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径向剖分蜗壳式多级离心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35400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高效径向剖分蜗壳式多级离心泵,设计一种离心泵,尤其是一种使用高温、高压、低气蚀等工况条件下的重工位高效径向剖分蜗壳式多级离心泵。高效径向剖分蜗壳式多级离心泵包括:驱动端轴承部件、密封部件、吸入泵盖、首级叶轮、静过流部分、次级叶轮、吐出泵盖、非驱动端轴承部件及轴;轴穿过静过流部分,并装上首级叶轮和次级叶轮;吸入泵盖通过螺柱和螺母装于静过流部分的前部;吐出泵盖通过螺柱和螺母装于静过流部分的后部;吸入泵盖的外部依次装有密封部件和驱动端轴承部件;吐出泵盖的后部依次装有密封部件和非驱动端轴承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新颖、紧凑、加工简便、振动小、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故属于一种集经济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新型高效径向剖分蜗壳式多级离心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径向剖分蜗壳式多级离心泵
本技术所述的高效径向剖分蜗壳式多级离心泵,设计一种离心泵,尤其是一种使用高温、高压、低气蚀等工况条件下的重工位高效径向剖分蜗壳式多级离心泵。
技术介绍
目前在石油化工装置中,涉及一些高温、高压、低汽蚀要求的场合,在扬程要求较高时,选择泵设备会遇到以下问题:根据石化标准对叶轮出口线速度的要求确定叶轮个数,如果是3个叶轮时仍采用2个叶轮,就会造成泵的比转速降低,叶轮直径加大,效率下降,增加泵的磨蚀量、振动较大,影响泵的连续稳定运行;采用双层壳体多级离心泵,其结构复杂,尤其当汽蚀要求严格,首级采用双吸轮时,设备制造成本更高;采用普通的径向剖分蜗壳式3级泵,其次级叶轮采用对称布置,经常出现中间隔板与泵体之间有相对运动,出现运行故障;并且由于流道复杂造成铸造难度大、易堵塞、影响泵的使用效率。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高效径向剖分蜗壳式多级离心泵,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研究设计一种结构紧凑、效率高、振动小、使用寿命长的高效径向剖分蜗壳式多级离心泵。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高效径向剖分蜗壳式多级离心泵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径向剖分蜗壳式多级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效径向剖分蜗壳式多级离心泵包括:驱动端轴承部件(1)、密封部件(2)、吸入泵盖(3)、首级叶轮(4)、静过流部分(5)、次级叶轮(6)、吐出泵盖(7)、非驱动端轴承部件(8)及轴(9);轴(9)穿过静过流部分(5),并装上首级叶轮(4)和次级叶轮(6);吸入泵盖(3)通过螺柱和螺母装于静过流部分的前部;吐出泵盖(7)通过螺柱和螺母装于静过流部分(5)的后部;吸入泵盖(3)的外部依次装有密封部件(2)和驱动端轴承部件(1);吐出泵盖(7)的后部依次装有密封部件(2)和非驱动端轴承部件(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径向剖分蜗壳式多级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效径向剖分蜗壳式多级离心泵包括:驱动端轴承部件(1)、密封部件(2)、吸入泵盖(3)、首级叶轮(4)、静过流部分(5)、次级叶轮(6)、吐出泵盖(7)、非驱动端轴承部件(8)及轴(9);轴(9)穿过静过流部分(5),并装上首级叶轮(4)和次级叶轮(6);吸入泵盖(3)通过螺柱和螺母装于静过流部分的前部;吐出泵盖(7)通过螺柱和螺母装于静过流部分(5)的后部;吸入泵盖(3)的外部依次装有密封部件(2)和驱动端轴承部件(1);吐出泵盖(7)的后部依次装有密封部件(2)和非驱动端轴承部件(8)。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维亮李雪冰陈宝林杨玉玲兰佩宾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利欧华能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