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废弃物浆料发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66792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2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废弃物浆料发酵池,包括发酵池本体,发酵池本体的一端顶壁设有物料入口,另一端侧壁设有物料出口,所述发酵池本体中由隔板分隔为若干依次相邻的发酵池单元,所述发酵池单元至少包括一个有氧发酵池单元和一个厌氧发酵池单元,所述有氧发酵池单元设有用于搅拌物料的爆气搅拌机和向有氧发酵池单元内导气的鼓风机,所述厌氧发酵池单元设有用于搅拌物料的无氧搅拌机,所述隔板的上部设有联通相邻两个发酵池单元的过滤槽,所述过滤槽为一顶部开口腔体,所述顶部开口腔体的底面设有进料孔,顶部开口腔体的侧面设有出料孔,所述顶部开口腔体的底面和侧面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发酵池单元内。该有机废弃物浆料发酵池结构简单,利于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废弃物浆料发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酵池,特别是一种有机废弃物浆料发酵池。
技术介绍
有机废弃物来源广泛,包括家庭厨房、餐厅、饭店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主要包括各种果壳、蔬菜、动物骨头、剩饭、面点等食物残渣;农作物秸秆、尾菜。而由于我国没有进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导致普通生活垃圾中也含有大量的可进行发酵处理利用的有机物。对于这些所有的可利用的有机物,常用的利用手段是进行发酵处理,在温度、水分和氧气适宜条件下,好氧或厌氧微生物迅速繁殖,垃圾开始分解,将各种有机质转化为无害的有机肥料加以利用。现有的发酵工艺通常采用发酵管进行,发酵管之间设置复杂的管路以控制发酵流程,同时还要设置各种过滤设备以区分不同发酵阶段的肥料,整体结构较为复杂,维护工作繁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废弃物浆料发酵池,适用于有机废弃物浆料发酵的全过程,简化设备。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有机废弃物浆料发酵池,包括发酵池本体,发酵池本体的一端顶壁设有物料入口,另一端侧壁设有物料出口,所述发酵池本体中由隔板分隔为若干依次相邻的发酵池单元,所述发酵池单元至少包括一个有氧发酵池单元和一个厌氧发酵池单元,所述有氧发酵池单元设有用于搅拌物料的爆气搅拌机和向有氧发酵池单元内导气的鼓风机,所述厌氧发酵池单元设有用于搅拌物料的无氧搅拌机,所述隔板的上部设有联通相邻两个发酵池单元的过滤槽,所述过滤槽为顶部开口腔体,所述顶部开口腔体的底面设有进料孔,顶部开口腔体的侧面设有出料孔,所述顶部开口腔体的底面和侧面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发酵池单元内。进一步的,为了防止前一发酵池单元内未发酵完的料渣由过滤槽进入下一发酵池单元,所述顶部开口腔体的底面设有与所述进料孔联通的进料管。利用进料管的长度构成渣料的阻挡高度,使附在发酵液表面的漂浮渣料留存在前一发酵池单元内。进一步的,所述爆气搅拌机的搅拌体伸入所述有氧发酵池单元内,所述爆气搅拌机的搅拌体外套设有导气管,所述鼓风机的出口与所述导气管联通,所述无氧搅拌机的搅拌体伸入所述厌氧发酵池单元内。进一步的,所述发酵池本体包括由隔板分隔依次形成的有氧发酵池单元、第一厌氧发酵池单元和第二厌氧发酵池单元,所述物料入口设置在有氧发酵池单元的顶壁,所述物料出口设置在第二厌氧发酵池单元的侧壁。进一步的,所述发酵池单元内设有从顶壁向底面延伸的搅拌隔板,所述搅拌隔板与发酵池单元的底面设有间隙,所述物料入口和搅拌隔板之间设有由有氧发酵池单元的底面向顶壁延伸的挡板。优选的,所述挡板的顶端高于所述搅拌隔板的底端。进一步的,为了防止过滤槽的出料孔堵塞,所述过滤槽内设有挂设侧壁开口的过滤提篮,所述过滤提篮的挂设于所述顶部开口腔体的侧面,所述过滤提篮的网孔直径小于所述出料孔之直径。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由隔板配合过滤槽分隔成各个发酵池单元以便按需要设置成有氧发酵池单元和厌氧发酵池单元,组合完成整个发酵工艺流程。该发酵池结构简单,避免了由发酵罐构成的发酵设备管路复杂、维护困难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有机废弃物浆料发酵池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有机废弃物浆料发酵池的隔板与过滤槽位置俯视示意图。图3为有机废弃物浆料发酵池的顶壁示意图。图4为过滤槽结构示意图。图5为过滤槽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请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有机废弃物浆料发酵池包括呈长方体的发酵池本体,发酵池本体中由两块隔板1分隔为三个发酵池单元。依次为有氧发酵池单元2、第一厌氧发酵池单元3和第二厌氧发酵池单元4。发酵池单元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所处理的有机废弃物浆料予以确定,总体是先布置有氧发酵池单元,后布置厌氧发酵池单元。每块隔板1的上部设有两个如图4和图5所示的过滤槽5。过滤槽5为顶部开口腔体,顶部开口腔体的底面6设有进料孔7,顶部开口腔体的侧面8设有出料孔9,顶部开口腔体的底面6设有与进料孔7联通的进料管10。