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炉顶大钟同步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3280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液压炉顶的大钟同步驱动装置,包括大钟、扁担梁、拉杆、横梁、液压系统、导向装置和球体支座装置。在拉杆上方加装了导向接杆和导向滑套,拉杆和导向接杆在上、下滑套内作往复运动,由单独的下导向变为上、下双导向,使拉杆和大钟运行保持在垂线方向上。在缸体中部外壁的凸台下侧装有半球体,半球体下球面坐在半球座上球面中且在其中滑动,将油缸原固定支点变为铰点,使油缸柱塞同步运行。横梁与柱塞之间为活动铰,消除了因横梁变形加给柱塞上的侧向力。(*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炼铁高炉炉顶的装料设备,特别是液压炉顶的大钟同步驱动装置。现有液压炉顶大钟驱动系统中,大钟挂在扁担梁中部,扁担梁两端与拉杆铰接,油缸顶起横梁,带动拉杆,驱动大钟开关,由于油缸中部是由联接法兰直接固定在支座上,大钟驱动液压回路中未设置缓冲回路,大钟开关操作时冲击力很大,使用一阶段后,横梁弯曲,同时由于受安装精度、炉顶壳体热变形等因素的影响,使横梁上与两根柱塞联接处的尺寸小于油缸固定处尺寸(原设计两尺寸相等),柱塞运行时油缸密封处对柱塞产生侧向力,造成柱塞拉伤,当各柱塞受侧向力不同时,柱塞上升时呈爬行状态,使油缸不同步;另外由于拉杆只有一处下导向,导向套短,拉杆与导套之间间隙大,该处只起一个支点作用,而不能约束拉杆在垂直方向上,故油缸密封处参与大钟运行导向,这就更加重了不同步。不同步的结果是使油缸柱塞在全行程表面上拉出许多伤痕,破坏了密封面,高压油大量泄漏,造成系统保不住压,大钟关不严,大钟漏斗与炉顶托圈之间密封不好,大量煤气从大钟漏斗与大钟密封处和大钟与托圈之间漏出,当大钟上方的小钟下料时,煤气反吹大量粉尘喷出,炉顶漏出的油在炉顶高温下起火,需不断补充液压油,严重时还要更换柱塞,而更换一次柱塞要用6~7小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液压炉顶大钟驱动装置所存在的不足,改进并设计一种大钟同步驱动装置,保证大钟在垂线方向运行,消除使大钟不同步的各种约束力,使油缸柱塞同步运行。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改进措施是在拉杆上方加装了导向接杆和导向滑套,拉杆由原来单独的下导向变为上下双导向套共同完成导向,使拉杆运行保持在垂线方向上;油缸的安装方式由原来的中部法兰固定式改为中部球体支座来支撑,将油缸原固定支点变为铰点;为了消除因横梁变形加给柱塞上的侧向力,横梁与柱塞之间的联接为活动铰接。本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是与大钟相接的扁担梁两端连有拉杆,拉杆固定在横梁中间,拉杆下端装有下导向,油缸柱塞顶在横梁两端的底面。改进部分为拉杆穿过横梁的露出端与导向接杆相连接,在大钟运动行程内,拉杆和导向接杆外设有滑套,并在滑套内作往复运动,缸体中部设有半球体,半球体位于油缸外壁的缸体凸台下侧,半球体的下部球面置于半球座的上球面中且能在半球座中滑动,位于半球座底部的方型底座固定在炉体的油缸支座上,横梁与油缸柱塞之间的联接为活动铰接。关钟时,液压系统将压力油送至油缸内,推动柱塞上升,这时横梁带动两个拉杆上升,拉杆靠上下两处导向,导向接杆在上导向滑套内滑动,连在导向接杆上的拉杆在下导向套内滑动,两根拉杆提起扁担梁使大钟上升,直到关闭;开钟时,液压系统将油缸的油放回油箱,在自重作用下,大钟开启,使柱塞下降到大钟的下限位置。由于在缸体外设置了球体支座装置,半球体与半球座相对滑动,无论是横梁弯曲变形、安装误差还是炉顶热变形,都能保证柱塞在运行过程中,柱塞与油缸各自的轴线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所有变形因素的影响,都被两球面的相对滑动所消除,保证了油缸柱塞的同步运行。同时在横梁上部增加了一处上导向装置,与下导向一起同时对拉杆起导向作用,使拉杆运行在垂线方向上,也保证了大钟始终作垂线运动,避免了柱塞的拉伤和漏油,使大钟关钟严密。下面通过附图说明对本技术的实施方案作一详细描述。图1为大钟同步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大钟同步驱动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沿拉杆轴线方向的上导向装置剖视图。图4为沿缸体轴线方向的球体支座装置半剖示意图。图5为柱塞与横梁连接示意图。