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喷嘴的3D打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2657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0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双喷嘴的3D打印机,包括打印机本体,所述打印机本体包括上底板、下底板以及多个立柱,上底板通过多个立柱与下底板固定连接,下底板上表面设置有打印平台,立柱内侧设置有滑轨,滑轨上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滑块以及连接杆,滑块设置在滑轨上且在立柱顶部设置的电动机的带动下沿所述滑轨上下滑动,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设置在滑块上,连接杆的下端设置有打印组件,打印组件包括固定装置和打印头,打印头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装置下表面,还包括一挤出机组件以及料盘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构简单、组装方便且效率高的具有双喷嘴的3D打印机。

A 3D printer with double nozzle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3D printer with double nozzles, including the printer body, the printer body comprises a base plate, bottom plate and a plurality of columns on the floor, a plurality of column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plate through the bottom plate are arrang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print platform, the inner side of the upright post is provided with a slide rail, rail is arranged on the connection the component, the connecting component comprises a slider and a connecting rod, a slider to set the motor on the rail and the column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drive along the slide to slide up and down, the connecting rod is fixedly arrang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sliding block, the low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a print component, the print component comprises a fixing device and a printing head, printing head surface fixed on the fixing device, also includes an extruder assembly and a tray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has a beneficial effect in providing a simple,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3D printer with double nozz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双喷嘴的3D打印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双喷嘴的3D打印机。
技术介绍
3D打印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3D打印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目前主要分为金属类打印,可熔性热塑性材料(热塑性塑料,树脂等)打印,非金属类粉状材料打印,其它特殊材料打印等。可熔性热塑性材料打印其原理是,将可熔性热塑性材料在打印喷头的流道内加热成熔融状态,在送料机构的作用下熔融材料被从喷嘴处挤压出,打印喷嘴按设定的三维程序运动,将可熔性热塑性材料层层叠加,最终形成三维实体。目前的3D打印机都是配置两个同一规格的喷嘴,使用者在打印模型时如果想打印不同规格参数的时就需要更换喷嘴,在实际工作中就增大了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简单、组装方便且效率高的具有双喷嘴的3D打印机。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具有双喷嘴的3D打印机,包括打印机本体,所述打印机本体包括上底板、下底板以及多个立柱,所述上底板设置在所述下底板的上方,所述上底板通过多个所述立柱与所述下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上底板、下底板以及多个立柱形成的空间为打印区域,所述下底板上表面设置有打印平台,所述立柱内侧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上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滑块以及连接杆,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滑轨上且在立柱顶部设置的电动机的带动下沿所述滑轨上下滑动,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块上,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设置有打印组件,所述打印组件包括固定装置和打印头,所述打印头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装置下表面,还包括一挤出机组件以及料盘组件,所述挤出机组件设置在所述料盘组件上方,且所述挤出机组件以及料盘组件均设置在同一个立柱外侧面其中:多个所述立柱为三个立柱,所述立柱竖直设置在所述上底板与所述下底板之间。所述打印头包括包括散热块,所述散热块中心竖直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散热块通过第一安装孔与打印机固定连接,所述散热块中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喉管和第二喉管,且所述第一喉管的下端以及第二喉管的下端均位于所述散热块的下方,所述第一喉管中竖直设置有第一输料孔,所述第二喉管中竖直设置有第二输料孔,所述第一喉管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加热块,所述第二喉管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加热块,所述第一加热块中设置有第一加热棒和第一喷嘴,所述第一喷嘴和第一喉管中的第一输料孔相连通,所述第二加热块中设置有第二加热棒和第二喷嘴,所述第二喷嘴和所述第二喉管中的第二输料孔相连通。所述散热块中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一喉管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孔中并向下延伸,所述第二喉管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孔中并向下延伸。所述第一加热块位于所述散热块下方且第一加热块中竖直设置有第四安装孔和第一加热棒,所述第一喉管的下端和所述第一喷嘴上端均设置在所述第四安装孔中,且第一喷嘴中的第三输料孔与所述第一喉管中的第一输料孔相连通。所述第四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一加热棒的右侧,且所述第一加热棒纵向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加热块中。