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得强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排气的供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6409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1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排气的供水装置,其结构包括框架、排气阀、电机箱、操作面板、导线、调节阀、筒身、进水口、储水器、管道、支撑柱,所述框架为回型构造,高为4cm,长为90cm,宽为30cm,所述框架与储水器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且储水器为圆柱体结构,高为75cm,半径为12c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自动排气的供水装置,设有排气阀,通过排气阀中的活塞杆配合液压缸,将筒身内的空气吸出,从排气口排出,避免水流与空气互相挤压,使水流向外喷出,导致损失大量水流,从而确保了可以向筒身内部进行正常供水。

A water supply device for automatic exhau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排气的供水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自动排气的供水装置,属于供水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供水设备:单位时间内输出一定流量、扬程的自动启停的给水装置。按用途分:消防、生活、生产、污水处理四类。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520261245.X的一种自动排气的供水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多个离心式的水泵、控制电路、主供水管、主吸水管,控制电路独立每台水泵开闭,水泵的出水管通过止回阀均与主供水管连通,水泵的进水管均与主吸水管连通,每个水泵上均设有排气管,排气管上设有自动排气阀;在多台的离心式水泵上安装自动排气阀,确保在切换备用水泵的时候,水泵内的气体能够及时排出,防止水泵的机械密封因无法及时排气而损坏,造成纯水冷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无法自动进行排气,容易使水流向外喷出,导致损失大量水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排气的供水装置,以解决上述设备无法自动进行排气,容易使水流向外喷出,导致损失大量水流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排气的供水装置,其结构包括框架、排气阀、电机箱、操作面板、导线、调节阀、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动排气的供水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排气的供水装置,其结构包括框架(1)、排气阀(2)、电机箱(3)、操作面板(4)、导线(5)、调节阀(6)、筒身(7)、进水口(8)、储水器(9)、管道(10)、支撑柱(11),所述框架(1)为回型构造,高为4cm,长为90cm,宽为30cm,所述框架(1)与储水器(9)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且储水器(9)为圆柱体结构,高为75cm,半径为12cm,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器(9)贯穿连接管道(10),且管道(10)为外壁硬实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结构,半径为3cm,所述管道(10)与排气阀(2)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且排气阀(2)为圆柱体结构,高为8cm,半径为3cm,所述管道(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排气的供水装置,其结构包括框架(1)、排气阀(2)、电机箱(3)、操作面板(4)、导线(5)、调节阀(6)、筒身(7)、进水口(8)、储水器(9)、管道(10)、支撑柱(11),所述框架(1)为回型构造,高为4cm,长为90cm,宽为30cm,所述框架(1)与储水器(9)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且储水器(9)为圆柱体结构,高为75cm,半径为12cm,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器(9)贯穿连接管道(10),且管道(10)为外壁硬实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结构,半径为3cm,所述管道(10)与排气阀(2)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且排气阀(2)为圆柱体结构,高为8cm,半径为3cm,所述管道(10)贯穿连接筒身(7),且筒身(7)为外壁硬实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结构,长为90cm,半径为15cm,所述管道(10)贯穿连接进水口(8),且进水口(8)为圆形,半径为3cm,所述框架(1)与支撑柱(11)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且支撑柱(11)为圆柱体结构,高为45cm,半径为3cm,所述支撑柱(11)与电机箱(3)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且电机箱(3)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电机箱(3)与操作面板(4)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且操作面板(4)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电机箱(3)通过导线(5)连接调节阀(6),且调节阀(6)为圆柱体结构;所述排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得强
申请(专利权)人:赵得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