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量二次接线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71258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计量二次接线一体化装置,其包括工字型挂表底架(1)、两路三相电压导线和三路三相电流导线,下硅胶卡扣拉条(4)上设有与两路三相电压导线及其中两路三相电流导线相匹配的A、B、C、N相电压导线下卡槽及A、B、C相电流导线下卡槽,上硅胶卡扣拉条(3)上设有与两路三相电压导线及三路三相电流导线相匹配的A、B、C、N相电压导线上卡槽及A、B、C相电流导线上卡槽,三相四线接线盒(2)的电压及电流端子分别连接两路A、B、C、N相电压导线及其中两路A、B、C相电流导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作成本较低,接线规范美观,安装方便迅速,集成度高,提高装表接电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计量二次接线一体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计量二次接线一体化装置,属于电力营销计量装置安装施工现场

技术介绍
:随着用电采集系统的完善和应用,专公变负控终端需要完善交流采样接入工作,提升负控终端运行水平,这就造成现场接线难度和接线时间均成倍增加。由于现场的电能表、负控终端以及联合接线盒位置不统一,因此在新上高压用户时接线繁琐,其中布线、紧螺丝与整理导线占用大量时间,严重阻碍装表接电工作效率,同时容易发生计量二次接线错误,造成客户投诉。特别是随着新上高压用户、台区改造增容以及“井井通”项目的推广,电能计量装置安装数量逐渐增加。面对如此繁重的计量装置施工任务,现有的计量二次接线方式缺点暴露无疑,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接线繁琐,其中布线、紧螺丝与整理导线占用大量时间,严重阻碍装表接电工作效率,延长用户送电时间。2、由于需要串接电流线,并联电压线,现场出现计量二次接线错误的概率显著增大。3、计量二次回路接线不规范、标示不清、杂乱,为后期换表、现场校验以及查找计量故障带来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制作成本较低,接线规范美观,安装方便迅速,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计量二次接线一体化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计量二次接线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工字型挂表底架(1)、下硅胶卡扣拉条(4)、上硅胶卡扣拉条(3)、两路三相电压导线和三路三相电流导线,工字型挂表底架(1)上连接三相四线接线盒(2),下硅胶卡扣拉条(4)上设有与两路三相电压导线相匹配的A相电压导线下卡槽(12)、B相电压导线下卡槽(13)、C相电压导线下卡槽(14)、N相电压导线下卡槽(15),下硅胶卡扣拉条(4)上设有与其中两路三相电流导线相匹配的A相电流导线下卡槽(16)、B相电流导线下卡槽(17)、C相电流导线下卡槽(18);上硅胶卡扣拉条(3)上对称设有与两路三相电压导线相匹配的A相电压导线上卡槽(19)、B相电压导线上卡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量二次接线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工字型挂表底架(1)、下硅胶卡扣拉条(4)、上硅胶卡扣拉条(3)、两路三相电压导线和三路三相电流导线,工字型挂表底架(1)上连接三相四线接线盒(2),下硅胶卡扣拉条(4)上设有与两路三相电压导线相匹配的A相电压导线下卡槽(12)、B相电压导线下卡槽(13)、C相电压导线下卡槽(14)、N相电压导线下卡槽(15),下硅胶卡扣拉条(4)上设有与其中两路三相电流导线相匹配的A相电流导线下卡槽(16)、B相电流导线下卡槽(17)、C相电流导线下卡槽(18);上硅胶卡扣拉条(3)上对称设有与两路三相电压导线相匹配的A相电压导线上卡槽(19)、B相电压导线上卡槽(20)、C相电压导线上卡槽(21)、N相电压导线上卡槽(22),上硅胶卡扣拉条(3)上对称设有与其中两路三相电流导线相匹配的A相电流导线上卡槽(23)、B相电流导线上卡槽(24)、C相电流导线上卡槽(25);上硅胶卡扣拉条(3)上对称设有与另一路三相电流导线相匹配的A相电流导线卡槽(26)、B相电流导线卡槽(27)、C相电流导线卡槽(28);三相四线接线盒(2)的电压端子分别连接两路A相电压导线(5)、两路B相电压导线(6)、两路C相电压导线(7)、两路N相电压导线(8),两路A相电压导线(5)分别穿过A相电压导线下卡槽(12)、A相电压导线上卡槽(19),两路B相电压导线(6)分别穿过B相电压导线下卡槽(13)、B相电压导线上卡槽(20),两路C相电压导线(7)分别穿过C相电压导线下卡槽(14)、C相电压导线上卡槽(21),两路N相电压导线(8)分别穿过N相电压导线下卡槽(15)、N相电压导线上卡槽(22);三相四线接线盒(2)的电流端子分别连接其中两路A相电流导线(9)、两路B相电流导线(10)、两路C相电流导线(11),其中两路A相电流导线(9)分别穿过A相电流导线下卡槽(16)、A相电流导线上卡槽(23),其中两路B相电流导线(10)分别穿过B相电流导线下卡槽(17)、B相电流导线上卡槽(24),其中两路C相电流导线(11)分别穿过C相电流导线下卡槽(18)、C相电流导线上卡槽(25),其中另一路A相电流导线(9)穿过A相电流导线卡槽(26),其中另一路B相电流导线(10)穿过B相电流导线卡槽(27),其中另一路C相电流导线(11)穿过C相电流导线卡槽(2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菲菲吕晓强孙凯刘蓓蓓邵迎进焦国艳慕楠吕亮孙红霞苑锦霞王旭东赵鹏潘立东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市福山区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