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南山专利>正文

节能长效风口小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2899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冶金高炉送风系统的节能长效风口小套,在风口小套1与热风接触的内壁表面内套上有耐磨、耐高温的耐火衬套3,热风在通过风口小套1时传导到风口小套1内冷却水的热量减少,可降低热风的温度与热量损失。在风口小套1前端的外壁上设计有筋条6、6′,筋条6与6′之间涂敷有耐火保温层4,它可防止当液态的锌、铅或铁滴落在风口上方上时对风品小套1的铜壁造成熔蚀。把这种风口小套用于冶金高炉,开通冷却水从进水口2′进入风口小套1的内腔再从出水口2出来以冷却风口小套1不致使风口小套1烧坏。这种结构形状的风口小套可应用各种公称容量的冶金高炉。(*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冶金高炉送风系统的节能长效风口小套,属C21B7/16类。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高炉风温水平普遍不高,而随着高炉风量与冶炼强度的进一步增大,风温水平有可能进一步降低。而高炉喷煤量的提高相应需要较高的风温水平。提高热风炉的供热能力以提高热风温度是目前通常采用的方法之一,许多钢铁企业没有注意到采取措施减少现有热风温度的不必要损失也是重要的一环。首钢曾进行过测试,由热风环管到炉缸的风温损失竟达到135℃,它占风温12%以上(见罗吉敖主编《炼铁学》P458冶金工业出版社1994.6)。因此风口小套作为高炉热风进入炉内的最后一个通道及高炉热流强度最高冷却最强的部位,采取措施减少风口带走的热损失也是提高高炉有效风温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国内2000m3级高炉为例,风口小套进出水温差通常为5℃左右,风口小套的冷却热损失通常达到20×109J/h,占到整个高炉冷却热损失的18%以上。而国内为数众多的300-500m3级的高炉,风口冷却水进出水温差通常达到8℃以上甚至达到13℃,每个风口冷却水流量为30-40m3/h,通过风口小套损失的热量在12×109J/h以上。另外随着高炉向高喷煤量方向的发展,高炉风口被煤粉磨损的数量日益增多,在许多钢铁企业因为喷煤磨损的风口逐步替代高温烧损,成为风口损坏的主要形式,这也是迫切要求高炉风口提高抵抗煤粉磨损的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减少风口冷却热损失、提高风口抗磨损能力及提高风口使用寿命的节能长效风口小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利用现有的铜质高炉风口小套,在风口小套接触热风的内壁加固一层耐磨耐高温的耐火衬套,该耐火衬套的材质为碳化硅、高温陶瓷或耐高温浇注料。在风口内壁的小套前设计有一高度与耐火衬套壁厚相等的台阶。在风口小套前端的外壁设计有突起的筋条,在两筋条之间涂敷了耐火保护层,该耐火保护层的材质采用含碳化硅、刚玉、耐火纤维等的耐火烧注料。采用如上技术方案所提供的节能长效风口小套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①节能效果显著。采用该节能长效风口小套的高炉与采用纯铜质风口小套的高炉相比,如2000m3级的高炉风口小套的冷却水温差通常能够降低1.5-2℃,以每个风口35m3/h计算,通过风口小套的热损失在现有基础上能降低6×109J/h以上,相当于可以提高热风有效温度15℃以上。按通常的焦炭发热量33400J/g计,每小时可节省焦炭0.18吨,按每吨焦炭1300元计,一座2000m3级的高炉一年就可创造高达200多万元的焦炭成本降低额。而国内为数众多的300-500m3级的高炉,由于其风口冷却水进出水温差更高,通常达到8℃以上,有时甚至达到13℃,如采用该种节能长效风口小套后节能的效益则更为显著,一座高炉一年创造的节能效益可达到100万元以上。②风口使用寿命延长。该种结构形状的节能风口小套对煤粉磨损及上部烧损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该风口小套的使用寿命可以达到半年及至一年以上。采用该种型式的风口小套比采用传统的铜质风口小套,其使用寿命能延长50-100%。采用传统风口小套的高炉一年损坏的风口数通常在50个以上,大型高炉更换一个损坏风口需要的休风时间将近2个小时,而一个风口小套的价值在15000元左右,采用本技术所述风口小套,对一座如2000m3大型高炉一年可降低风口小套的消耗费用20万元以上。