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曦专利>正文

流转系统和流转网络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76430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1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交通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是流转系统和流转网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流转系统,包括相互配合的管道(3)和机器人,还包括流转枢轴系统(8),即循环电梯系统(6)或/和流转枢轴站(81),实现局部地点的高效快捷的流转。将相邻的流转系统两两经由管道(3)有效连通形成流转网络,实现网络覆盖区域的高效快捷的流转。当所述流转网络逐步完善覆盖面足够大时,就能全面性地解决了人们对高效快捷的流转的需求问题。经由流转网络,人员和除超重/超大/有毒/有害/危险等物品外的物品,均可以高效快捷流转;完全不需要道路,不需要机动车,不需要自动驾驶,流转网络全部取而代之。由于流转网络,将不再需要这么多道路和车辆,排放将剧减,空气环境将大幅改善。

Circulation system and circulation network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ransportation, in particular to the circulation system and the circulation network. The flow system of the invention, including a matching pipe (3) and a robot, also includes a circulation pivot system (8), a circulating elevator system (6) or / and a transfer pivot station (81), to achieve efficient and fast transfer of local locations. The adjacent transfer system 22 is effectively connected through the pipeline (3) to form a transfer network, so as to realize efficient and fast circulation of the network coverage area. When the flow network is gradually improved and the coverage is large enough, the demand for efficient and fast turnover can be comprehensively solved. Through the transfer network, personnel and items except for excess / overweight / toxic / harmful / dangerous and other items can be efficiently and quickly flow; no road is needed, no motor vehicle is needed, automatic driving is not needed, and all the transfer network is replaced. As the flow network will no longer need so many roads and vehicles, emissions will be reduced sharply, and the air environment will be greatly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转系统和流转网络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运输
,尤其是流转系统和流转网络。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物/车,甚至机器人,都来争夺有限的流转空间,交通拥堵并不鲜见。由于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因此,对于高效快捷的流转,有着越来越强烈的需求。人们一直在努力,马斯克提出开掘三十层地下隧道(即地下管道),用于解决拥堵问题。日本利用空地的螺旋状管道连通邻近的建筑楼层,利用管道机器人,实现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的上/下楼。中国专利CN201710314745.9也揭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高层楼宇物流运输系统,包括利用管道和机器人,解决了邮递快件的建筑物内外快速流转问题。这些创新技术都解决了部分流转问题,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直至目前,尚未有一种公知技术,全面性地解决了人们对高效快捷的流转的需求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出流转系统和流转网络,全面性解决人们对高效快捷的流转的需求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流转系统,包括有效连通着用户的管道,和机器人,管道与机器人两者相互配合,机器人能够自由进/出/运行于管道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流转枢轴系统;所述的流转枢轴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流转系统和流转网络

【技术保护点】
流转系统,包括有效连通着用户的管道(3),和机器人,管道(3)与机器人两者相互配合,机器人能够自由进/出/运行于管道(3)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流转枢轴系统(8);所述的流转枢轴系统(8)包括:至少一个循环电梯系统(6),或/和,至少一个流转枢轴站(81)。