所述第一加热块中还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加热棒左侧的下方。所述第二加热块位于所述散热块下方且第二加热块中竖直设置有第五安装孔和第二加热棒,所述第二喉管下端和所述第二喷嘴上端均设置在所述第五安装孔中,且第二喷嘴中的第四输料孔与所述第二喉管中的第二输料孔相连通。所述第五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二加热棒的左侧,且所述第二加热棒纵向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二加热块中。所述第二加热块中还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二加热棒右侧的下方。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具有双喷嘴的3D打印机,在打印两种不同规格参数时不再需要更换喷嘴,可通过在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之间切换即可实现,进一步提供工作效率,且在打印不同规格参数的模型时免去更换喷嘴的环节,大大减少了打印机的故障率;也缩短了模型的打印周期,节约了时间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双喷嘴的3D打印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打印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打印头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打印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打印头中的散热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打印头中的第一加热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打印头中的第二加热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有双喷嘴的3D打印机,包括打印机本体,所述打印机本体包括上底板201、下底板219以及多个立柱208,所述上底板201设置在所述下底板219的上方,所述上底板201通过多个立柱208与所述下底板219固定连接,所述上底板201、下底板219以及多个立柱208形成的空间为打印区域,同时上底板201下表面可设置有上底板蒙皮(图中未示出),所述下底板219上表面设置有打印平台217,所述立柱208内侧设置有滑轨207,所述滑轨207上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滑块202以及连接杆205,所述滑块202设置在所述滑轨207上且在立柱208顶部设置的电动机203的带动下沿所述滑轨207上下滑动,同时所述电动机203位于所述上底板201的下方,所述连接杆205的上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块202上,且所述连接杆205的下端设置有打印组件,所述打印组件包括固定装置209和打印头(图中未示出),所述打印头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装置209的下表面,还包括一挤出机组件221以及料盘组件,所述料盘组件包括料盘223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具有双喷嘴的3D打印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双喷嘴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打印机本体,所述打印机本体包括上底板、下底板以及多个立柱,所述上底板设置在所述下底板的上方,所述上底板通过多个所述立柱与所述下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上底板、下底板以及多个立柱形成的空间为打印区域,所述下底板上表面设置有打印平台,所述立柱内侧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上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滑块以及连接杆,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滑轨上且在立柱顶部设置的电动机的带动下沿所述滑轨上下滑动,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块上,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设置有打印组件,所述打印组件包括固定装置和打印头,所述打印头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装置下表面,还包括一挤出机组件以及料盘组件,所述挤出机组件设置在所述料盘组件上方,且所述挤出机组件以及料盘组件均设置在同一个立柱外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双喷嘴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打印机本体,所述打印机本体包括上底板、下底板以及多个立柱,所述上底板设置在所述下底板的上方,所述上底板通过多个所述立柱与所述下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上底板、下底板以及多个立柱形成的空间为打印区域,所述下底板上表面设置有打印平台,所述立柱内侧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上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滑块以及连接杆,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滑轨上且在立柱顶部设置的电动机的带动下沿所述滑轨上下滑动,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块上,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设置有打印组件,所述打印组件包括固定装置和打印头,所述打印头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装置下表面,还包括一挤出机组件以及料盘组件,所述挤出机组件设置在所述料盘组件上方,且所述挤出机组件以及料盘组件均设置在同一个立柱外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喷嘴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立柱为三个立柱,所述立柱竖直设置在所述上底板与所述下底板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喷嘴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头包括包括散热块,所述散热块中心竖直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散热块通过第一安装孔与打印机固定连接,所述散热块中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喉管和第二喉管,且所述第一喉管的下端以及第二喉管的下端均位于所述散热块的下方,所述第一喉管中竖直设置有第一输料孔,所述第二喉管中竖直设置有第二输料孔,所述第一喉管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加热块,所述第二喉管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加热块,所述第一加热块中设置有第一加热棒和第一喷嘴,所述第一喷嘴和第一喉管中的第一输料孔相连通,所述第二加热块中设置有第二加热棒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为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青野共和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