③提高高炉产量。由于风口小套损坏数量的减少,高炉休风时间减少,预计一座大型高炉一年可以减少休风时间30小时以上,能够多产生铁7000吨以上,由此带来的增产效益在70万元以上。④提高高炉喷煤量。由于该种风口小套大大降低了风口本身的冷却热损失,提高了高炉的有效热风温度,能有效地提高高炉风口前的理论燃烧温度及对喷出煤粉进行预热,有利于煤粉的燃烧。采用该种节能长效风口小套,风口被煤粉磨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使能够喷煤的风口数量得以增加,高炉喷煤的均匀性大为提高。这些都为高炉喷煤量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节能长效风口小套的结构剖视示意图,亦为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附图。图2为图1的左侧向示意图。图3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附图所示,利用现有的铜质风口小套1,在风口小套1与热风接触的内壁表面上内套有耐磨耐高温、具有一定厚度的耐火衬套3,耐火衬套3的材质可选自硅化硅或高温陶瓷等定形耐火材料,亦可选自耐高温浇注料等不定形耐火材料。耐火衬套3的厚度控制在5~20毫米之间。当耐火衬套3的材质选用定形耐火材料时,耐火衬套3与铜质风口小套1的内壁之间就需采用碳糊或耐火泥浆充分填塞。由于采用的耐火材料的导热能力比铜质风口小套1的导热能力低,同时所使用的耐火衬套3的表面占据了整个风口小套1受热面积的大部分,这就使得800~1250℃的热风在通过风口小套1时传导到风口小套1内冷却水的热量大为减少,从而极大地降低高炉热风在通过风口小套1时的温度与热量损失。为保证耐火衬套3的安装与使用,在风口小套1的前端设计有一高度与耐火衬套3的厚度相等的台阶5,使风口小套1的内部的热风通道没被耐火衬套3覆盖。在距高炉炉内的风口小套1的前端与受热最强的部位仍保留了铜质内壁,只是该部位的铜质内壁有所加厚,这样耐火衬套3不致被过高的温度及热震所损坏,也避免安装过程中对耐火衬套3的破坏,既起到了保护耐火衬套3作用,也起到了稳定高炉送风制度的作用。在风口小套1前端的外壁上设计了突出的筋条6或6′,在筋条6、6′之间涂敷有耐火保温层4。所述耐火保温层4采用含碳化硅、刚玉、耐火纤维冰玻璃等材料的浇注料,其配比可为1∶1∶1,耐火保温层4的浇注厚度在3~30毫米之间。耐火保温层4能防止液态的锌、铅、铁滴落在风口上方时对风口小套1的铜壁造成熔蚀,从而避免常见的风口小套1上方铜壁的烧损,可有效地延长风口小套1的使用寿命。实施时,照附图所述,将耐火衬套3紧挨台阶5套装,将耐火保温层4涂敷于筋条6、6′之间。制作好的节能长效风口小套装配到风口中套7上即可投入使用,即把风口小套1的前端伸入高炉炉内。打开进水口2上的相关阀门,让冷却水从进水口2进入风口小套1的内腔,再从出水口2′出来对风口小套1进行冷却。这种风口小套的使用寿命可达0.5~1.0年。权利要求1.一种节能长效风口小套,其特征在于在风口小套(1)的内壁表面上内套有耐火衬套(3),在风口小套(1)前端的外壁有筋条(6、6′),筋条(6、6′)之间涂敷有耐火保温层(4)。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冶金高炉送风系统的节能长效风口小套,在风口小套1与热风接触的内壁表面内套上有耐磨、耐高温的耐火衬套3,热风在通过风口小套1时传导到风口小套1内冷却水的热量减少,可降低热风的温度与热量损失。在风口小套1前端的外壁上设计有筋条6、6′,筋条6与6′之间涂敷有耐火保温层4,它可防止当液态的锌、铅或铁滴落在风口上方上时对风品小套1的铜壁造成熔蚀。把这种风口小套用于冶金高炉,开通冷却水从进水口2′进入风口小套1的内腔再从出水口2出来以冷却风口小套1不致使风口小套1烧坏。这种结构形状的风口小套可应用各种公称容量的冶金高炉。文档编号C21B7/00GK28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能长效风口小套,其特征在于:在风口小套(1)的内壁表面上内套有耐火衬套(3),在风口小套(1)前端的外壁有筋条(6、6′),筋条(6、6′)之间涂敷有耐火保温层(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南山
申请(专利权)人:梁南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