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莴笋增产肥料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肥料的制备领域,具体是莴笋增产肥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长期施用化肥带来了土壤结构破坏、水体污染、肥料利用率下降和农产品品质降低等严重的负面问题。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而农产品源头污染位居榜首。土壤是养分的供应者,土壤又是养分的保蓄剂,是其它物质无法替代的,调节土壤、改良土壤、养育土壤,恢复土壤活力,显示出土壤的天然本色,是食品安全,人类文明和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农业生产过程中,肥料的使用又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一直以来,人们都在进行肥料的研究改良,期望能得到对土壤和作物危害很小甚至无害,但又能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肥料。国内肥料的种类繁多,但其利用率普遍较低,仅为30%-40%,这造成了肥料的巨大损失,因此,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是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方法简单,重现性好,原料来源广的莴笋增产肥料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有机肥料可提供莴笋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缓释性好,利用率高;氧气含量适宜,土壤中有益生物的密度大,为 ...
【技术保护点】
莴笋增产肥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1)预混料:将20~35份豆科植物根系、5~10份小麦秸秆、10~20份海滩淤泥、10~20份葡萄酒渣、3~7份中药渣和10~20份动物粪便干燥粉碎,混合均匀;2)预发酵:用塑料薄膜将预混料覆盖密封发酵,发酵后降温至30~35℃;3)二次搅拌发酵:将预发酵产物中加入5~10份EM菌剂、0.001~0.003份单宁和0.02~0.05份L‑(+)‑酒石酸二乙酯,加水和pH调节剂,发酵,发酵结束后打开发酵池自然降温,即得发酵产物;4)造粒:在二次搅拌发酵产物中加入1~5份苦皮藤素、1~5份印楝素、10~20份贝壳粉、5~10份硒酸钠、 ...
【技术特征摘要】
1.莴笋增产肥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1)预混料:将20~35份豆科植物根系、5~10份小麦秸秆、10~20份海滩淤泥、10~20份葡萄酒渣、3~7份中药渣和10~20份动物粪便干燥粉碎,混合均匀;2)预发酵:用塑料薄膜将预混料覆盖密封发酵,发酵后降温至30~35℃;3)二次搅拌发酵:将预发酵产物中加入5~10份EM菌剂、0.001~0.003份单宁和0.02~0.05份L-(+)-酒石酸二乙酯,加水和pH调节剂,发酵,发酵结束后打开发酵池自然降温,即得发酵产物;4)造粒:在二次搅拌发酵产物中加入1~5份苦皮藤素、1~5份印楝素、10~20份贝壳粉、5~10份硒酸钠、8~15份磷矿粉和8~15份钾矿粉,混合均匀后烘干造粒得到莴笋增产肥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莴笋增产肥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贝壳粉的制备步骤为:将贝壳用清水清洗干净后于0.1~0.3mol/LNaOH溶液中浸泡8~12h,取出,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于2~5%H2SO4溶液中浸泡8~12h,取出,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烘干;于20-30‰盐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雨欣,
申请(专利权)人:浦江县美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