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水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4427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自动水栓具备:保持部(6),通过使出水头(3)的后端(3b)侧能够装卸且能够拉出地卡合到支撑体(1)而保持出水头(3);和导向部(8),向出水头(3)的拉出方向(T1)的前方突出,并且当拉出的出水头(3)返回到支撑体(1)的前端侧时与出水头(3)卡合并且顺着沿拉出方向(T1)的方向引导出水头(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自动水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水栓。本申请基于2015年8月31日在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15-171227号要求优先权,并且在此援引其内容。
技术介绍
以往,在厨房柜台、洗手间或盥洗室的洗脸化妆台等中使用自动水栓(自动水栓装置)。自动水栓被构造为当红外线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或电波传感器等检测传感器(传感器部)检测到手等物体时自动出水,并且当物体脱离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区域内时自动止水。上述自动水栓例如具备出水部,所述出水部具有:支撑体,其基端被固定在厨房柜台或洗脸化妆台的顶板等上,并且突出设置于所述顶板;和头部,具备用于吐出水的出水口且被配设在支撑体的前端侧,并且被设置为相对于支撑体能够装卸且能够拉出,在出水部的支撑体上设置有检测传感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根据前述结构,当手等被检测物体配置在出水口侧时,通过设置于支撑体的检测传感器来检测被检测物体,并且从出水部自动出水。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自动水栓被配置为俯视时检测传感器和保持在支撑体上的状态的出水头的拉出方向的后端部分重叠。另外,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自动水栓被构造为在拉出的头部返回到原来状态且被保持在支撑体上的状态下,支撑体和出水头的外表美观且成为一体。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15-105517号公报但是,上述的现有自动水栓有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如果通过将传感器部(检测传感器)配置在出水头的上方或面前(使用者侧)而构造出水部,则当出水头返回到支撑体时,使用者的手会盖住传感器部,难以看见安装有出水头的部分(即,支撑体的前端),并且难以将出水头返回到支撑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提供一种自动水栓,其能提高相对于支撑体装卸出水头时的操作性,特别能够大幅提高将出水头返回到支撑体且安装到支撑体时的操作性。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水栓具备:支撑体,通过固定后端侧而突出设置;出水头,被设置为与软管连接,并且被能够装卸且能够拉出地支撑在所述支撑体的前端侧;和传感器部,以沿上下方向或前后方向与所述出水头重叠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出水头的上方或面前的所述支撑体的前端侧,所述自动水栓的特征在于,具备:保持部,通过使所述出水头的后端侧能够装卸且能够拉出地嵌合到所述支撑体,从而保持所述出水头;和导向部,向所述出水头的拉出方向的前方突出,当拉出的所述出水头返回到所述支撑体的前端侧时与所述出水头卡合,并且顺着沿所述拉出方向的方向引导所述出水头。在此,本专利技术中的“上方或面前”还包含作为上方且面前的倾斜状态(斜上方的面前)。另外,优选在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水栓中,所述导向部被设置为与所述传感器部和所述保持部连结。此外,优选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水栓具备设置于所述导向部的所述拉出方向的前端侧的倾斜部,所述前端侧被形成为尖状。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水栓能够提高相对于支撑体装卸出水部的出水头时的操作性,特别能够大幅提高将出水头返回到支撑体时的操作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洗脸化妆台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水栓的出水部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水栓的出水部的立体图,表示从支撑体拉出出水头后的状态的图。图4是图3所示的X1-X1线向视情况下的剖视图,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水栓的出水部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水栓的出水部的传感器及支撑体的立体图。