见图1图2,本技术包括大钟〔1〕,扁担梁〔3〕,拉杆〔5〕、横梁〔10〕,由液压油缸〔8〕油缸柱塞〔31〕等构成的液压系统,导向装置〔11〕和球体支座〔7〕装置,导向装置主要包括导向接杆〔14〕拉杆〔5〕导向滑套〔17〕、滑套座〔18〕、端盖〔20〕、下导向〔6〕,球体支座装置包括半球体〔29〕、半球座〔28〕方型底座〔35〕、油缸支座〔4〕。扁担梁〔3〕靠十字铰链〔2〕与大钟〔1〕铰接。大钟挂在扁担梁中间,液压油缸〔8〕的柱塞〔31〕顶在横梁〔10〕两端的底面上。在拉杆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装有上导向装置和下导向〔6〕,见图3,位于两油缸之间的拉杆所穿过横梁的露出端与导向接杆〔14〕相连接,其露出端的连接部位为外螺纹,与导向接杆的内螺纹孔连接配合,在大钟运动的行程内,拉杆〔5〕和导向接杆〔14〕外设有滑套〔17〕,导向接杆〔14〕在滑套内作往复运动,导向接杆在上导向滑套内滑动,拉杆在下导向套内滑动,滑套〔17〕置于滑套座〔18〕中,端盖〔20〕将滑套〔17〕压紧在滑套座〔18〕内,滑套座〔18〕固定在滑套支座〔12〕上,滑套支座〔12〕紧固在炉皮〔23〕外侧,在滑套座〔18〕的侧面装有可调润滑油口〔19〕,可控制润滑油流量,通过油口进入滑套内壁的润滑油槽〔22〕中,使拉杆和导向接杆得到润滑。为防止粉尘污染,延长使用寿命,在滑套座〔18〕上端的导向接杆〔14〕外设有上护罩〔21〕,滑套支座〔12〕下部与横梁之间装有护套16〕,护套〔16〕为折叠风箱形,以便随横梁上下运动而伸缩,锁片〔15〕压在横梁〔10〕与导向接杆下端的接触面上,用来锁住导向接杆〔14〕,压紧螺母〔9〕拧在拉杆〔5〕位于横梁下侧处,使拉杆、横梁与导向接杆压紧。筋板〔13〕的侧面固定在炉皮〔23〕上,底面与滑套支座〔12〕相固定。见图4,在油缸〔8〕中部设有半球体,半球体〔29〕位于缸体〔30〕外壁的凸台下侧,半球体的下部球面坐在半球座〔28〕的上球面上,半球体可在半球座中任意滑动,在半球座侧面开出的润滑孔道端装有润滑油杯〔27〕,润滑油经润滑孔道进入半球座内的环形油槽中,使球座、球体得到润滑。半球座置于方型底座〔35〕上,方型底座固定在炉体上的油缸支座〔4〕上,为防止粉尘进入球体支座,在油缸凸台下到方型底座下部的油缸侧面均包有密封套〔25〕〔26〕,密封套边缘用压板〔24〕压住,考虑到安装和检修方便,将半球体设计成均等的两块球缸体,安装时用螺栓组装在一起。见图5,横梁与油缸柱塞〔31〕相接部位采用铰接方式。在横梁〔10〕端部有一通孔,柱塞可穿过此通孔,穿过通孔的柱塞上装有上螺母〔33〕和下螺母〔32〕,上下螺母贴横梁的面均为球型面,上螺母〔33〕的球型面与横梁有间隙,可使柱塞在横梁通孔内活动自如,用锁紧螺母〔34〕压住上螺母。由于采用这种球头型螺母〔33〕、〔32〕,并扩大了横梁孔的直径和上螺母与横梁之间间隙的存在,消除了因横梁变形强加于柱塞上的侧向力。权利要求1.液压炉顶大钟同步驱动装置,有大钟,扁担梁、拉杆、横梁、液压系统、导向装置和球体支座装置,与大钟相接的扁担梁两端连有拉杆,拉杆固定在横梁中间,拉杆下端装有下导向,油缸柱套顶在横梁两端的底面,其特征在于拉杆穿过横梁的露出端与导向拉杆相连接,在大钟运动行程内,拉杆和导向接杆外设有滑套,并在滑套内作往复运动,缸体中部设有半球体,半球体位于油缸外壁的缸体凸台下侧,半球体的下部球面置于半球座的上球面中且能在半球座中滑动,经于半球座底部的方型底座固定在炉体的油缸支座上,横梁与油缸柱塞之间的联接为活动铰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大钟同步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滑套〔17〕置于滑套座〔18〕内,端盖〔20〕将滑套压紧在滑套座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液压炉顶大钟同步驱动装置,有大钟[1],扁担梁[3]、拉杆[5]、横梁[10]、液压系统、导向装置和球体支座装置,与大钟相接的扁担梁两端连有拉杆[5],拉杆[5]固定在横梁中间,拉杆下端装有下导向[6],油缸柱套[31]顶在横梁[10]两端的底面,其特征在于拉杆[5]穿过横梁[10]的露出端与导向拉杆[14]相连接,在大钟[1]运动行程内,拉杆和导向接杆[14]外设有滑套[17],并在滑套内作往复运动,缸体中部设有半球体[29],半球体[29]位于油缸外壁的缸体凸台下侧,半球体[29]的下部球面置于半球座[28]的上球面中且能在半球座中滑动,经于半球座底部的方型底座[35]固定在炉体的油缸支座[4]上,横梁与油缸柱塞[31]之间的联接为活动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彦廷丁树德
申请(专利权)人:凌源钢铁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