顶部开口腔体的底面6和侧面8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发酵池单元内,也就是在有氧发酵池单元2和第一厌氧发酵池单元3之间的过滤槽5,其底面6设置在有氧发酵池单元2内,带有出料孔9的侧面8设置在第一厌氧发酵池单元3内;第一厌氧发酵池单元3和第二厌氧发酵池单元4之间的过滤槽5,其底面6设置在第一厌氧发酵池单元3内,带有出料孔9的侧面8设置在第二厌氧发酵池单元4内。过滤槽5内设有侧壁开口的过滤提篮25,过滤提篮25的挂设在顶部开口腔体8的侧面,过滤提篮25的网孔直径小于出料孔9之直径。有氧发酵池单元2和第一厌氧发酵池单元3之间的过滤槽5在隔板1上的高度高于第一厌氧发酵池单元3和第二厌氧发酵池单元4之间的过滤槽5在隔板1上的高度。因此可以控制物料始终从有氧发酵池单元2向第一厌氧发酵池单元3再向第二厌氧发酵池单元4流动。继续结合图1至图3,发酵池本体的一端顶壁设有物料入口11,另一端侧壁设有物料出口12。本实施例中物料入口11设置在有氧发酵池单元2的顶壁,物料出口12设置在第二厌氧发酵池单元4的侧壁。有氧发酵池单元2设有两台用于搅拌物料的爆气搅拌机13,每台爆气搅拌机13配有向有氧发酵池单元2内导气的鼓风机14。爆气搅拌机13的搅拌体15伸入有氧发酵池单元2内,爆气搅拌机13的搅拌体15外套设有导气管16,鼓风机14的出口与导气管16连通。第一厌氧发酵池单元3和第二厌氧发酵池单元4都设有一台用于搅拌物料的无氧搅拌机17,无氧搅拌机17的搅拌体18伸入厌氧发酵池单元内,第二厌氧发酵池单元4内还设有液位计19。有氧发酵池单元2内在两台爆气搅拌机13的对应位置的两侧,第一厌氧发酵池单元3内在无氧搅拌机17的对应位置的两侧,以及第二厌氧发酵池单元4内在无氧搅拌机17的对应位置的靠近隔板1的一侧设置了从顶壁向底面延伸的搅拌隔板20。搅拌隔板20与发酵池单元的底面设有间隙,有氧发酵池单元2内,在物料入口11和搅拌隔板20之间还设有由有氧发酵池单元2的底面向顶壁延伸的挡板21,挡板21的顶端高于搅拌隔板20的底端。有机废弃物浆料从物料入口11进入有氧发酵池单元2后,首先由挡板21阻挡有机废弃物浆料中密度较大的石子、金属等杂质。爆气搅拌机13两侧的搅拌隔板20减小了搅拌动作对物料入口12以及过滤槽5位置的浆料的扰动。以方便便于挡板21更好的阻挡杂质,另一方面,防止浆料液面的大幅波动造成过滤槽5过滤效果的减弱。在有氧发酵池单元2内的浆料在爆气搅拌机13的搅拌以及鼓风机14的导气作用下有氧发酵。发酵完成的浆料经过过滤槽5进入第一厌氧发酵池单元3,具体是浆料通过过滤槽5的进料管10下端通过进料孔7进入过滤槽5中,液面逐渐升高后通过过滤提篮25过滤再通过侧面8的出料孔9进入第一厌氧发酵池单元3。在第一厌氧发酵池单元3内,搅拌隔板20同样起到防止无氧搅拌机17对过滤槽5位置的浆料形成扰动。在第一厌氧发酵池单元3内发酵完成的浆料继续通过过滤槽5进入第二厌氧发酵池单元4,浆料在第二厌氧发酵池单元4完成最后发酵后由物料出口12排出。发酵池本体的顶壁上还开设了进料探查口22、搅拌机检修口23和过滤槽探查口24以便对发酵池进行维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有机废弃物浆料发酵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废弃物浆料发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酵池本体,发酵池本体的一端顶壁设有物料入口,另一端侧壁设有物料出口,所述发酵池本体中由隔板分隔为若干依次相邻的发酵池单元,所述发酵池单元至少包括一个有氧发酵池单元和一个厌氧发酵池单元,所述有氧发酵池单元设有用于搅拌物料的爆气搅拌机和向有氧发酵池单元内导气的鼓风机,所述厌氧发酵池单元设有用于搅拌物料的无氧搅拌机,所述隔板的上部设有联通相邻两个发酵池单元的过滤槽,所述过滤槽为一顶部开口腔体,所述顶部开口腔体的底面设有进料孔,顶部开口腔体的侧面设有出料孔,所述顶部开口腔体的底面和侧面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发酵池单元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废弃物浆料发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酵池本体,发酵池本体的一端顶壁设有物料入口,另一端侧壁设有物料出口,所述发酵池本体中由隔板分隔为若干依次相邻的发酵池单元,所述发酵池单元至少包括一个有氧发酵池单元和一个厌氧发酵池单元,所述有氧发酵池单元设有用于搅拌物料的爆气搅拌机和向有氧发酵池单元内导气的鼓风机,所述厌氧发酵池单元设有用于搅拌物料的无氧搅拌机,所述隔板的上部设有联通相邻两个发酵池单元的过滤槽,所述过滤槽为一顶部开口腔体,所述顶部开口腔体的底面设有进料孔,顶部开口腔体的侧面设有出料孔,所述顶部开口腔体的底面和侧面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发酵池单元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弃物浆料发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开口腔体的底面设有与所述进料孔联通的进料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弃物浆料发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爆气搅拌机的搅拌体伸入所述有氧发酵池单元内,所述爆气搅拌机的搅拌体外套设有导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惠兴王强杨小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绿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