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凸台铜冷却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2697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带凸台铜冷却壁,其包括铜冷却壁本体(1)、凸台(2)、进出水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铜冷却壁本体的冷面(4)一端设置有凸台(2),该凸台(2)与铜冷却壁本体(1)的连接方式为凸台(2)与铜冷却壁本体(1)呈一整体结构,上述进出水管(3)的孔中心线与凸台(2)垂直。(*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炼铁高炉领域的炉体冷却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凸台铜冷却壁
技术介绍
以前,在高炉炉腹、炉腰、和炉身下部大都采用铸铁冷却壁或铜冷却板。目前,在上述部位多采用铜冷却壁。由于铜的高导热性,使得铜冷却壁的厚度同铸铁冷却壁的厚度相比,可以大大减薄。在高炉炉型(由耐火材料形成的高炉内腔)不变的情况下,由于铜冷却壁厚度的减薄,使铜冷却壁和铸铁冷却壁段与段之间(上下段之间)过渡处出现非水冷间隙,不能形成一个封闭的水冷隔热层。这样,当耐火材料侵蚀到一定程度后,炉内高温煤气会进入壁体冷面,使高炉炉壳温升超过允许温升,从而损坏炉壳,降低高炉使用寿命。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铜冷却壁结构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铜冷却壁结构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铜冷却壁结构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带凸台铜冷却壁,能够改进一般市面上现有常规的铜冷却壁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铜冷却壁结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带凸台铜冷却壁,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使其导热性好、冷却效果好。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带凸台铜冷却壁,其包括铜冷却壁本体、凸台、进出水管,其中上述铜冷却壁本体的冷面一端设置有凸台,该凸台与铜冷却壁本体的连接方式为凸台与铜冷却壁本体呈一整体结构,上述进出水管的孔中心线与凸台垂直。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带凸台铜冷却壁,其中所述的凸台与铜冷却壁本体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凸台通过焊接连接在铜冷却壁本体上。前述的带凸台铜冷却壁,其中所述的凸台与铜冷却壁本体的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螺栓将凸台连接在铜冷却壁本体上。前述的带凸台铜冷却壁,其中所述的凸台与铜冷却壁本体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在铜冷却壁本体上形成设置一小段导热件,在该导热件外侧形成设置另一块导热件,上述两导热件组合成一整体凸台。前述的带凸台铜冷却壁,其中所述的凸台与铜冷却壁本体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上述各连接方式的任意组合结构。前述的带凸台铜冷却壁,其中所述的凸台的整体宽度可以等于或小于铜冷却壁本体的宽度,凸台高出铜冷却壁本体高度>5mm,凸台长度>50mm。前述的带凸台铜冷却壁,其中所述的导热件材料可以与铜冷却壁本体材料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为了达到前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主要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下本技术提出的带凸台铜冷却壁,其包括铜冷却壁本体、凸台、进出水管,其中上述铜冷却壁本体的冷面一端设置有凸台,该凸台与铜冷却壁本体的连接方式为凸台与铜冷却壁本体呈一整体结构,上述进出水管的孔中心线与凸台垂直。本技术带凸台铜冷却壁由于采用了凸台结构,可避免两种冷却壁衔接部位因耐火材料的侵蚀,导致高温煤气进入壁体冷面、使高炉炉壳使高炉炉壳温升超过允许温升、从而损坏炉壳、降低高炉使用寿命。并可有效减小铸铁冷却壁的厚度,保证高炉顺行、高产、长寿。综上所述,本技术特殊结构的带凸台铜冷却壁,具有上述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且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应用于炉腹段铜冷却壁下部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应用于炉身段铜冷却壁上部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带有导热件的剖视图。1、铜冷却壁本体 2、凸台3、进出水管 4、铜冷却壁本体的冷面5、导热件 6、导热件7、螺栓 8、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带凸台铜冷却壁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带凸台铜冷却壁,其主要包括铜冷却壁本体1、凸台2、进出水管3,其中上述铜冷却壁本体的冷面4一端设置有凸台2,上述进出水管3的孔中心线与凸台2垂直。请参阅图1所示,图1是本技术应用于炉腹段铜冷却壁下部的剖视图。带凸台铜冷却壁由铜冷却壁本体1、凸台2、进出水管3构成,其中上述铜冷却壁本体的冷面4一端设置有凸台2,该凸台与铜冷却壁本体的连接方式为凸台与铜冷却壁本体呈一整体结构,进出水管的孔中心线与凸台垂直。凸台2整体宽度可以与铜冷却壁本体1的宽度相同或小于铜冷却壁本体1的宽度,凸台2高出铜冷却壁本体1高度>5mm,凸台2长度>50mm。请参阅图2所示,图2是本技术应用于炉身段铜冷却壁上部的剖视图,图2所述的结构与图1的描述相同。请参阅图3所示,图3是本技术带有导热件的剖视图。带凸台铜冷却壁由铜冷却壁本体1、凸台2、进出水管3构成,其中上述铜冷却壁本体的冷面4一端设置有凸台2,凸台2是由在铜冷却壁本体1上形成设置一小段导热件5,在该导热件5外侧补上另一块导热件6组成,导热件5和导热件6之间用螺栓7、螺母8连接,导热件6材料可以与铜冷却壁本体1材料相同或不相同,进出水管3的孔中心线垂直于凸台2。凸台2整体宽度可以与铜冷却壁本体1的宽度相同或小于铜冷却壁本体1的宽度,凸台2高出铜冷却壁本体1高度>5mm,凸台2长度>50mm。根据铜冷却壁所处的位置,可以设计成炉腹段下部带凸台2,以保证与下部铸铁冷却壁的顺利过渡;也可以设计成炉身段上部到凸台2,以保证与上部铸铁冷却壁的顺利过渡,使衔接处热面平齐,形成一个封闭的水冷隔热层。上述如此结构构成的本技术带凸台铜冷却壁的技术创新,对于现今同行业的技术人员来说均具有许多可取之处,而确实具有技术进步性。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带凸台铜冷却壁,其包括铜冷却壁本体(1)、凸台(2)、进出水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铜冷却壁本体的冷面(4)一端设置有凸台(2),该凸台(2)与铜冷却壁本体(1)的连接方式为凸台(2)与铜冷却壁本体(1)呈一整体结构,上述进出水管(3)的孔中心线与凸台(2)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凸台铜冷却壁,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凸台(2)与铜冷却壁本体(1)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凸台(2)通过焊接连接在铜冷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泽慜翟忠梁兴政丁丽全强郝锦旭林杨孙秉通王艳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集团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山东只楚民营科技园股份有限公司鲁宝有色合金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