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叠式便携拖鞋,包括:鞋底本体及其连接在鞋底本体上的鞋面,其特点是:所述的鞋面由从鞋底本体前掌向外延伸的部分组成;在鞋底本体上设置有鞋面固定件;其中,所述的鞋底本体前掌的端部向内凹陷形成有一凹口,所述的鞋面是从鞋底本体前掌内外两侧分别向下且沿鞋底本体后掌延伸成一环状而形成,在该鞋面中央设有一卡口;由此;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占居过多的空间,方便携带与储运;因此穿着既舒服又跟脚,便于行走。(*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涉及一种拖鞋,尤其涉及一种不占居过多的空间、并且方便携带的自叠式便携拖鞋。目前人们通常所穿着的拖鞋由鞋底与其两端与鞋底连接的鞋面组成,而鞋面的中部是悬空在鞋底的上面。这种现有技术的拖鞋虽然穿着较舒适,但是,无论何时鞋面均悬空于鞋底的设计,使之占居了至少两倍于鞋底的空间,它不仅给储存运输带来了双倍的空间与费用,并且给出门旅行的人们带来不便。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自叠式便携拖鞋,它不仅携带方便,并且不占居过多的空间。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叠式便携拖鞋,包括鞋底本体及其连接在鞋底本体上的鞋面,其特点是所述的鞋面由从鞋底本体前掌向外延伸的部分组成;以及,设置在鞋底本体上的鞋面固定件。在上述的自叠式便携拖鞋中,其中,所述的鞋底本体前掌的端部向内凹陷形成有一凹口。在上述的自叠式便携拖鞋中,其中,所述的鞋面是从鞋底本体前掌内外两侧分别向下且沿鞋底本体后掌延伸成一环状而形成,在该鞋面中央设有一卡口。在上述的自叠式便携拖鞋中,其中,所述的鞋面固定件由支撑杆与固定纽组成,该支撑杆设置在鞋底本体前掌凹口内,而固定纽则连接在支撑杆的端口上,并且当位于鞋底本体后掌的鞋面向前掌弯曲时,固定纽便卡设在鞋面中央的卡口中。在上述的自叠式便携拖鞋中,其中,所述的鞋面是沿从鞋底本体前掌内外两侧的上下两端分别向外且相向延伸成环状的两个半圆弧形组成,所述的鞋面固定件可设置在鞋面其中一个半圆弧形上,而在鞋面的另一个半圆弧形上可设置与相对面的鞋面固定件相配合的卡口。在上述的自叠式便携拖鞋中,其中,在所述的鞋底本体前掌底部设有一层防滑层。在上述的自叠式便携拖鞋中,其中,在所述的鞋底本体后掌底部设有一后跟。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本技术由于设置了从鞋底本体前掌向外延伸的部分组成鞋面及其鞋面固定件,当需使用时可自叠成一拖鞋,而不使用时可舒展成一平面,因此,本技术不占居过多的空间,方便携带与储运;2.本技术由于通过由支撑杆与固定纽组成的鞋面固定件,当使用时固定纽便卡设在鞋面的卡口中,从而使拖鞋形成船形状态,因此穿着既舒服又跟脚,便于行走。通过以下对本技术自叠式便携拖鞋若干一实施例结合其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目的、具体结构特征和优点。其中,附图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自叠式便携拖鞋一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自叠式便携拖鞋一实施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自叠式便携拖鞋一实施例中鞋面向上掀起的动作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自叠式便携拖鞋一实施例中鞋面固定件穿越鞋面的动作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自叠式便携拖鞋又一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图5所示,这是本技术自叠式便携拖鞋的一实施例。本技术自叠式便携拖鞋包括鞋底本体10及其连接在鞋底本体10上的鞋面20,与现有技术拖鞋不同的是,鞋面20由通过从鞋底本体10前掌11向外延伸的部分组成,并且在鞋底本体10上设置有能固定鞋面的鞋面固定件30。其中,在所述的鞋底本体10前掌11的端部形成有一凹口111;所述的鞋面20是从鞋底本体10前掌11的内外两侧分别向下延伸而形成,并且它们沿鞋底本体10后掌12延伸成一环状,在该鞋面20中央设有一向内凹进的卡口23;而鞋面固定件30由支撑杆31与固定纽32组成,该支撑杆31设置在鞋底本体10前掌11的凹口111内,而固定纽32则固定连接在支撑杆31的端口上,并且当位于鞋底本体10后掌12的鞋面20向前掌11弯曲时,固定纽32便卡设在鞋面20中央的卡口23中。