图6是图3所示的X2-X2线向视情况下的剖视图,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水栓的出水部的导向部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1至图6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水栓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自动水栓A例如被设置于洗脸化妆台B,该自动水栓A具备支撑体1和用于吐出水的出水口2。自动水栓A具备由出水头3构造的出水部4,该出水头3被设置于支撑体1的前端侧,并且被设置为相对于支撑体1能够装卸且能够拉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台1被固定并突出设置在洗脸化妆台B的外壳或洗脸盆的立壁面等上。出水部4(自动水栓A)向倾斜下方突出设置。本实施方式的出水部4设置在支撑体1的前端侧。出水部4被构造为一体具备传感器部5和支撑体1,其中,该传感器部5具有检测传感器5a。出水部4被构造为当检测传感器5a(传感器部5)检测到手等物体时自动出水,并且当物体脱离检测传感器5a的检测范围时自动止水。此外,自动水栓A被构造为在例如打水的情况等欲持续长时间出水时,也可以通过对手动操作部进行操作而用作手动水栓。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部5设置在由支撑体1保持的状态的出水头3的上方(或面前),并且被设置为在上下方向(或前后方向)上与出水头3重叠。传感器部5和出水头3的剖面分别被形成为大致半圆形状。传感器部5和出水头3被构造为传感器部5和出水头3彼此重叠,并且被构造为在通过使传感器部5的平面状的下表面5b与出水头3的平面状的上表面3a平面接触而彼此相对地保持出水头3的状态下,将传感器部5和出水头3接合后的出水部4的前端部分为大致圆柱状。如图3至图6所示,在与出水头3的后端面3b进行侧面接触且与后端面3b相对的支撑体1的前面1a上设置有圆筒状的保持部6,该保持部6向出水头3的拉出方向T1的前方侧突出。通过在保持部6的内部进退自如地插入软管(挠性管)7且使软管7的前端与出水头3连接,从而将出水头3设置为能够出水且能够拉出。如图6所示,在出水头3的后端面3b上形成有凹状的嵌合孔3c。通过将从支撑体1拉出的出水头3返回到支撑体1时使保持部6与嵌合孔3c嵌合,从而出水头3被构造为相对于支撑体1能够装卸,并且被保持在支撑体1上。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水栓A中设置有平板状的导向部8,该导向部8从支撑体1的前面1a向拉出方向T1的前方延伸。另外,如图6所示,在出水头3上设置有从后端面向拉出方向T1的前方凹陷的导向凹部9。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传感器部5与保持部6之间设置有导向部8。如图5所示,导向部8的下端与保持部6的上部相连。导向部8向保持部6的上方突出设置。导向部8的上端与传感器部5的平面状的下表面5b相连。即,导向部8被一体地连结到传感器部5及保持部6。另外,在沿拉出方向T1的导向部8的延伸方向的前端侧设置有大致三角状的切口。通过设置该切口,在导向部8的延伸方向的前端侧设置有倾斜部8a。随着从倾斜部8a的后端侧朝向前端,倾斜部8a的下端靠近上端侧。换言之,导向部8被形成为在前端侧具备尖部8b。随着从后端侧朝向前端,尖部8b的高度方向的尺寸逐渐减小。另外,导向部8的尖部8b的前端,即导向部8与传感器部5的下表面5b之间的接点被配设在比保持部6的前端更靠拉出方向T1的内侧的位置上。在由上述结构形成的本实施方式的自动水栓A中,在支撑体1的前端侧设置有导向部8,在出水头3上设置有导向凹部9。根据这些结构,当出水头3从拉出状态返回到原来状态时,通过使保持部6与出水头3的嵌合孔3c嵌合,并且通过进行使出水头3绕轴线旋转的操作等,调整出水头3的位置及朝向,从而能够使导向部8与导向凹部9容易卡合。如上述,通过导向凹部9与导向部8卡合,从而沿顺着拉出方向T1的前后方向引导出水头3。即,以出水头3的轴线方向沿拉出方向T1的方式引导出水头3。因此,能够良好地嵌合保持部6的同时,将出水头3收纳在原来的位置上。另外,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动水栓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水栓,具备:支撑体;出水头,被设置为与软管连接,并且能够装卸且能够拉出地被支撑在所述支撑体的前端侧;和传感器部,以在上下方向或前后方向上与所述出水头重叠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出水头的上方或前面的所述支撑体的前端侧,所述自动水栓的特征在于,具备:保持部,通过使所述出水头的后端侧能够装卸且能够拉出地嵌合到所述支撑体,从而保持所述出水头;和导向部,向所述出水头的拉出方向的前方突出,并且当拉出的所述出水头返回到所述支撑体的前端侧时与所述出水头卡合,并且顺着沿所述拉出方向的方向引导所述出水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8.31 JP 2015-1712271.一种自动水栓,具备:支撑体;出水头,被设置为与软管连接,并且能够装卸且能够拉出地被支撑在所述支撑体的前端侧;和传感器部,以在上下方向或前后方向上与所述出水头重叠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出水头的上方或前面的所述支撑体的前端侧,所述自动水栓的特征在于,具备:保持部,通过使所述出水头的后端侧能够装卸且能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海洋辅佐藤彰吾坂田真也清水和幸
申请(专利权)人:骊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