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4684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2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防止电池内发生腐蚀的二次电池。另外,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设置有电极接片;罐构件,容纳电极组件并包括用于在内部压力增加时排放气体的排气部;以及保护构件,防止电极接片和排气部彼此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二次电池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1月7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6-0002045号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将上述专利申请作为整体结合在此。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二次电池,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防止电池内发生腐蚀的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当未获得供应到建筑物的AC电力,或根据被各种电气和电子设备包围的生活环境而需要DC电力时,使用电池(cell,电池单元),其经由物理或化学反应产生电力,从而将产生的电力供应到外部。在这样的电池中,通常使用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这些电池都是利用化学反应的化学电池。一次电池是可消耗的电池,统称为干电池。另外,二次电池是通过使用可多次重复电流和物质之间的氧化还原过程的材料而制造的可再充电电池。当通过电流对材料进行还原反应时,充入电力,而当对材料进行氧化反应时,放出电力。这种充电-放电反复地进行以发电。二次电池的锂离子电池经由以下工艺制造。将活性材料以预定的厚度施用到正极导电箔和负极导电箔的每一个,将隔板置于正极导电箔和负极导电箔之间,然后,将其中正极导电箔、隔板和负极导电箔以包卷形或圆柱形卷绕若干次的电极组件容纳于圆筒形或棱柱形的罐、袋等中以将所得产品进行密封,由此制造锂离子电池。一种根据现有技术的锂离子电池的壳体公开在韩国专利公开第10-1997-0054691号中。根据现有技术的锂离子电池的壳体包括在罐的底表面中的排气口以在内部压力增加时排放气体。然而,罐的预镀镍(Ni)层会被为了形成排气口而引入的冲压(punch)损坏。另外,当负极接片进行焊接时,接片的一部分可能会弯曲。另外,当弯曲的接片与排气孔接触时,由于在焊接期间施加的阻性电流,镍层会额外地损失,从而加速了罐内的腐蚀。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因此,已做出本专利技术以解决以上提及的局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能够防止电极组件的接片构件与罐构件的排气部接触。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设置有电极接片;罐构件,所述罐构件容纳电极组件并包括用于在内部压力增加时排放气体的排气部;以及保护构件,所述保护构件防止电极接片和排气部彼此接触。保护构件可附接到电极接片。保护构件可包括由聚丙烯(PP)、聚酰亚胺(PI)、或聚酯(PET)制成的至少一个粘附膜。保护构件可具有3um至50um的厚度。保护构件可附接到2mm至7mm的宽度的电极接片。电极接片可包括负极接片。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电极接片与排气部的接触可被阻隔,从而防止在罐构件内发生腐蚀。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仅通过附接具有绝缘的粘附膜,电极接片与排气部之间的接触即被阻隔,因此容易制造。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主要部分的构造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二次电池的电极接片和排气部彼此接触的状态的视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将保护构件附接到电极接片的状态的后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优选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或词语不应解释为受限于词典意义,而是应通过专利技术人在使他/她能够定义术语从而以他人所见之最佳方式来描述他/她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作为适当概念来理解。因此,在此描述的实施方式和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穷举的,并将理解的是,可以做出各种等同物来代替这些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便于描述和清楚起见,各组件或构成组件的特定部分的每一个的尺寸被放大、省略、或示意性地示出。因此,每一元件的尺寸并不完全地反映实际的大小。而且,为了免于不必要地模糊本专利技术的主题,将排除与公知的功能或构造有关的详细描述。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主要部分的构造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10,电极接片11置于其上;罐构件20,容纳电极组件10并包括用于在内部压力增加时排放气体的排气部21;以及保护构件30,防止电极接片11和排气部21彼此接触。电极组件10包括:正极,所述正极具有的两个表面均涂覆有正极活性材料;负极,所述负极具有的两个表面均涂覆有负极活性材料;和隔板,所述隔板置于正极和负极之间以防止正极和负极短路并且只允许锂离子移动。另外,在圆柱型二次电池的情况下,电极组件10以近乎圆形进行卷绕并容纳于圆柱形的罐构件20中。罐构件20可由铝(Al)、铁(Fe)、或其合金制成,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罐构件20并不限于以上描述的材料。硫属化合物(chalcogenide)用作正极活性材料。硫属化合物的示例性实例包括复合金属氧化物,诸如LiCoO2、LiMn2O4、LiNiO2、LiNi1-xCoxO2(0<x<1)、和LiMnO2。负极活性材料的示例性实例包括碳(C)基材料、硅(Si)、锡(Sn)、氧化锡、复合锡合金、过渡金属氧化物、锂金属氮化物、或锂金属氧化物。另外,一般来说,正极是由铝(Al)材料制成,负极是由铜(Cu)材料制成。例如,隔板可通过将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共聚物)施用到选自由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聚丙烯(PP)、以及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的共聚物所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材料而制造,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上述材料。另外,正极可由铝(Al)材料制成,并且未涂覆有活性材料的未涂覆部形成在正极的两个表面的至少一个表面的一端上。另外,负极可由铜(Cu)材料制成,并且未涂覆活性材料的未涂覆部形成在负极的两个表面的至少一个表面的一端上。另外,电极接片11附接到正极和负极的每一个的未涂覆部,并电连接到电极组件10的外部。附接到正极的未涂覆部的电极接片11可以是正极接片,附接到负极的未涂覆部的电极接片11可以是负极接片。在本专利技术中,电极接片11可以是正极接片和负极接片之一。在下文中,将会把负极接片作为一个实施例来描述。图2是示出二次电池的电极接片和排气部彼此接触的状态的视图。如图2所示,由于电动车辆的应用的扩大,圆柱型电池和棱柱型电池的罐构件20在安全性方面上开始加强力度。为了防止在电池爆炸时爆炸效应扩大到周围环境,排气部21被设置在罐构件20的底部。排气部21形成为比罐构件20的底部的其他部分更薄,以使得当罐构件20的内部压力增加时,在被切开的同时,罐构件20中产生的气体被排出到外部。然而,在罐构件20的底部被冲压(punch)以形成排气部21的同时,罐构件20的预镀镍(Ni)层会损失。另外,电极组件10的电极接片11的负极接片是置于罐构件20的底部上以与排气部21接触。因此,在将负极接片焊接到罐构件20的同时,由于在焊接期间施加的阻性电流,镍(Ni)层会通过排气部21额外地损失,从而加速了罐内的腐蚀。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为了防止罐构件20内发生腐蚀,将保护构件30附接到负极接片以防止负极接片与排气部21接触。图3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将保护构件附接到电极接片的状态的后侧示意图。如图3所示,保护构件30可提供为由聚丙烯(PP)、聚酰亚胺(PI)、聚酯(PET)等制成的至少一个粘附膜,其具有优异的绝缘性和耐热性并附接到负极接片。具体地,优选的是,保护构件30附接到宽度为2mm至7mm的负极接片,以便粘合到负极接片的与排气部21接触的表面。另外,优选的是,保护构件30具有3um至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二次电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10),所述电极组件设置有电极接片(11);罐构件(20),所述罐构件容纳所述电极组件(10)并包括用于在内部压力增加时排放气体的排气部(21);和保护构件,所述保护构件防止所述电极接片(11)和排气部(21)彼此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1.07 KR 10-2016-0002045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10),所述电极组件设置有电极接片(11);罐构件(20),所述罐构件容纳所述电极组件(10)并包括用于在内部压力增加时排放气体的排气部(21);和保护构件,所述保护构件防止所述电极接片(11)和排气部(21)彼此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保护构件(30)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菅秀柳德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LG化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