如图3至图5所示,这是本技术自叠式便携拖鞋一实施例中鞋面向上掀起的、鞋面固定件与鞋面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当使用本技术时,将位于鞋底本体10后掌12且成一环状的鞋面20向上掀起(见图3),而将位于鞋底本体10前掌11凹口111中的鞋面固定件30的固定纽32从鞋面20下部向上穿入,并卡设在鞋面20在鞋面20中央的卡口23中,由此便完成了本技术自叠式便携拖鞋的组合。该支撑杆31设置在鞋底本体10前掌11的凹口111内,而固定纽32则固定连接在支撑杆31的端口上,并且当位于鞋底本体10后掌12的鞋面20向前掌11弯曲时,固定纽32便卡设在鞋面20中央的卡口23中。如图6所示,这是本技术自叠式便携拖鞋的又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的鞋面20是设置在鞋底本体10前掌11的两侧,它们是从鞋底本体10前掌11内外两侧的上下两端分别向外且相向延伸成环状的两个半圆弧形21、22组成,在鞋面20其中一个半圆弧形21的鞋面20上可设置一鞋面固定件30,而在鞋面20另一个半圆弧形22的鞋面20上可设置与相对面的鞋面固定件30相配合的卡口23。使用时,将位于鞋面20其中一个半圆弧形21上的鞋面固定件30固定纽32从鞋面20另一个半圆弧形22由下往上穿入,并卡设其中的卡口23中,由此便完成了本技术自叠式便携拖鞋的又一种的组合方式。如图2所示,本技术为了使人们穿着舒适,在鞋底本体10前掌11底部设有一层防滑层13,该防滑层13不仅起到防滑与舒适的作用,并且使之更加牢固;另外,在鞋底本体10后掌12底部还设有一后跟14,它既平衡人的重心以防止重心型后移,也起到了加强的作用。综上所述,本技术自叠式便携拖鞋由于设置了从鞋底本体前掌向外延伸的部分组成鞋面及其鞋面固定件,当需使用时可自叠成一拖鞋,而不使用时可舒展成一平面,因此,本技术不占居过多的空间,方便携带与储运;同时,由于通过由支撑杆与固定纽组成的鞋面固定件,当使用时固定纽便卡设在鞋面的卡口中,从而使拖鞋形成船形状态,因此穿着既舒服又跟脚,便于行走;为此,它是居家旅游的好伴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叠式便携拖鞋,包括:鞋底本体(10)及其连接在鞋底本体(10)上的鞋面(2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鞋面(20)由从鞋底本体(10)前掌(11)向外延伸的部分组成;以及,设置在鞋底本体(10)上的鞋面固定件(3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自叠式便携拖鞋,包括鞋底本体(10)及其连接在鞋底本体(10)上的鞋面(2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鞋面(20)由从鞋底本体(10)前掌(11)向外延伸的部分组成;以及,设置在鞋底本体(10)上的鞋面固定件(3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叠式便携拖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鞋底本体(10)前掌(11)的端部向内凹陷形成有一凹口(11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叠式便携拖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鞋面(20)是从鞋底本体(10)前掌(11)内外两侧分别向下且沿鞋底本体(10)后掌(12)延伸成一环状而形成,在该鞋面(20)中央设有一卡口(2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叠式便携拖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鞋面固定件(30)由支撑杆(31)与固定纽(32)组成,该支撑杆(31)设置在鞋底本体(10)前掌(11)凹口(111)内,而固定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耿明,蔡燕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郭跃华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