、下伏岩溶岩体破碎、地下水位高且紧邻既有陈旧建筑的基坑支护装置结构。
技术介绍
岩溶即喀斯特(KARST)岩溶,是指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部分岩体含泥质,风化较严重,从而上部土层厚度较厚,且下伏基岩岩体破碎。因岩溶的这种特性,在对岩溶地区进行岩土勘测其难度也相应加大,当在岩溶地区进行基坑工程开挖时,由于场地上覆土层较厚,下伏基岩岩体破碎。再加上场地岩溶地下水位高、涌水量大,而基坑工程周边密布既有陈旧砖混建筑。因此,在基坑工程开挖期间且在地下室外墙设施尚未完成时,如果不对基坑边坡进行支护,势必导致基坑边坡变形、垮塌,严重影响周边既有陈旧砖混建筑的使用,甚至造成开挖期间的周边房屋垮塌的问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简单、有效且保护坡顶房屋的基坑支护装置,以控制基坑边坡变形、保护坡顶既有建筑不发生位移、破坏,是岩溶基坑工程开挖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岩溶破碎岩体加固支座建造土层桩锚结构的基坑支护装置,以解决岩溶破碎岩体上覆土层较厚的基坑工程开挖时由于边坡放坡条件有限、且坡顶紧邻陈旧砖混建筑的须严格控制边坡变形所面临的工程问题。一种利用岩溶破碎岩体加固支座的基坑支护装置,包括桩锚支挡结构和格构锚索支挡结构;桩锚支挡结构设置在土层上,桩锚支挡结构包括抗滑桩、第一锚索、冠梁、腰梁和桩间板,抗滑桩为圆柱形状,抗滑桩竖直设置在土层上并嵌入岩溶层中,冠梁设置在抗滑桩顶部,腰梁设置在抗滑桩中部,桩间板设置在抗滑桩之间,第一锚索一端固定在腰梁上,另一端倾斜穿过土层锚入岩溶层,第一锚索水平夹角角度为15°至35°;格构锚索支挡结构设置在土层下方的岩溶层上,格构锚索支挡结构包括格构、第二锚索和喷射混凝土板,格构倾斜附着岩溶层,第二锚索一端固定在格构上,另一端倾斜锚入岩溶层,第二锚索水平夹角为15°至35°,喷射混凝土板设置在格构之间。进一步,该利用岩溶破碎岩体加固支座的基坑支护装置的抗滑桩竖直设置在土层上并嵌入岩溶层中3至5米。进一步,该利用岩溶破碎岩体加固支座的基坑支护装置的第一锚索一端固定在腰梁上,另一端穿过土层锚入岩溶层为6至8米;第二锚索一端固定在格构上,另一端锚入岩溶层6至8米。本技术通过在土层部分设置桩锚支挡结构,并设计格构锚索支挡结构加固岩溶破碎岩体支座,从而解决了岩溶破碎岩体上覆土层较厚的基坑工程开挖时由于边坡放坡条件有限、且坡顶紧邻陈旧砖混建筑时须严格控制边坡变形所面临的工程问题。并且该装置抗滑桩嵌入岩溶层量少,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生产成本,同时避免了孔桩水下开挖容易产生塌孔的风险,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面示意图。在图中,1、抗滑桩;2-1、第一锚索;2-2、第二锚索;3、格构;4、冠梁;5、腰梁;6、坡顶紧邻陈旧砖混建筑;7、桩间板;8、喷射混凝土板;9、土层;10、岩溶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一种利用岩溶破碎岩体加固支座的基坑支护装置,包括桩锚支挡结构和格构锚索支挡结构;桩锚支挡结构设置在土层9上,桩锚支挡结构包括抗滑桩1、第一锚索2-1、冠梁4、腰梁5和桩间板7,抗滑桩1为圆柱形状,抗滑桩1竖直设置在土层9上并嵌入岩溶层10中,冠梁4设置在抗滑桩1顶部,腰梁5设置在抗滑桩1中部,桩间板7设置在抗滑桩1之间,第一锚索2-1一端固定在腰梁5上,另一端穿过土层9锚入岩溶层10,第一锚索2-1水平夹角角度为15°至35°;格构锚索支挡结构设置在土层9下方的岩溶层10上,格构锚索支挡结构包括格构3、第二锚索2-2和喷射混凝土板8,格构3倾斜附着岩溶层10,第二锚索2-2一端固定在格构3上,另一端锚入岩溶层,第二锚索2-2水平夹角为15°至35°,喷射混凝土板8设置在格构3之间。