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壮医药艾条组合物,由如下原料按质量百分比制成:艾绒60%~85%、壮药添加剂15%~40%;所述壮药添加剂的原料重量份配比为:暖骨风2~5份、大风艾2~5份、肉桂2~5份、两面针2~5份、伸筋草2~5份、大红钻2~5份、薜荔1~3份、娃儿藤2~5份、姜黄1~3份、山苍子1~3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组合物具有通调龙路、火路,祛风毒,散寒毒,除湿毒,止疼痛的作用,适用于风、寒、湿毒侵袭人体,阻滞龙路、火路而出现的各种疾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民族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壮医药艾条组合物。
技术介绍
灸法起源于人类开始使用火之后的旧石器时代,完善于春秋战国,发展于唐朝,在宋朝达到鼎盛时期。由于历史原因,清朝以后灸法受到限制。自20世纪50年代起,灸法重新得到医学界重视。据统计,自50年代以来,运用灸法或以灸法为主治疗的病种就达100多种。同时,在这一时期,灸法得到了重要突破性进展。灸法作为壮医常用外治手段之一,被广泛运用于治疗风、寒、湿毒侵袭人体,阻滞龙路、火路而出现的各种疾病。壮医在长期运用灸法治疗疾病中形成了成熟的理论基础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专利技术人在继承和发展壮医传统灸法的基础上,进行壮医药艾条组合物及其用途的探索,专利技术了一种壮医药艾条组合物。临床观察表明,运用治疗风、寒、湿毒侵袭人体,阻滞龙路、火路而出现的各种疾病,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并具有相对经济的特点,适于临床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壮医药艾条组合物,该壮药组合物具有通调龙路、火路,祛风毒,散寒毒,除湿毒,止疼痛的作用,适用于风、寒、湿毒侵袭人体,阻滞龙路、火路而出现的各种疾病。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种壮医药艾条组合物,由如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制成:艾绒60 %?85 %、壮药添加剂15%?40%;所述壮药添加剂的原料重量份配比为:暖骨风2?5份、大风艾2?5份、肉桂2?5份、两面针2?5份、伸筋草2?5份、大红钻2?5份、娃儿藤2?5份、姜黄I?3份、山苍子I?3份。本专利技术壮医药艾条组合物中药物添加剂所包括原料的特性:暖骨风:瑞香科植物毛瑞香Daphneodora Thunb.var.atrocaulis Rehd.的全株;性味:味淡、微辛,性微温,有小毒;功效:怯风除湿,调经止痛;主治:治风湿骨痛、手足麻木、月经不调、闭经、产后风湿、跌打损伤、骨折、脱臼。大风艾:壮名Go’ngaihlaux,菊科植物大风艾Blumea balsamife DC.的地上部分;性味:味辛、微苦,性温;功效:祛风毒,除湿毒,止泻,活血;主治:痧病、头痛、风湿痹痛、泄泻、痢疾、绦虫病、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痈疮、癣疮、皮肤瘙痒。肉桂:壮名Naenggveiq,棒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性味:味辛、甘,性大热;功效:祛寒毒,通龙路,止痛;主治:风湿痹痛、腰痛、阳痿、寒疝疼痛、痛经等。两面针:壮名Gocaenglo j,芸香科植物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的干燥根;性味:味辛、苦,性微温,小毒;功效:通龙路,祛风毒,除湿毒,通络,消肿止痛;主治:风湿痹痛、筋骨疼痛、中风偏瘫、咽痛、牙痛、胃痛、蛔虫腹痛、疝痛、跌打损伤、痈疮、烫伤、蛇伤。伸筋草:壮名Gosoengninz,石松科植物铺地娱蚁Palhinhaeacernua(L.)Francoet Va sc.全草;性味:味苦、辛,性平;功效:通龙路,祛风毒,除湿毒,止咳嗽;主治:风湿痹痛、关节酸痛、跌打损伤、小儿惊风、小儿麻痹后遗症、带状疱疹等。大红钻:五味子科植物异形南五味子Kadsura heteroclita(Roxb.)Craib.的根、老藤;性味:味辛,性微温;功效:祛风除湿,理气止痛,活血散瘀,消肿,舒筋活络;主治:治风湿、腰腿痛、坐骨神经痛、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月经痛、产后腹痛、产后风瘫、跌打损伤。薜荔:壮名Gobizli,桑科植物薜荔Ficus pumilab L.的茎、叶;性味:味酸、性凉;功效:清热毒,祛风毒,除湿毒,通龙路,调水道;主治:风湿痹痛、泄泻、痢疾、跌打损伤等。娃儿藤:壮名Gosamcib1egdang,为萝蘑科植物卵叶娃儿藤Ty lophora ovate(Lindl.)H ook.et Steud.