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治疗痛风的壮医外用擦洗汤,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姜黄20‑25份,两面针18‑25份,竹叶椒15‑20份,大黄18‑22份,黄芩18‑22份,黄柏18‑22份,苦参18‑22份,金银花13‑18份,紫花地丁13‑18份,牡丹皮13‑18份,川芎18‑22份,郁金18‑22份,牛膝13‑18份,首乌藤13‑18份,大血藤18‑22份,米醋18‑22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治疗痛风的壮医外用擦洗汤,能够快速消除症状,改善痛风对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治愈后不易复发。
An external scrubbing Soup for the treatment of gout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particular a strong medical scrubbing Soup for gout. It is made of the following raw material for the treatment of gout medicine: 20 turmeric, 25, 18, 25, 15, 20, 18, 22, 18, 22, 18, Radix Sophorae, flowers, purple flowers, purple flowers There are 18 copies of Ding 13, 13 peony skin, 22 parts of Chuanxiong 18, 22 copies of tulip 18, 18 servings of the knee, 13 vine of Radix Polygonum. The invention can effectively eliminate symptoms and improv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gout on patients, and it is not easy to relapse after cu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痛风的壮医外用擦洗汤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
,具体是一种治疗痛风的壮医外用擦洗汤。技术背景近些年来,我国痛风患者在不断增加,并呈年轻化趋势,据卫生部最新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痛风潜在发病人群多达上亿,并且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严重地危害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工作和生活。痛风主要是因为现代人过食油腻、营养过剩、肥胖、过量饮酒、活动量减少等多种因素诱发嘌呤代谢障碍导致血尿酸增高引起的。痛风的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反应性关节炎和痛风石等疾病,人体表现为突发跖、趾、踝、膝等关节红肿疼痛以及行动不便。中医认为,痛风多由疲劳、厚味多餐、房事不节、饮酒过量、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诱发,主要在于人体正气不足,脾肾功能失调,湿热痰液等病理产物聚于体内,留滞经络,复感外邪,内外合邪,气血凝滞不通,湿浊流注关节,发为痛风。痛风是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嘌呤代谢障碍和血尿酸持续升高而引起的,是长期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所致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过去认为痛风是西方常见的流行病,发病率约占总人口的0.13~0.37%,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东方人痛风发病率甚至高于西方人。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西医治疗可缓解症状,常用的抗痛风药物有秋水仙碱和别嘌呤醇以及消炎痛、布络芬、扶他林等。药物的有效成分需要通过人体的循环系统逐步进入到患处发生作用,能治标不能治本,由于需要有大量的药品成分进入人体的内环境,这加重了肝、肾的负担,长期使用会使毒副作用累积,容易对人体造成更大的伤害。因此,有人研发了伤害小的治疗痛风的药剂,公开文献也报道了一些治疗痛风的药剂,例如:1、中国专利:名称:申请号201610188492.0,申请日:2016.03.29,申请人:郝凌霄,一种用于治疗痛风和肢体血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膏状物制备方法,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痛风和肢体血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膏状物制备方法。中药组合物原料含黑蚂蚁2,~7份、水蛭5~10份、四脚蛇3~10份、土鳖虫30~45份、地龙2~4份、鸡血藤5~7.5份、全虫4~6份、冰片10~15份、硼砂10~15份、伸筋草15~30份、苦蒿60~70份、薄荷30~40份、三七2.5~3.5份、鳖甲8~10份、大黄15~30份、黄连15~30份、黄柏15~30份、黄芩15~30份、猪油32~45份、白凡士林20—35份。膏状物制备方法是将上述中药材中的植物药、动物药分开浸酒、打粉、蒸煮后混合,再加入矿物药、猪油和白凡士林冷凝成膏状物。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膏状物使用方便、见效快、效果好且无毒副作用。2、中国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申请日:2005.12.21,申请号:200510022681.2,申请人:苏州市中医医院,摘要:一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处方主要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药组成:黄柏或黄连1~15份;黄芩1~15份;大黄1~15份;防己1~13份;土茯苓5~25份;山慈菇5~25份。