为使基坑支护更为牢固,严格控制边坡变形,到达安全生产。该利用岩溶破碎岩体加固支座的基坑支护装置的抗滑桩1竖直设置在土层9上并锚入岩溶层10中3至5米。为进一步基坑使支护更为牢固,严格控制边坡变形,到达安全生产。该利用岩溶破碎岩体加固支座的基坑支护装置的第一锚索2-1一端固定在腰梁5上,另一端穿过土层9锚入岩溶层10中6至8米;第二锚索2-2一端固定在格构3上,另一端锚入岩溶层10中6至8米。本技术的施工步骤为,先挖抗滑桩1的坑,然后进行抗滑桩1的浇灌,抗滑桩1根据工程大小布置数量,然后挖基坑,在挖基坑的过程中逐步进行锚索位置安排,打锚索固定,锚索也是根据工程大小布置数量,继续挖基坑,然后逐步进行锚索、格构3的施工,格构锚索支挡结构的锚索也是逐步进行安排固定。从而完成了利用岩溶破碎岩体加固支座的基坑支护装置的设置。该装置较好的解决了岩溶破碎岩体上覆土层较厚的基坑工程开挖时由于边坡放坡条件有限、且坡顶紧邻陈旧砖混建筑6时须严格控制边坡变形所面临的工程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岩溶破碎岩体加固支座的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岩溶破碎岩体加固支座的基坑支护装置包括桩锚支挡结构和格构锚索支挡结构;所述桩锚支挡结构设置在土层(9)上,所述桩锚支挡结构包括抗滑桩(1)、第一锚索(2‑1)、冠梁(4)、腰梁(5)和桩间板(7),所述抗滑桩(1)为圆柱形状,所述抗滑桩(1)竖直设置在土层(9)上并嵌入岩溶层(10)中,所述冠梁(4)设置在抗滑桩(1)顶部,所述腰梁(5)设置在抗滑桩(1)中部,所述桩间板(7)设置在抗滑桩(1)之间,所述第一锚索(2‑1)一端固定在腰梁(5)上,另一端倾斜穿过土层(9)锚入岩溶层(10),所述第一锚索(2‑1)水平夹角为15°至35°;所述格构锚索支挡结构设置在土层(9)下方的岩溶层(10)上,所述格构锚索支挡结构包括格构(3)、第二锚索(2‑2)和喷射混凝土板(8),所述格构(3)倾斜附着岩溶层(10),所述第二锚索(2‑2)一端固定在格构(3)上,另一端倾斜锚入岩溶层(10),所述第二锚索(2‑2)水平夹角为15°至35°,所述喷射混凝土板(8)设置在格构(3)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岩溶破碎岩体加固支座的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岩溶破碎岩体加固支座的基坑支护装置包括桩锚支挡结构和格构锚索支挡结构;所述桩锚支挡结构设置在土层(9)上,所述桩锚支挡结构包括抗滑桩(1)、第一锚索(2-1)、冠梁(4)、腰梁(5)和桩间板(7),所述抗滑桩(1)为圆柱形状,所述抗滑桩(1)竖直设置在土层(9)上并嵌入岩溶层(10)中,所述冠梁(4)设置在抗滑桩(1)顶部,所述腰梁(5)设置在抗滑桩(1)中部,所述桩间板(7)设置在抗滑桩(1)之间,所述第一锚索(2-1)一端固定在腰梁(5)上,另一端倾斜穿过土层(9)锚入岩溶层(10),所述第一锚索(2-1)水平夹角为15°至35°;所述格构锚索支挡结构设置在土层(9)下方的岩溶层(10)上,所述格构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志平孙洪朱军余永康张建磊陈德茂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