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组合的锭子减振装置
本技术涉及纺织
,具体涉及一种旋转组合的锭子减振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纺机在绕线过程中由于卷筒锭子结构不规则,绕线时由于本身重量不断增加,导致其振动加剧,影响纱线绕制的紧密度,且易造成断纱,影响生产进度。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授权公告号CN202785079U,授权公告日2013年3月13日的技术公开了一种纺织机械锭架自定芯结构,该装置包括U型支架,该U型支架两端对应地设有锭架,其中至少一个锭架与U型支架活动连接。该技术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至少一个锭架与U型支架活动连接,能降低卷筒锭子在绕线过程中的振动幅度,避免出现断纱情况的发生,提高了绕线的顺畅性,增加了产量,提高了经济效益。但是,上述纺织机械锭架自定芯结构需要将锭子安装在其两个锭架之间才能起到降低卷筒锭子在绕线过程中振动幅度的作用,如此,将增加锭子的安装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旋转组合的锭子减振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旋转组合的锭子减振装置,包括支撑座、锭子和减振装置;锭子竖直设置并且枢接在支撑座上;减振装置包括左旋转减振单元、右旋转减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组合的锭子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10)、锭子(20)和减振装置;锭子(20)竖直设置并且枢接在支撑座(10)上;减振装置包括左旋转减振单元、右旋转减振单元和组合驱动装置(30);左旋转减振单元和右旋转减振单元设置在支撑座(10)上并且分别位于锭子(20)的左右两侧;左旋转减振单元包括左旋转柱(12)和左组合模块;右旋转减振单元包括右旋转柱(11)和右组合模块;左旋转柱(12)和右旋转柱(11)竖直设置并且枢接在支撑座(10)上;左组合模块和右组合模块分别垂直固定在左旋转柱(12)和右旋转柱(11)上;左组合模块和右组合模块分别成型有左减振槽(160)和右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组合的锭子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10)、锭子(20)和减振装置;锭子(20)竖直设置并且枢接在支撑座(10)上;减振装置包括左旋转减振单元、右旋转减振单元和组合驱动装置(30);左旋转减振单元和右旋转减振单元设置在支撑座(10)上并且分别位于锭子(20)的左右两侧;左旋转减振单元包括左旋转柱(12)和左组合模块;右旋转减振单元包括右旋转柱(11)和右组合模块;左旋转柱(12)和右旋转柱(11)竖直设置并且枢接在支撑座(10)上;左组合模块和右组合模块分别垂直固定在左旋转柱(12)和右旋转柱(11)上;左组合模块和右组合模块分别成型有左减振槽(160)和右减振槽(150);左减振槽(160)和右减振槽(150)可组合成完整的减振槽;减振槽可套设在锭子(20)的顶部;组合驱动装置(30)设置在支撑座(10)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组合的锭子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锭子(20)包括锭杆(21)、锭盘(22)和锭轴杆(23);支撑座(10)的中部开设有上下贯穿的圆柱状的旋转槽(100);锭轴杆(23)插设在旋转槽(100)内并且通过轴承连接;锭盘(22)位于锭杆(21)的下部并高于支撑座(10)的上方;左减振槽(160)和右减振槽(150)组合成的减振槽可插套在锭杆(21)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组合的锭子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组合驱动装置(30)包括主驱动轴(31)、主驱动齿轮(32)、驱动齿圈(33)、右驱动齿轮(34)和左驱动齿轮(37);支撑座(10)内开设有环状的驱动槽(101);左旋转柱(12)的下端穿过驱动槽(101)并且固定有左驱动齿轮(37);右旋转柱(11)的下端穿过驱动槽(101)并且固定有右驱动齿轮(34);驱动齿圈(33)枢接在驱动槽(101)内;驱动齿圈(33)的内圆柱面和外圆柱面均成型有齿;左驱动齿轮(37)位于驱动齿圈(33)的内侧的左侧并且与驱动齿圈(33)的内圆柱面上的齿啮合;右驱动齿轮(34)位于驱动齿圈(33)的内侧的右侧并且与驱动齿圈(33)的内圆柱面上的齿啮合;主驱动轴(31)竖直设置在支撑座(10)上并且位于右旋转柱(11)的右侧;主驱动轴(31)枢接在支撑座(10)上;主驱动轴(31)的下端穿过驱动槽(101)并且固定有主驱动齿轮(32);主驱动齿轮(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芮小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华策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