【技术特征摘要】
1.流转系统,包括有效连通着用户的管道(3),和机器人,管道(3)与机器人两者相互配合,机器人能够自由进/出/运行于管道(3)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流转枢轴系统(8);所述的流转枢轴系统(8)包括:至少一个循环电梯系统(6),或/和,至少一个流转枢轴站(8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户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所述,所述的用户至少是以下之一:建筑物(2)的内部住户/商户;建筑物顶部(22)/邻近的适于小型直升机、无人机、飞艇等飞行器的飞行器平台(25);地面/建筑物地下室(23)的垃圾处理系统(24);地面停车场(12)/建筑物地下停车场(26);建筑物内部/顶部(22)/地下室(23)/邻近的商贸/服务/共享系统;邻近的建筑物(4)的内部住户/商户;或者,所述的用户是农林牧渔的生产资料取用/产出物提交之处和生产资料供给/产出物接收之处,以及物质/人员集散处;或者,所述的用户是旅游风景区的景点以及旅游消费等场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器人至少包括载物/人的运输机器人,或者,既包括运输机器人也包括服务机器人或/和技能机器人或/和其他相关机器人。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流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电梯系统(6),设置于建筑物(2)的内部或外表面;纵向布置的循环电梯(61)的轿厢(62)数不少于该建筑物(2)相应的用户数;每个用户有效连通有至少一组,即两个管道(3);一个管道(3)的一个端口有效连通着用户,另一端口对应配合于所述循环电梯(61)的上行轿厢(62)的厢口的运行区域;另一个管道(3)的一个端口有效连通着用户,另一端口对应配合于所述循环电梯(61)的下行轿厢(62)的厢口的运行区域;所述的管道(3)的端口与对应的轿厢(62)的厢口,两者形状大小均相应配合,轿厢(62)的内部横截面与管道(3)的内部横截面相应配合,所述机器人能够自由进/出/运行于轿厢(62)内/管道(3)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道(3)包括机器人单向运行于其中的单向管道(31),所述的单向管道(31)适用于所述的流转枢轴站(81);对于新建的建筑物(2),拐角相应圆滑,所述的单向管道(31)直接依附/镶嵌/结合安装于建筑物(2)的外表面,盘旋上/下;对于已有的建筑物(2),所述的单向管道(31)依靠着,牢固结合安装于建筑物(2)的外表面的纵向支架(28),盘旋上/下;对于山(11),所述的单向管道(31)依山而设置,根据实际地形能靠地就靠地不能就架空,盘旋上/下,所述的单向管道(31)在景区的部分是至少部分透明,利于观赏景色;一般的建筑物(2)的单个流转系统,可只在顶部(22)/地下室(23)设置一个流转枢轴站(81),流转枢轴站(81)有效连通着至少一组即两个方向相反的单向管道(31),该组单向管道(31)在地下室(23)/顶部(22)相互有效连通;高层的建筑物(2)的单个流转系统,可在顶部(22)和地下室(23)各设置一个流转枢轴站(81),至少一组即两个方向相反的单向管道(31),两端分别有效连通所述二个流转枢轴站(81);摩天大楼的单个流转系统,在顶部(22)和地下室(23)各设置一个流转枢轴站(81),在第n层、第2n层、第3n层等等依次各设置流转枢轴站(81),每两个上下彼此相邻的流转枢轴站(81),经由至少一组即两个方向相反的单向管道(31)有效连通;n的大小依据机器人的使用需求频次决定,频次越高自然数n的值越小;山(11)的单个流转系统,可在山顶和山下各设置一个流转枢轴站(81),至少一组即两个方向相反的单向管道(31),两端分别有效连通所述二个流转枢轴站(81)。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5所述的流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转枢轴站(81)包括至少一对相应的单向管道(31)的端口部分,在一个端口机器人只进不出,在另一个端口只出不进;该对单向管道(31)邻近端口的部分方向相同互相平行,由至少一个连通短管(35)相互有效连通;连通短管(35)的轴线与只出不进的单向管道(31)的轴线,即与该单向管道(31)内的机器人的运行方向的夹角是锐角优选不大于45度,连通短管(35)的内部与单向管道(31)内部形状尺寸结构均相互配合利于机器人自由进/出/运行其间;连通短管(35)的长度/内部空间,在不影响两个单向管道(31)的自由通行的情况下,至少足够容置一个机器人;在连通短管(35)对应于容置机器人的相应部位,有可开闭的开口(36),开口(36)的形状大小至少方便取出/置入机器人所携物品;所述的单向管道(31)经由流转站(9)顺次连通着用户;对应的方向相反的两个单向管道(31),至少在用户紧邻处的部分互相平行;流转站(9)具有内部连通着的六个端口,形似“丰”字少一横,主干一“竖”位于室内平行于单向管道(31)相邻的部分,两头的端口(94)有可开闭的端口盖(95),两“横”各似“C”字状穿向室外,同侧的两个端口穿出室外分别有效接通一个单向管道(31),另一侧的两个端口穿出室外分别有效接通另一个单向管道(31);流转站(9)与单向管道(31)有效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曦
申请(专利权)人:王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