的全株;性味:味辛,性温;功效:通龙路,祛风毒,除湿毒,化痰止咳,散瘀止痛,解蛇毒;主治:风湿痹痛、咳嗽痰多、跌打肿痛、毒蛇咬伤。姜黄: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longa L.的干燥根茎;性味:味辛、苦,性温;功效: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主治: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胸胁剌痛、闭经、癥瘕。山苍子:樟科植物山鸡椒Litsea cubeba(Lour.)Pers.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味辛,性温;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主治:寒湿郁滞、胃寒呕逆、脘腹冷痛、寒疝腹痛、小便浑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方中两面针、伸筋草、大红钻三者为主药;娃儿藤、姜黄、山苍子为帮药;暖骨风、大风艾、肉桂为公药;薜荔为母药,全方主帮公母合用,其中两面针、伸筋草、大红钻具有通调龙路、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作用;暖骨风,味辛,性微温,具有祛风除湿、止痛之效;大风艾,味辛,性温,能祛风毒、除湿毒;肉桂,味辛,性大热,散寒毒之效尤峻,三者合用,以达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之效;薜荔性凉,能清热毒,通龙路,为治疗风湿痹痛之效药;娃儿藤、姜黄、山苍子三者行气止痛。全方主帮公母合用,从而达到畅通龙路火路,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的作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是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任何限制。实施例1:—种壮医药艾条组合物壮由如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制成:艾绒70%、壮药添加剂30%;所述壮药添加剂的原料重量份配比为:暖骨风3份、大风艾3份、肉桂3份、两面针4份、伸筋草4份、大红钻4份、薜蒸I份、娃儿藤2份、姜黄2份、山苍子2份。制备方法:壮药添加剂按重量份分别称取各原料后研成细粉,全部过100目筛,混匀。分别取艾绒35克和过100目筛后的壮药添加剂15克,取桑皮纸一张,宽约30cm,摊平,将所述艾绒均匀铺于桑皮纸上,再将所述壮药添加剂均匀掺在艾绒中,将桑皮纸卷紧,外用鸡蛋清涂抹,再糊上一张桑皮纸,两头留空纸约lcm,捻紧,阴干后即可制得所述艾条。使用方法:点燃上述制得的艾条,距皮肤2cm,对患者内膝眼穴、外膝眼穴、阴陵泉穴、血海穴及局部压痛点进行温和灸40分钟,每天I次,10天I个疗程,连续使用3个疗程。典型病例:吕某某,女,45岁,公务员,患类风湿关节炎2年,就诊时双侧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曾服用多种西药治疗,效不显。按上述方法进行艾灸治疗,30天后,双侧膝关节肿胀消退,疼痛明显改善,已正常活动。苟某某,女,61岁,退休职工,患类风湿关节炎I年,就诊时右侧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按上述方法进行艾灸治疗,30天后右膝关节疼痛消失,活动正常。实施例2:一种壮医药艾条组合物壮由如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制成:艾绒65%、壮药添加剂35%;所述壮药添加剂的原料重量份配比为:暖骨风4份、大风艾4份、肉桂3份、两面针5份、伸筋草5份、大红钻4份、薜蒸2份、娃儿藤3份、姜黄3份、山苍子3份。制备方法:壮药添加剂按重量份分别称取各原料后研成细粉,全部过100目筛,混匀。分别取艾绒32.5克和过100目筛后的壮药添加剂17.5克,取桑皮纸一张,宽约30cm,摊平,将所述艾绒均匀铺于桑皮纸上,再将所述壮药添加剂均匀掺在艾绒中,将桑皮纸卷紧,外用鸡蛋清涂抹,再糊上一张桑皮纸,两头留空纸约lcm,捻紧,阴干后即可制得所述艾条。使用方法:点燃上述制得的艾条,距皮肤2cm,对患者肩井穴、手三里穴及局部压痛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壮医药艾条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制成:艾绒60%~85%、壮药添加剂15%~40%;所述壮药添加剂的原料重量份配比为:暖骨风2~5份、大风艾2~5份、肉桂2~5份、两面针2~5份、伸筋草2~5份、大红钻2~5份、薜荔1~3份、娃儿藤2~5份、姜黄1~3份、山苍子1~3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宇舟,黄安,张青槐,唐静,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