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束控制部件、发光装置、面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4577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束控制部件包括:第一凹部的内表面的、包括第一入射面及第二入射面的入射面;出射面;以及第二凹部。第一入射面和第二入射面的交点配置在比第一凹部的开口缘部更靠中心轴侧的位置。第二入射面在第一入射面侧端处的切线相对于与中心轴正交的第一虚拟直线的角度,小于第一入射面在第二入射面侧端处的切线相对于第一虚拟直线的角度。光束控制部件在将与中心轴正交且通过该开口缘部的第二虚拟直线与第二凹部的顶部之间的间隔设为h1,将第二入射面处的光的入射位置与第二虚拟直线之间的间隔设为h2,将入射位置与该顶部在与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的距离设为d,将入射位置处的光的折射角设为θ1,将入射位置的切线相对于第二虚拟直线的角度设为θ2的情况下,满足h1<h2+d×cot(θ1+θ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光束控制部件、发光装置、面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配光进行控制的光束控制部件、具有该光束控制部件的发光装置、面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液晶显示装置等透射式图像显示装置中,有时使用直下式的面光源装置作为背光源。近年来,开始使用具有多个发光元件作为光源的直下式的面光源装置。例如,直下式的面光源装置具有基板、多个发光元件、多个光束控制部件(透镜)、光漫射部件。发光元件例如是白色发光二极管等发光二极管(LED)。多个发光元件以矩阵状配置于基板上。在各发光元件之上配置有使从各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向基板的面方向扩展的光束控制部件。从光束控制部件射出的光通过光漫射部件漫射,呈面状照射被照射部件(例如液晶面板)。图1A、图1B、图1C是表示以往的光束控制部件的结构的图。图1A是从背面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图1B是从背面侧观察到的剖面立体图,图1C是剖面图。此外,在图1A、图1B中省略了配置于背面侧的支脚部。如图1A~图1C所示,以往的光束控制部件20具有入射面22、出射面24。入射面22是在与发光元件相对而配置的背面上形成的第一凹部的内表面,使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光束控制部件、发光装置、面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束控制部件,对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配光进行控制,包括:入射面,其是以与所述光束控制部件的中心轴相交的方式配置于背面侧的第一凹部的内表面,使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出射面,其以与所述中心轴相交的方式配置于表面侧,且使由所述入射面入射的光向外部射出;以及第二凹部,其以包围所述入射面的方式配置于背面侧,所述入射面具有:第一入射面,其配置成与所述中心轴相交;以及第二入射面,其配置成连接所述第一入射面的外缘部与所述第一凹部的开口缘部,在包含所述中心轴的剖面中,所述第一入射面和所述第二入射面的交点配置在比所述第一凹部的开口缘部更靠所述中心轴侧的位置,在所述剖面中,所述第二入射面在所述第一入射面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9.03 JP 2015-174013;2015.10.07 JP 2015-199451.一种光束控制部件,对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配光进行控制,包括:入射面,其是以与所述光束控制部件的中心轴相交的方式配置于背面侧的第一凹部的内表面,使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出射面,其以与所述中心轴相交的方式配置于表面侧,且使由所述入射面入射的光向外部射出;以及第二凹部,其以包围所述入射面的方式配置于背面侧,所述入射面具有:第一入射面,其配置成与所述中心轴相交;以及第二入射面,其配置成连接所述第一入射面的外缘部与所述第一凹部的开口缘部,在包含所述中心轴的剖面中,所述第一入射面和所述第二入射面的交点配置在比所述第一凹部的开口缘部更靠所述中心轴侧的位置,在所述剖面中,所述第二入射面在所述第一入射面侧的端部处的切线相对于与所述中心轴正交的第一虚拟直线的倾斜角度,小于所述第一入射面在所述第二入射面侧的端部处的切线相对于所述第一虚拟直线的倾斜角度,并满足以下的式(1):[数学式1]h1<h2+d×cot(θ1+θ2)式(1)在上述式(1)中,h1是所述剖面中的、与所述中心轴正交且通过所述第一凹部的开口缘部的第二虚拟直线、与所述第二凹部的顶部之间的间隔,h2是所述剖面中的、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且由所述第二入射面入射的任意的光的入射位置、与所述第二虚拟直线之间的间隔,d是所述剖面中的、所述入射位置与所述第二凹部的顶部在与所述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的距离,θ1是所述剖面中的、由所述入射位置入射的所述任意的光的折射角,θ2是所述剖面中的、所述入射位置处的切线相对于所述第二虚拟直线的倾斜角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束控制部件,其中,在所述剖面中,所述第二入射面的切线相对于所述第一虚拟直线的倾斜角度随着从所述第一入射面的外缘部靠近所述第一凹部的开口缘部,逐渐变小、或逐渐变大、或固定。3.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持田俊彦高鸟洋
申请(专利权)人: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