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将关黄柏、黄芩、大黄、防己、土茯苓、山慈菇,用水和/或醇提取,然后浓缩提取液,最终得到药剂学上的任何一种制剂。本专利技术依据中医理论将黄柏,大黄,黄芩,防己,山慈菇,土茯苓组方,通过清热解毒,泻热行瘀,消肿止痛等方面的协同作用,达到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目的。3、中国专利:名称:治疗关节肿痛和痛风疾病的外用药物及制备工艺,申请号:201010243517.5,申请日:2010.08.03,申请人:彭树林,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关节肿痛和痛风疾病的外用药物,由下述原料制成的:昆布,白芨,天花粉,海藻,紫花地丁,苦参,黄柏,黄芩,夏枯草,荔仁,金樱子,栀子,穿心莲,重楼,三棱,大黄,莪术,木通,姜黄,冰片;本专利技术以天然中药为原料制成,可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制剂的方法制备成适宜临床的粉剂、膏剂、喷雾剂、乳剂或霜剂。本专利技术优选粉剂,具有疗效显著、稳定、无毒副作用,使用方便和制作简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向市场提供一种不同于现有外用中药的治疗痛风的壮医外用擦洗汤,能够快速消除症状,改善痛风对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治愈后不易复发。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痛风的壮医外用擦洗汤,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姜黄20-25份,两面针18-25份,竹叶椒15-20份,大黄18-22份,黄芩18-22份,黄柏18-22份,苦参18-22份,金银花13-18份,紫花地丁13-18份,牡丹皮13-18份,川芎18-22份,郁金18-22份,牛膝13-18份,首乌藤13-18份,大血藤18-22份,米醋18-22份。治疗痛风的壮医外用擦洗汤的制备过程为:(1)按重量份取干净的姜黄20-25份,两面针18-25份,竹叶椒15-20份,大黄18-22份,黄芩18-22份,黄柏18-22份,苦参18-22份,金银花13-18份,紫花地丁13-18份,牡丹皮13-18份,川芎18-22份,郁金18-22份,牛膝13-18份,首乌藤13-18份,大血藤18-22份,米醋18-22份;(2)将姜黄、两面针、竹叶椒、大黄、黄芩、黄柏、苦参、金银花、紫花地丁、牡丹皮、川芎、郁金、牛膝、首乌藤和大血藤打成碎片或粉末,然后与二分之一量的米醋混合放入砂锅中,加入药物总重量60~80倍的山泉水,浸泡30分钟后,大火烧开,文火保持30分钟以上,加入剩余的米醋,继续文火烧开10~20分钟;(3)过滤取汤即得。汤液自然冷却后真空包装得到产品,使用时需加热。米醋,是使用白米制成,含有丰富的碱性氨基酸、糖类物质、有机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无机盐、矿物质等。使用白米制成的醋效果最佳。本申请的治疗痛风的壮医外用擦洗汤需严谨按上面的制备过程,将将姜黄、两面针、竹叶椒、大黄、黄芩、黄柏、苦参、金银花、紫花地丁、牡丹皮、川芎、郁金、牛膝、首乌藤和大血藤打成碎片或粉末,然后与二分之一量的米醋混合放入砂锅中,加入药物总重量60~80倍的山泉水,浸泡30分钟后,大火烧开,文火保持30分钟以上,加入剩余的米醋,继续文火烧开10~20分钟;过滤取汤,趁热擦洗患处。医学上研究表明本专利技术所选用药物具有如下功效:姜黄(拉丁学名:CurcumalongaL.)又名:郁金、宝鼎香、毫命、黄姜等。姜黄芭蕉目,姜科、姜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1.5m,根茎很发达,根粗壮,末端膨大呈块根;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叶顶端短渐尖;苞片卵形或长圆形,淡绿色,顶端钝,花冠淡黄色;花期8月。姜黄能行气破瘀,通经止痛。主治胸腹胀痛,肩臂痹痛,心痛难忍,产后血痛,疮癣初发,月经不调,闭经,跌打损伤。又可提取黄色食用染料;所含姜黄素可作分析化学试剂。【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肝经。【功能主治】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胸胁剌痛,闭经,症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姜黄别名有宝鼎香、黄姜、毛姜黄、黄丝郁,姜黄的功效是破血行气、通经止痛,姜黄的作用是治血瘀气滞诸证、胞腹胁痛、妇女痛经、闭经、产后瘀滞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姜黄用药禁忌是血虚无气滞血瘀及孕妇慎服姜黄。两面针(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痛风的壮医外用擦洗汤,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姜黄20‑25份,两面针18‑25份,竹叶椒15‑20份,大黄18‑22份,黄芩18‑22份,黄柏18‑22份,苦参18‑22份,金银花13‑18份,紫花地丁13‑18份,牡丹皮13‑18份,川芎18‑22份,郁金18‑22份,牛膝13‑18份,首乌藤13‑18份,大血藤18‑22份,米醋18‑22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痛风的壮医外用擦洗汤,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姜黄20-25份,两面针18-25份,竹叶椒15-20份,大黄18-22份,黄芩18-22份,黄柏18-22份,苦参18-22份,金银花13-18份,紫花地丁13-18份,牡丹皮13-18份,川芎18-22份,郁金18-22份,牛膝13-18份,首乌藤13-18份,大血藤18-22份,米醋18-2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痛风的壮医外用擦洗汤,其特征在于:制备过程为:(1)按重量份取干净的姜黄20-25份,两面针18-25份,竹叶椒15-20份,大黄18-22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炳定,武静,
申请(专利权)人:武宣县中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